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满加尔凹陷,形成满加尔含油气系统,塔中隆起是其主要油气聚集区之一。通过对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的动态分析,认为塔中隆起在寒武纪至泥盆纪(加里东期至海西早期)经历了含油气系统发育-形成-破坏阶段;在石炭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含油气系统改造-重建阶段;其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有二次生烃历程,具有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的油气藏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结构层及控油意义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塔北隆起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的上,下普遍发育残积层,渗流层和潜流层,残积层广泛分布于不整合面上,下,是区域性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渗流层主要分布于古隆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溶蚀性大油气田;潜流层主要分布于隆坳过渡斜坡区,有利于内幕油气藏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板块的演化与含油气盆地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板块元古代以来的演化特点,是古大陆在多次解体多次联合过程中成长。每次从解体到联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板块构造旋回”。经历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三次“板块构造旋回”活动的叠加,中国大陆板块形成了13个被活动造山带所围绕的稳定陆块。在西部以俯冲消减和碰撞作用为主,形成八个沟弧挤压碰撞隆起带和六个挤压沉降带,以聚敛型含油气盆地为主,构成了挤压隆起为主的含油气区;东部则以俯冲消减和大陆扩张作用为主,形成十个岩浆弧扩张隆起带和八个扩张沉降带,以扩张型含油气盆地为主,构成了扩张、沉降为主的含油气区。这些含油气区的含油气盆地中,以前寒武纪结晶陆块为基底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多分布在沉降带上,是我国油气资源的主流;以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褶皱带为基底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多分布在隆起带上,含油远景次之。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成因上的复合性、多期发展的叠合性、油气的多源性、油气层深理性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性等五大特点。这些特点,表明中国不但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也将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隆起是沉积盆地中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对于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及流体活动都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隆起具有多种成因机制,伸展、聚敛与走滑环境都可以形成隆起.随着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化,各种动力机制的复合可以使不同初始成因的隆起发生叠加,从而形成结构形态更加复杂的隆起.隆起的演化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或雏形期)、发展期、高峰期、继承期、改造期和消亡期6个基本阶段,而现今所见的隆起可能仅停留在某些阶段上.在含油气盆地中,隆起往往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场所.沉积期的隆起影响着生储盖组合的发育;成藏期的隆起制约着油气运聚;调整期的隆起影响着油气再分配;定位期的隆起决定着油气最终富集部位.沉积盆地大多为多期原型盆地叠加发育而成,多期叠合作用导致:古隆起多层系油气聚集;在叠加界面上形成了一套油气成藏组合;多期生、运、聚使古隆起油气聚集几率增大,易形成大型油气聚集带;多期次断裂复合可形成以断裂为主导的油气聚集带;后期成岩改造形成的"封闭层"将古隆起分割为多个含油气区间.古隆起轴部及其斜坡带分别形成了以背斜型和岩性-地层型为基础的大型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具有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的复式含油气结构.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已在10 个层系(组)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4 大类13 种类型油气藏。结合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 分析了油气藏的形成及演化。指出塔北隆起带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类型多、含油气层系(组)多、成藏期多、埋藏深、规模不大、沿断裂及不整合面分布。隆起带内的油气富集受区域构造格局控制,并可分为南部的海相油气系统和北部的陆相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6.
