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冶金部钢铁司、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能源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烧结、炼铁节能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87年11月4日至7日在贵州省水城钢铁公司举行。来自全国钢铁设计、科研、生产及高等院校42个单位共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40余篇,其中20余篇在大会宣读。武钢有三名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潘久椒同志在大会宣读了《武钢高炉节能增铁三十年》论文,受到大会重视与好评。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金属学会第八届冶金能源学术交流会于1991年8月在石家庄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65人。会议请省金属学会环保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郑世伟高级工程师作了“关于热电联产有关问题”的专题报告;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秦皇岛分部总设计师奚绍伟高级工程师作了“煤的气化有关问题”的专题报告。会议收到论文68篇,大会宣读56篇。论文内容包括:企业能源与节能管理、节电技术、炉  相似文献   

3.
由冶金部有色金属管理局钛协作组、中国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分会和冶金部稀有金属科技情报网共同组织召开的一九八二年全国钛冶金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召开。全国有关省局、科研设计院所、工厂和高等院校等46个单位的136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有三项: 第一,宣读论文,评选优秀论文。这届会议共收到有关钛冶金方面的论文和资料53篇,大会宣读了19篇,分会上宣读了31篇。这些论文和资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钛冶金工业生产和科研近两年来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绩。经过评选,下列五篇论文  相似文献   

4.
《钢铁》1992,(6)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委会和北京市金属学会于1992年3月11~1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联合召开了第四届压力加工设备和第三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设备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钢铁和有色金属系统的工厂、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院所59个单位的94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73篇,其中钢铁系统46篇,有色系统27篇。大会宣读11篇,小会宣读46篇。论文内容广  相似文献   

5.
冶金环保学会第三届年会于6月7~11日在杭州市杭州钢铁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35个有关单位的49名代表。会议由冶金环保学会理事长李家瑞同志(原冶金部安环司总工程师)主持。大会收到论文57篇,会上宣读15篇。这次收到的论文反映了我国冶金环保工作成绩和水平。冶金环保工作几年来成绩很大,对各种污染源有所控制,新上项目基本上坚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学术委员会电力传动专业学术会议于1983年7月2日至5日在杭州召开,计有科研、设计、高等学校、冶金厂矿企业等二十八个单位四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三十三篇,会上宣读了十三篇。涉及到交  相似文献   

7.
<正> 〔本刊讯〕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环保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冶金企业水循环利用学术会议和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于1983年5月21日至25日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举行,五十多个钢铁和有色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收到论文36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了20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属学会热能与热工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八○年一月四日在无锡梅园召开。到会正式代表98名,列席代表30名,共128人。本届年会以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能为中心,共收到论文151篇,其中大会宣读9篇,分组会上宣读61篇。全体代表按专业,专题分为热能、燃烧装置与换热器、炉型与材料、有色冶金四个组活动。会议中,与会代表对论文论点进行了充分讨论,广泛地交流了工作成果和经验,对今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与冶金工业部设备制造总局于1981年12月15日至19日在衡阳冶金机械厂联合召开了铸造专业学术和技术经验交流会议,有大专院校、设计研究院所以及冶金机械厂等33个单位52名代表参加。会上宣读论文26篇,并介绍了1981年中国铸造学会铸钢学组上海年会的情况。现将会上反映的铸造动态综合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1985年5月21~25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40人。年会收到论文246篇。大会宣读7篇,分组宣读94篇,书面交流68篇。冶金部科技司总工、北京钢铁学院副教授钟廷珍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短应力绒轧机的专题报告。与第一届年会相比,这次年会的论文水平有较  相似文献   

11.
五月中旬,中国金属学会在鞍山市召开了全国首届露天采矿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冶金、煤炭和建工部等有关研究、设计、高等院校与生产矿山等53个单位的代表。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冶金部副部长刘彬同志到会讲了话,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冶金部矿山司马叔乾司长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会上共收到论文和技术报告66篇,大会宣读了14篇,专业小组会宣读了31篇。与会代表结合论文报告与矿山实际情况,集中讨论了穿孔爆破、开拓运输和设计理论等三方面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讨论中充分发扬了学术民主,贯  相似文献   

