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由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粒料(长度为3.00 mm的短纤维粒料S3和长度为11.00 mm的长纤维粒料L11)混合制得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弯曲、冲击试验,并通过X-ray CT扫描观察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取向,研究玻璃纤维长度和排列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当L11与S3的混合质量比为90%∶10%时,试样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都略高于L11制备的试样,且冲击强度保持较高的水平,内部的纤维取向也有明显的改善。由此推测,在长纤维粒料中混入少量(如质量分数为10%)短纤维粒料会改善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取向,并对复合材料的强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卫国 《纺织学报》2019,40(3):71-75
为获得高质量比和高取向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牵切工艺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成为须条,将须条正交铺层后用热压方法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2.9 mm,质量分数为45.73%,纤维伸直度高,取向度高,分散性好;基体材料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孔隙率,其值为1.58%,且该复合材料比挤出模压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3.4 ℃,在温度为150 ℃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储能模量和较小的损耗因子,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影响木材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材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使用马来酸酐偶联剂,采用SJSH30/SJ45双阶单双螺杆挤出机组制作木材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探讨了一次、二次加工方式中木材纤维与聚丙烯比例以及MAPP偶联剂和二次加工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偶联剂的前提下,木材纤维含量30%时检测的弯曲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最高值;纤维含量40%时弹性模量最高;原料经过回收后的二次加工,对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无论一次还是二次复合,加入偶联剂均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的性能优势和不足。概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桥梁应用的研究。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分析说明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方法。最后展望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作为常用的商品聚合物之一,因其耐紫外性差、易氧化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生产聚丙烯复合材料是拓展聚丙烯使用范围的途径之一.目前多种纤维可用作热塑性聚丙烯基体的增强材料,从纤维素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无机纤维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论述,并从复合原料、界面相容方法等方面分析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  相似文献   

6.
剑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剑麻纤维(SF)的预处理方法、长度和含量对剑麻纤维/聚丙烯(SF/PP)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F经过碱处理和蒸汽爆破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70%、76%;当SF的长度为5~8 mm、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21.99 kJ/m2;SF含量为50%时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与纯PP相比提高了27.5%、41.1%;熔体流动速率和吸水率随SF含量的增加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周建  李龙 《纺织学报》1998,19(5):45-47
本文采用玻璃纤维/聚丙烯喷气混纤纱单向缠绕并在平板热压硫化机上制作玻璃纤维/聚丙烯单向复合材料,并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空隙率测试方法,分析了加工条件对喷气混纤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塑料中空隙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亚麻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薄板的冲击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丽妍  黄故  王瑞 《纺织学报》2007,28(3):38-41
以亚麻纤维为增强体,与聚丙烯(PP)树脂长丝进行丝束级混合,形成PP包覆亚麻的纱线结构,利用机织工艺织成二维机织布,作为复合材料的预制件。采用层合热压的方法制备亚麻/PP复合材料薄板。通过对板材冲击性能的测试以及破坏形貌的分析,研究了亚麻/PP薄板的冲击破坏机制以及影响板材冲击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斜纹组织板材的冲击性能优于相同制备工艺的平纹组织板材;树脂、纤维、铺层数、冲击速度等因素对板材的冲击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在不改变碳纤维/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前提下,降低复合材料中PP含量以减轻环境降解压力,通过在碳纤维/PP复合材料树脂体系中掺杂可降解的聚乳酸(PLA)形成共混树脂体系,并经热压成型制备碳纤维增强共混树脂复合材料。探究了PLA、PP共混体系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冲击、弯曲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体系中PLA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PLA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最高,分别为21.8 k J/m2和112.5 MPa,拉伸强度为37.2 MPa,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最优,与未添加PLA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体育器材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体育器材领域的应用,主要从其应用在体育器材方面的优势,以及选材原则、产品品种、应用实例及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棕榈纤维为增强材料,聚丙烯高聚物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各个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蔡洁  王亮  傅宏俊  钟智丽 《纺织学报》2023,44(2):111-117
为增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阻抗匹配性,减少二次反射,采用玻璃纤维调控碳纤维织物组织结构,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设计并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碳纤维(G/C)织物复合材料。借助超景深显微镜、矢量网络分析仪、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系统、红外热成像仪对G/C织物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电磁屏蔽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光热转化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2.1 GHz下,纬纱采用2根玻璃纤维和单根碳纤维交替排列织造的G/C织物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高达38.7 dB;G/C织物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可有效调控多种介电极化弛豫机制;G/C织物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在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照射下响应速度快,其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单根交替排列的G/C织物复合材料在2 kW/m2光照强度下照射300 s时,其表面温度可达71.8℃。  相似文献   

13.
开发一种用于玻纤增强材料各向异性测试的取样方法,测试玻纤增强材料的二维力学性能并分析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布规律,导出玻纤增强材料各个方向的真应力-应变曲线,为CAE模拟提供更好的数据源,从而推导出玻纤增强材料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4.
黄麻纤维毡的表面处理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3种不同的化学处理剂,碱、KMnO4和A-151硅烷偶联剂分别对黄麻纤维针刺毡表面进行处理,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法制备黄麻纤维毡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借助动态接触角分析了黄麻纤维的表面能变化,并通过SEM观察了纤维表面和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面。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后,黄麻纤维表面能有所降低,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经A-151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显著,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51.38%和77.46%。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酚醛泡沫,通过发泡法制备碳基复合材料前驱体,并对其进行碳化得到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利用悬臂梁冲击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该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高硅氧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长度及纤维直径对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为6.5μm的玻璃纤维增强效果最明显,且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6%,纤维长度为6mm时,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此时复合材料压缩强度为0.36MPa,冲击强度为1.43kJ/m~2,弯曲强度为0.47MPa.  相似文献   

16.
可降解黄麻/PBS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当前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可降解黄麻/P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弯曲性能测试、红外分析和SEM观察,探讨纤维含量和碱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纤维含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比纯PBS提高了30.1%;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随纤维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在纤维含量为30%时分别比纯PBS提高了24.2%、185.5%和107.7%。碱处理后黄麻纤维表面杂质被去除,表面部分刻蚀变粗糙,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其中弯曲模量提高显著,比未处理的黄麻复合材料提高了58%。  相似文献   

17.
The natural fiber is pretreated with chemicals namely, alkali, peroxide, and benzoyl chloride.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using chemically treated fibers as reinforcements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tested.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benzoylation improved the tensile, compressive, and impact strengths of the composite by 113%, 56.78%, and 95%, respectively. Peroxide treatment has improved the flexural strength by 56.13% and improved the elongation of the composite during tension, flexure, and compression test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showed minimal defects in the benzoylated composite and hence, benzoylation is suggested for the best overall behavior and peroxidation for enhanced bending and elon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