《石油钻探技术》2005,33(2):53-53
英买32井位于塔北隆起轮台凸起西段,钻探目的是了解英买32构造寒武系潜山的含油气性,兼探上第三系吉迪克组、下第三系、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的含油气性。该井完钻井深5432m,钻探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层69m,预测含油面积20.5km^2,石油地质储量1800万t。该井测试获得高产,折合日产原油118t。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第三系四套含油气系统,其中石炭系和侏罗系是以含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二叠系和第三系是以含油为主的含油(气)系统。根据烃源岩及其生成油气的分布,划出了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分布范围为盆地中部的中拐—石西——五彩湾东西展布的条带并向东南延伸至三台凸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包括西北缘、陆南凸起及其以南地区;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及其以南地区;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分布仅限于南缘四棵树凹陷附近。并对四套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关键时刻”在含油气系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油气地球物理》2014,(3):60-64
江南隆起因其形成年代早,经历构造改造期次多而含油气系统具有复杂演化的特点,成为研究我国南方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典型地区之一。该隆起经历了未隆起期、隆起成型期和隆起定型期3个阶段,在中晚奥陶世前为水下古隆起,其后反转隆升,随海水退却进入陆相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性质随地球动力学背景变化而改变,使江南隆起出现阶段演化的响应,含油气系统同样受到构造控制而呈现阶段性演化特征,某个地质时期的含油气系统特征只是其动态演化中的相对静止阶段而已。另外,鉴于江南隆起西缘众多脉状碳沥青的存在,现有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应该有所扩展,除了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与散失作用外,还应包含油藏破坏后残余重质成分的聚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系统资源丰度大于40×10~4t/km~2、存在源自盆外隆起的大型砂体和良好的聚油构造背景是油气富集带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已发现的油气富集带可分为凹陷中央凸起油气富集带、凹陷之间基岩凸起油气富集带、凹陷中央挤压背斜油气富集带、鼻状构造油气富集带,逆牵引背斜油气富集带五种类型。不同类型油气富集的分布受凹陷构造演化历史和结构特点的差异控制。  相似文献   

10.
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海外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基地。基于盆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将盆地划分为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和坳陷层3个构造层,断陷阶段的被动裂陷作用使地层发生掀斜隆起,从而形成大量与地层倾向相反的反向断层;伊敏组沉积末期,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形成了大量早期伸展中期压扭晚期反转的断层。分析已钻探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根据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盆地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套含油气系统,不同含油气系统间油气呈互补分布,其中以南一段为主的下部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产油层系,油藏类型以反向断层遮挡的油气藏为主;平面上受控于控藏断层,下部油气主要沿反向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上部油气大多靠近反转断层聚集。分析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的控藏机理,认为研究区发育反向断层背靠低隆起油气成藏和反转断层控制次生油气成藏2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与其西边的珠江口盆地相邻,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该盆地由北部凹陷、南部凹陷及中央隆起带等3个构造单元所组成。迄今为止,其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勘探中发现了CFC、CFS及CGF等渐新统砂岩及中生界白垩系裂缝性储集层之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区,其他区域则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盆地中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故迄今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均集中于该带,因此处于两凹之隆之中央隆起带应是该区最佳的油气富集区带及远景区,而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则应是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之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研究了准尔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特征,分布及其油气运移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凹陷控制着其生成油气的分布范围:中央隆起以南为侏罗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以北为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中央隆起则为二者共存区。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及油气运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是在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由陈南断裂的伸展断弯褶皱和盐-泥塑性层拱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盐-泥层分布、断层活动时的沉积特征、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等因素的差异作用,中央隆起带构造的发育程度及组合特征在空间上有较显著的差异,可划分为辛镇、东营及梁家楼-现河庄3个构造带。中央隆起带上,油气分布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①断层活动强度由弱变强,油气主要分布于浅层,形成次生油藏;②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强变弱,油气主要分布于下部,多为原生油藏;③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弱变强又变弱,油气在上下层位均有分布,形成具多套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5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研究控制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的构造因素。М.Я.鲁德凯维奇、Ф.Г.古拉里、А.Э.