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以及准确、客观评定供水管网漏损率是供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提供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及其评定方法。郑州水司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技术指导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常态的管理模式,依据《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通过水量平衡分析技术,深入细化、量化影响漏损率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漏失水量管理、计量分区管理、表具计量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漏损率,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介绍了郑州水司在开展漏损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供水管网压力调控是减少管网漏损的重要技术手段,《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在对漏损率提出明确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对管网压力调控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从管网压力与漏损的关系、管网压力多级调控方法研究与应用方面阐述了管网压力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漏损控制的有效性,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涛 《城镇供水》2014,(3):83-87
2002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提出了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的评定标准。《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大中城市的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10%以下的目标。漏损水量分为账面漏损和管网漏损两个部分,账面漏损又包括非法用水和水表计量误差。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区产销差率、漏损率的状况,总结了供水稽查大队12年来整治非法用水(违章用水)取得的成效和为降低产销差率做出的贡献,分析了非法用水的种类和查处方法,认为北京市区管网漏失率仍存在降低空间。提出了以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独立计量区为管理平台,利用水量平衡测试、用户管理和网格化稽查等方法,发现并整治非法用水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漏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2015,(11):20-21
主持人:目前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的现状如何? 郑小明: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损率是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其次,管网漏损的现状: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最高达70%以上;另一项针对408个城市的统计表明,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管网漏损率平均为21.5%.由于管网渗漏和收不到水费等因素,我国某省会城市的供水干线产销差率高达41%.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  相似文献   

5.
管网漏损是全世界供水管网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我国近年来逐渐加大了管网漏损控制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目前管网漏损中一些常见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给供水行业的漏损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城市化和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城镇供水管网漏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漏损控制已经成为供水部门节水增效的重要内容。先进的检漏仪器、科学的管网管理技术、精细的管网压力调控方法等措施被引入到管网漏损控制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漏损的评价方法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对于管网的漏损状况缺乏正确认识。对比了漏损率、单位管长漏损量、管网漏失指数三个常用漏损评价指标,提出了漏损率达标度、管网漏损指数两个改进指标,讨论了用其评价我国目前情况下管网漏损状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长期以来是困扰供水企业的突出问题,也是各供水企业努力破解的一道难题。我国供水行业的平均漏损率为20%,由于技术、设施、管理等因素影响,县镇供水部门平均漏损率还高于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长春市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偏高的问题,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区域,建立了以GPRS为传输方式的实时遥测计量数据链,对该区域供水管网漏损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通过实时计量数据链,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漏损产生的位置,从而比较主动地控制管网的漏损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宝鸡水司“3个三”破解降漏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严重是长期困扰供水企业的突出问题,如何强化管理,降低漏损,直接影响着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近年来,宝鸡水司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认真总结分析、吸收借鉴国内外管网管理、控制漏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通过"三抓三改三加强"使管网实际漏损率逐步降到12.9%以下,多次被宝鸡市评为节水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马燕 《城镇供水》2012,(2):67-71
给水管网漏损率偏高一直是多年来困扰整个供水行业的难题,减少漏损、降低漏损率对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工程实际从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分析产生漏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效地进行漏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供水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通过对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及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分析,介绍了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经验,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务系统中的基础设施供水管网在漏损管理方面存在着检漏复杂、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此,通过算例管网参数构建水力模型进行漏损水力模拟,利用管网压力监测点的观测数据与模拟数据之间的最小差值建立目标函数,采用布谷鸟算法(CS)和遗传算法(GA)对管网漏损定位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以实现供水管网的漏损定位。结果表明,基于CS算法的管网漏损定位模型,在设置3个压力监测点进行漏损节点定位时精准率可达74%,设置2个压力监测点进行漏损节点定位时精准率约为60%,均比传统遗传算法定位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您认为造成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是什么? 杭世珺:一是行业标准偏低.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执行的标准主要是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该标准提出漏损率实际最高可达18%.在10多年的执行中,全国只有少数城市能够达标.标准中"漏损率"的定义在近10年中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际水协(IWA)推动的水平衡分类方法,把供水管网的漏损分为真实漏失率和计量误差、管网背景漏失和无收益用水等,原行业标准已经无法全面准确反映行业现状.住建部目前已经启动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原则是结合国际通行评介方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做些调整,2015年下半年可完成.  相似文献   

14.
供水管网漏损是全球供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为有效减少管网漏损,相对增加供水能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持续实施精细化管网漏损控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集团漏损的基本情况和国际对标分析结果。针对国内供水行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国际标准水平衡表的修正方法并在北京市供水管网中进行了应用,重点介绍了集团近年来采取的漏损控制措施及成效,并对下一步漏损控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城市供水管网漏水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管网漏失率高一直是制约供水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既困扰着供水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城市供水。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供水漏失率达到20~30%,最高可达到40%。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漏损率总体上偏高。因漏损而流失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4,(6)
"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的用水量也日渐增加,然而我国城市的供水管网却有着极为普遍的漏损现象,因此如何控制管网的漏损,节约水资源就成为了我国市政给水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网漏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管网漏损的控制措施,这对我们节约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对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网漏损的解决方法,指出管网漏损率的控制和管道设计、施工质量、运行管理等环节关系密切,降低漏损率对于保护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给水排水》2021,(4):121-123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水平已经达到全国前列,但由于管网系统规模扩大,供水距离变长,乡镇原有管网老化、材质差,用户分散,监管粗放等,导致管网漏损率高、系统调度能耗较大、管网末端水质二次污染的风险较大等问题。如何通过技术研发和集成、破解管理方面的技术壁垒和数据孤岛等,实现源头到龙头的联调联控及其全过程监管,降低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和运行能耗,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网龙头水稳定达标的目标,在嘉兴市有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沈军 《城镇供水》2009,(3):99-100
供水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蕴藏着极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上海金山自来水公司降低漏损率的实践的描述,从管理、技术等方面积累、总结降低漏损率的措施和经验,并就应用管网管理、科学调度等技术控制管网漏损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管网漏损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城市公共安全形成隐患。本文以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二次指数平滑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并分别进行预测。通过精度分析和比较发现,二次指数平滑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平均漏损率的变化趋势。该模型可以为供水行业管理水平评价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