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细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多孔陶瓷载体上制备出具有3.0nm孔径的SiO2陶瓷膜。考察了制膜过程中TEOS、乙醇、水的相对量;酸碱催化和pH值;热处理温度及成膜助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在自制的单管膜分离器上,测定了O2、N2、CO2和CH4等气体在SiO2陶瓷膜上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2.
多孔SiO2凝胶玻璃的制备及孔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SiO2凝胶玻璃,研究了氨水,盐酸,硝酸,氢氟酸等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孔的影响,制备了多孔SiO2凝胶玻璃,利用氮气吸附法对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凝胶颗粒形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Si及α-Al2O3超细粉对Al2O3-ZrO2-C系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认为在Al2O3-ZrO2-C系材料中同时加入Si和α-Al2O3超细粉,Si粉除了与C生成了SiC纤维外,其反应产物SiO2还与α-Al2O3超细粉及ZrO2生成了莫来石(A3S2)和Al2O3-ZrO2-SiO2(AZS)固溶体,这些新生成的矿物相对试样的显微结构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Si及α-Al2O3超细粉对Al2O3-ZrO2-C系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认为在Al2O3-ZrO2-C系材料中同时加入Si和α-Al2O3超细粉,Si粉除了与C生成了SiC纤维外,其反应产物SiO2还与α-Al2O3超细粉及ZrO2生成了莫来石(A3S2)和Al2O3-ZrO2-SiO2(AZS)固溶体,这些新生成的矿物相对试样的显微结构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征  王向军 《功能材料》1996,27(3):215-217
在本文的工作中,我们比较了以SiO2/Y2O3和SiO2/Ta2O5为复合预热层及以SiO为预热层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和传导电流,我们发现SiO作为预热层的器件发光亮度优于其它两种器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推导出热电子能量,结果表明,SiO为预热层的电致发光器件的热电子能量也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器件。  相似文献   

6.
PEG法合成多孔高比表面积SiO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莉玮 《功能材料》1998,29(4):397-399
以硅酸钠,盐酸,PEG和水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轻质多孔材料SiO2。  相似文献   

7.
SrTiO3独石化晶界层电容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低温烧结SrTiO3晶界层瓷料系统中Bi2O3、Li2O、SiO2等掺杂剂对瓷料半导化及烧结特性的作用与影响,讨论了将这种瓷料应用于常规多层陶瓷电容器制作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技术关键。实验表明,利用晶界偏析技术制造SrTiO3独石化晶界层电容器是一条可行性好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Bi2O3-SiO2系统的研究进展。首先对该系统的稳定相平衡和亚稳定相平衡进行了综述,然后讨论了该系统中化合物Bi12SiO20、Bi4Si3O12和Bi2SiO5的结构、性能、生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预计Bi2SiO5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功能晶体。  相似文献   

9.
SiO2在ZnO—Bi2O3—Sb2O3—BaO系压敏陶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O2添加剂对ZnO-Bi2O3-Sb2O3-BaO系和通常的ZnO-Bi2O3-Sb2O3系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不同。通过小电流区伏安特性,交变电压下复阻抗特性,以及对复电容平面图中半弧特性的分析可知,SiO2对ZnO-Bi2O3-Sb2O3-BaO系压敏陶瓷中电性能影响是晶界组分及微结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将CdS蒸镀于电致发光器件中,测量这些器件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发现CdS层可以提供较多的电子,但是,样品ITO/SiO/SiO2/ZnSX/CdS/SiO2/SiO/Al(X=Mn^2+,Sm^3+的亮度明显低于不仿CdS的样品,说明这些电子在向Zns层输运的过程中能量有所降低,在样品ITO/SiO/SiO2/ZnSX/SiO2/CdS/Al中,CdS产生的电子经过SiO加速而获得了较高的能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首次在多孔硅 (PS)的表面镀纳米二氧化钛 (TiO2)薄膜,表面光电压谱 (SPS)测试表明:镀膜后多孔硅的光电压信号增强约2~3个数量级,其原因可能是双异质结构TiO2/PS/p-Si能有效地吸收近红外一直到紫外光,并且近本征的多孔硅自建电场增大,使光生电子-空穴对能有效地分离;PS/p-Si之间的势垒差产生的阻止少于向电极扩散的背向电场,也能有效地增强光生电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掺到原料W粉中微量Si(400ppm)在W-7Ni-3Fe重合金中的分布及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Si主要以固溶形式分布在W晶粒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在掺杂Si的W-W及W-基体相界面富集SiO2和Na2SiO3在未掺杂试样的断口表面发现了较弱的WO2的XPS谱,而在掺杂合金中未发现WO2。  相似文献   