库特罗维奇等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认为,油田分布在新构造运动沉降区或很弱隆起区,而气田分布在较微弱的隆起带;大型油气田分布与组成1级隆起的构造圈闭有关。长期稳定沉降的大型盆地和坳陷是生油气带;原油聚集带分布在含油气盆地中部和较低部位,天然气聚集带分布在盆地边缘。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共有巨型和大型油气田249个,其油气储量占了含油气省总储量的90%以上。将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划分为3个区域性大地构造单元:外带、亚马尔半岛-喀拉区域沉降带和鄂毕区域阶地。后两个构造单元组成了台向斜的内带。在这些构造单元中分布着大型和巨型油气田。详细研究了这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巨型和大型油气田及其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下构造层两套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的研究,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进而指出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南黄海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和海相上构造层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推测为好的烃源岩,海相上构造层青龙组烃源岩推测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盆地海相地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资源总量为35.37×108t,且在纵向上,油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下构造层烃源岩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坳陷;盆地海相地层存在两类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区,其中,最有利区位于中部隆起区南部、南部坳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北部。  相似文献   

16.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开发油气田中的储量占9.96×1012m3,未发现资源量为31.6×1012m3。以盆地中57个大气田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北部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认为上侏罗统巴热诺夫组及其相当的层系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生气层,其有机碳含量超过7%;白垩系顶部的赛诺曼阶砂岩是大多数大气田(80%的天然气)的储层,平均厚度达800m。盆地内发育了大量复杂的构造—地层圈闭,已发现的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努尔明长垣、梅德韦日长垣等盆地北缘的隆起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与储量增长区仍是南喀拉—亚马尔、纳德姆—塔兹含油气省。  相似文献   

17.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气事件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火山和地震活动等事件性地质作用影响了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油气事件成藏模式流体运移以突发性涌流方式为主。孔隙流体压力有利于岩石产生破裂,但是中央隆起带的构造活动是造成岩石破裂、流体瞬态运移的主控因素。事件成藏过程可以发生在油气发生连续运移之前和之后,主要受构造活动发生期的控制;油气事件成藏过程可以分为突发事件前稳定期、突发事件非稳定期和突发事件后稳定期3个阶段,其中突发事件非稳定期是油气发生事件成藏的主要时期。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的油气垂向上异层同源的分布特征是油气事件成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区域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多、时代跨度大,各地区主力含油气层系明显不同,理清含油气层系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构造演化历史和地层层序发育特点综合研究为基础,分析该盆地含油气层系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认为:(1)构造演化历史是多含油气层系形成的首要控制因素,决定了纵向油气分布的总体特点。构造演化历史相似的凹陷,一般具有相同的主要含油气组合,该组合探明油气储量占全凹陷的70%~80%。(2)盆地外围隆起是主物源区,凹陷与盆外隆起的空间配置关系,对纵向层序组成和生储盖岩系发育特点有重要影响,进而控制含油气层系分布。(3)断裂带明显的走滑作用,可提高断层的封闭性,使较多油气聚集在下部层位中。(4)油气资源丰度高的凹陷,含油气层系时代跨度大,资源丰度较低的凹陷,主要油气藏分布在成熟生油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大型古隆起是该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重要目标的认识成为共识。然而,除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之外,该盆地其他大型古隆起均被认为是后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后者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影响则极少被论及。为此,从分析野外露头、钻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入手,剖析了川东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沉积构造背景,研究了古地貌控制下的储层、烃源岩分布规律,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成果,探讨了该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结果表明:(1)中寒武世前川东北部发育达州—开江继承性隆起,控制震旦系、寒武系滩相储层大面积发育;(2)古隆起高部位发育滩相储层,其周缘凹陷带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笻竹寺组厚层烃源岩,源储配置条件优越;(3)二叠纪以来,达州—开江古隆起区由斜坡带逐步抬升,二叠纪生油高峰期处于斜坡—低缓隆起带,三叠纪生气高峰期处于隆起高带,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4)川东地区下构造层(下寒武统及其以下地层)现今具备大型隆起构造背景,构造形态简单,其上完整的局部构造圈闭发育,保存条件好。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达州—开江古隆起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该古隆起高部位滩相储层发育区面积达8 000 km~2,是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新的、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迄今该区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发现了CFC、CFS和CGF等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带,对其它区块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备了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也集中于该带,因此应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这也是在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