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味葵花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葵花仁为原料,经洗涤、调味、焙烤后,研制成五和时、麻辣、咸味、甜墙示等调味葵花仁。产品营养丰富,香酥可口,食用方便、卫生、高雅,是一种更新换代的果仁食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SDE/GC-MS法分析原味、奶香葵花仁挥发性香气成分,使用内标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合保留指数定性确定葵花仁,共分析鉴定出75种成分,其中原味葵花仁有63种,奶香味葵花仁有35种,二种葵花仁相同成分22种,不同成分53种.原味和奶香葵花仁中相同的化学成分有丁香酚(分别为10.66μg/g、56.88μg/g)、...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葵花仁中绿原酸的提取,解决了葵花蛋白的色泽问题,同时采用特殊方法,提取油脂而不影响蛋白的性状,最终得到葵花籽色拉油和葵花籽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4.
酱香型白酒的调味酒种类繁多,但目前关于不同调味酒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重点分析酱香调味酒、窖底调味酒、醇甜调味酒、陈香调味酒、焦香调味酒、老酒调味酒、酸味调味酒的感官特征和风味特点,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调味酒的作用,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感酱香型白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菜肴的灵魂是昧,而昧是运用各种调味原料和佐料采用有效的调昧手段,使调味料之间及调料和主配料之间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产生一定理化反应,从而赋予菜肴一种新滋味的过程。调味方式有多种,如果按照烹饪原料受热的标准来分,一般分为原料在加热前调味,原料在加热过程中调味。原料在加热后调味一属第三阶段调味,可称为补充性调味或辅助性调味一。补充性调味作为一种调味方式存在必然有其价值,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这几项工作在白酒生产工作中极其重要,对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品评是判定酒质好坏和勾兑、调味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勾兑和调味又都是在品评的基础上进行。有人形容勾兑是“画龙”,调味是“点睛”,品评是鉴别。所以说品评是勾兑、调味的前提,没有品评就谈不上勾兑,不会品评的人也不能胜任有水平的勾兑和调味工作。  相似文献   

7.
绿原酸缓解镉暴露致大鼠肠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刘文惠  吴轶  鄢雅丽  阮征 《食品科学》2018,39(17):187-191
目的:探讨绿原酸缓解镉暴露致大鼠肠道损伤。方法:将32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CON)、镉损伤模型组(CdCl2,Cd)、镉损伤模型+绿原酸治疗组(CdCl2+chlorogenic acid,Cd+CGA)、 镉损伤模型+葵花仁提取物治疗组(CdCl2+sunflower seed extract,Cd+SSE)。每日灌胃氯化镉6 mg/kg、绿原 酸50 mg/kg、葵花仁提取物中按绿原酸的量计50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14 d,定期称量体 质量和采食量。处死后取血液、肝脏、肾脏和肠道。观察肠道黏膜形态,统计黏膜损伤评分,计算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并测定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活力和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结果:绿原酸和葵花仁提取物显著增加镉损伤大鼠体质量,绿 原酸显著增加采食量(P<0.05);绿原酸和葵花仁提取物显著缓解由于镉损伤造成的肝脏指数和回肠指数的失 常(P<0.05),绿原酸显著降低肾脏指数和空肠指数(P<0.05);绿原酸和葵花仁提取物显著抑制AST和ALT的 活力(P<0.05),同时增加镉损伤大鼠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绿原酸能有效 地抑制镉造成的黏膜细胞死亡。结论:绿原酸可有效缓解镉造成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以精制盐为主要原料,研究风味肽‘XIAN 100’、玉米粉、二氧化硅的添加量对制得的调味盐货架期稳定性的影响。以调味盐结块率和休止角为指标,通过双指标加权法对风味肽调味盐货架期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风味肽调味盐的最佳配方为‘XIAN 100’添加量1.8%(质量分数,以下同)、玉米粉添加量3.1%、二氧化硅添加量1.1%、精制盐添加量94.0%,此条件下调味盐的货架期稳定性最好,综合评分为55.38分,产品各理化指标均符合调味盐行业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货架期稳定性好的调味盐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调味是白酒生产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浓香型白酒调味方案进行优化。选取陈香调味酒、窖香调味酒和翻沙调味酒的使用比例为自变量,试验样品与标准样品感官分数的欧氏距离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3种调味酒比例分别为0.023%、0.021%和0.033%时,与标准样品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经鉴评,按照该调味配方得到的酒样与标准样品相符,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成为响当当的调味食品生产大国,中国的调味食品市场也成为世界各国调味食品企业必争之地。在中国调味食品市场上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强势调味产品,各国调味品的强势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互相博弈.中国调味食品市场俨然成了国际化市场:  相似文献   