13.
Al2O3—SiO2—TiO2复合陶瓷薄膜的制备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智强  萧小月 《功能材料》1997,28(6):599-603
本文利用Sol-Gel法制备了Al2O-SiO2-TiO2复合陶瓷薄膜,讨论了主要内容是体系成分(Al:Si:Ti摩尔比)对落膜制备过程及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步水解法可以得到稳定的Al2O3-SiO2-TiO2复合溶胶,进而制备复合陶瓷薄膜。组分间的静电作用是溶胶凝结的原因。三组分中,Si/Ti摩尔比是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XRD对薄膜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表明复合薄膜由Al4Ti2SiO12  相似文献   

14.
微量Si在W-7Ni-3Fe重合金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掺到原料W粉中微量Si(400ppm)在W-7Ni-3Fe重合金中的分布及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Si主要以固溶形式分布在W晶粒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在掺杂Si的W-W及W-基体相界面富集SiO2和Na2SiO3在未掺杂试样的断口表面发现了较弱的WO2的XPS谱,而在掺杂合金中未发现WO2.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点弯曲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SiCw/Al2O3,SiCw/ZrO2)及SiCw/Al2O3+ZrO2(Y2O3)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结果表明SiCw的加入使Al2O3,ZrO2(Y2O3)以及Al2O3+ZrO2(Y2O3)基体的抗热震性显著提高,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明显优于ZrO2(Y2O3)陶瓷基复合材料。同时发现在Al2O3+SiCw材料基础上再加入少量ZrO292  相似文献   

16.
重力分离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民  王建江 《材料保护》1998,31(11):16-18
基于重力分离SHS法制备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分析了内衬陶瓷层的组织结构及添加剂SiO2和CrO3对复合钢管耐蚀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内衬陶瓷层主要由构成枝晶的α-Al2O3基体相和分布于其间的FeO·Al2O3尖晶石相所组成,SiO2主要以石英相结构存在于枝晶晶界中。在Fe2O3+Al+SiO2体系中,陶瓷层的腐蚀主要为晶间腐蚀,并在SiO2添加量为4%wt时,复合钢管的腐蚀失重率出现极大值(约为1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DTA、XRD、TEM、SEM等技术研究了三种K2O-B2O3-SiO2玻璃的析晶性能。结果表明,K2O-B2O3-SiO2玻璃的析晶由分相引起,分相和析晶能力受成分影响较大。随B2O3和K2O含量增多及K2O/B2O3比值的降低,析晶加强。析晶中主晶相类别尚未查清,次晶相确定为α-方石英。  相似文献   

18.
沉淀法合成高比表面积超细SiO2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多孔型、高比表面积、超细SiO2,用BET、XRD、SEM、DTA-TGA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多孔型SiO2经表面积可达1000m^2/g以上,孔分布均匀,粒径小,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硅藻上一莫来石陶瓷负载SiO2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液晶模板技术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了硅藻土-莫来石陶瓷(K-M)负载型SiO2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SiO2膜层与TiO2过渡膜层间通过Si-O-Ti键的价联方式形成了紧密、稳定的伦合型复合膜;SiO2膜孔径集中在4~5nm,孔分布较为均匀;K-M负载SiO2膜管对气体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并有较好的气体分离作用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模板剂的性质及用量对SiO2膜孔结构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酽  张术根 《功能材料》1999,30(4):421-422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纳米级沸石粒子,将其按一定配比中入到SiO2溶胶中,搅拌均匀,经涂膜、干燥、二次水热处理和烧结制香SiO2基沸石微粒子分子筛复合膜。膜的平均孔径明显小于纯SiO2膜,孔径分布均匀、单一。其主要机理是沸石粒子充填于SiO2孔道之中,对孔起修饰作用,改善了膜的孔结构及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