12.
《稀土》1982,(3)
江西省稀土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于82年3月19日至21日在南昌召开。到会代表110人,收到论文86篇,会上宣读6篇。江西省冶金厅、科委、经委、科协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江西省稀土工业发展规划,研究了发展江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设备第八届年会于1985年3月28~29日在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工厂企业的200多 名代表,其中有华东六省冶金系统的20多名代表。会上共宣读、交流了42篇论文和资料。 这次会上宣读的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有色、  相似文献   

14.
10月5—9日,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学会科技期刊编辑学术委员会,在北戴河召开了全国冶金内部科技期刊学术研讨会。 出席会议55个单位,共66人。会议共收到27篇论文,展示了42种期刊,论文以本人宣读的形式发表。 会议上,由学会负责同志介绍了冶金期刊现状,讲解了冶金期刊编排规则(草案,1988年7月制定),及传达了1991年4月,无锡中国科技期利编辑年会的情况。 会议通过论文宣读,大会讨论,会下分别交谈及期刊展示,交流了各方面的经验,开拓了办内刊的新思想。 我刊也在会上宣读了《办好包钢科技,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钢铁》1993,(12)
中国金属学会第五届轧钢学术年会于1993年9月13~15日在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冶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各省市冶金厅局以及机械部、中汽公司等单位共19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赵林春同志主持,山西省冶金厅、太原钢铁公司、冶金部科技司、轧钢学会的有关领导同志作了发言。会议共收到论文53篇,其中大会宣读论文19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学会仪表与控制学术委员会、热工学会热流测量与控制学术委员会、辽宁省仪表学会微机应用委员会和辽宁省自动化学会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联合于85年8月5~9日在安徽歙县召开了“仪器仪表、温度检测及微型机应用联合专题学术讨论会”。有84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45篇。会议分别就仪器仪表、温度检测、微机应用三个专题进行了交流。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和宣读论文的有八  相似文献   

17.
1964年7月25到8月2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选矿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生产企业、科学研究、设计和高等院校等单位134名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技术报告136篇,大会宣读了15篇。广泛交流了我国近几年来自力更生发展选矿事业的重大成就。会议期间,除大会宣读部分论文外,还分专业小组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讨论。黑色金属选矿组,围绕弱磁性铁矿石的选矿、铁矿石的综合利用、磁选厂提高金属回收率以及锰矿石选别方法等五个方面,交流了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与会  相似文献   

18.
《钢铁》1986,(1)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和冶金部轧钢情报网共同组织的第六届全国初轧会议于1985年10月10~14日在太原钢铁公司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初轧厂、冶金院校和设计院所等54个单位共89名代表。山西省冶金厅、山西省科协、太原钢铁公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39篇论文,大会宣读17篇,其余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介绍讨论。中心议题是总结五届初轧会议以来在初轧生产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自动化学会自动化技术应用委员会、辽宁省电子学会自动化技术应用委员会成立大会暨80年学术会议于5月8~12日在鞍山联合召开。 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的代表及论文作者共120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付所长蒋新松同志,大连工学院讲师刘培玉同志分别作了“人工智能”、“国外考察和系统工程”专题报告。 大会收到论文56篇,分别在各专业组进行了宣读和书面交流。大会向上级学会推荐了八篇学术论文,给各论文作者颁发了征文证书。 会议对今后的活动作了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自动化学会自动化技术应用委员会决定设立冶金、机械、矿山建材、石油化工、轻工五个自动化学组、并确定了组长成员及学组靠挂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全国砷化镓及有关化合物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半导体学术委员会委托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主办。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国内53个单位的127名外,还邀请4名国外学者。会议收到论文135篇。会上共宣读119篇,其中以英文宣读的有15篇。这些论文涉及熔体生长、液相外延、气相外延和分子束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