11.
调味是制作菜肴的核心,是形成多种口味、多种色泽和特殊风格的一项技术措施。行业中常将调味分为: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和原料加热后调味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熊子书 《酿酒科技》2006,(11):106-110
泸州老窖酒是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勾兑是白酒生产工艺的三大技术之一,是构建名优酒的重要技术。泸州老窖的勾兑技术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初的不同糟别酒间的勾兑;60年代初期的不同老窖酒间的勾兑;6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5t铝桶进行勾兑组合;70年代,勾兑发展成为一门技术被用于生产实践;80年代以后勾兑技术进入现代化阶段,并采用感官、色谱和常规分析基础酒的数据进行勾兑。其勾兑法主要包括酒坛勾兑、铝桶勾兑和微机勾兑法等;其调味包括双轮底调味、陈酿调味、老酒调味、酒头调味、酒尾调味、酯香调味、酱香调味、曲香调味和窖香调味酒调味法;其勾兑现状主要采取不同糟别酒样、老酒与新酒酒样、新窖酒与老窖酒酒样、不同季节所产酒样和不同发酵期所产酒样间的按不同比例进行勾兑。(孙悟)  相似文献   

13.
石化白酒的调味,是在勾兑基础上的精加工,是勾兑技术的总结和提高,它对提高白酒的质量,提高名、代白酒的典型风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勾兑是“画龙”,那么调味就是“点睛”。可见,搞好调味工作对提高白酒质量是多么重要。一、明确调味的一般原理所谓调味并不是白酒中添加某种“化学添加剂”,而是用极少量香味特点更加突出的调味酒(精华酒)弥补基础酒在香味上的缺陷,使其优雅丰满,酒体更加完善,风格更加突出。二、惜好调味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基础酒的缺点首先要进行尝评分析研究,弄清基础酒在香味、风格方面有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调味酒有酱香调味酒、醇甜调味酒、底香调味酒、陈香调味酒、特酸调味酒、特甜调味酒等。不同调味酒的感官特征、调味功能及其应用各不相同。各种风格的调味酒都有其独到的优点,在调味过程中应结合生产实际使用,取长补短,既能达到满意的调味效果,又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肉苁蓉调味液中的活性物质含量,采用冷凝回流浸提工艺生产肉苁蓉白酒调味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酒精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肉苁蓉活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获得了肉苁蓉白酒调味液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 (g/L),酒精浓度5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肉苁蓉白酒调味液中松果菊苷的提取量可达37.4 mg/g。研究表明,采取冷凝回流浸提工艺生产肉苁蓉白酒调味液可有效提高肉苁蓉中活性物质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介绍了以家禽羽毛水解生产食用浓缩调味液及胱氨酸的加工工艺。从食用浓缩调味液氨基酸成分的分析表明,由此工艺生产的食用浓缩调味液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新型食用浓缩调味液。  相似文献   

17.
调味罐有分类 调味罐按盛装物的不同可以分为液体类、干物类和酱类。液体类调味罐 这种主要用来存贮酱油、醋、油、辣椒油、花椒油、蚝油、料酒等液态调料。在存放入调味罐之前,要保证罐子是干净且干燥的。另外每回用完都需拧紧盖子。  相似文献   

18.
2003酱香调味液的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酱香调味液是利用生物发酵工程、生物酶工程等技术生产浓缩的天然调味液,质量优于香料厂生产的酱香香精。应用2003酱香调味液,可开发新工艺酱香白酒,推进酱香白酒的发展,其淡雅的酱香更贴近消费市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线性约束优化函数求解脂肪酸配比合理且植物油总价最小时的配比.得到了10组配方中所用五种原料油(椰子油、棕榈油、葵花仁油、大豆油、紫苏籽油)的配比和最优价格.经气相色谱分析,10组配方的脂肪酸含量均符合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其中配方10的脂肪酸含量较其余九组更接近人乳脂(HMF).配方十中5种原料油(椰子油、棕榈油、葵花仁油、大豆油、紫苏籽油)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配比分别为13.6%,50%,14%,21%,1.4%,最优价格为9.53元/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新鲜萱藻为主要材料,研制一款真空包装调味即食萱藻产品。方法: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漂烫护绿、腌渍时间等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调味即食萱藻的调味配方。结果:萱藻漂烫护绿条件为90℃热水、漂烫时间60 s;最佳调味配方以萱藻质量为基准,白糖3%、香油0.2%、食盐2%、辣椒油5%、酱油4%、花椒油2%,在以上比例调配的调味料中腌渍100 min进行真空包装,然后巴氏灭菌(80℃、30 min),最后冷却并于阴凉干燥处保存。结论:通过以上工艺条件制备的调味即食萱藻具有特有鲜香味,脆嫩可口,咸辣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