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镀非Ni—P/Ni—Mo—P合金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镀液中加入Na2MO4的化学沉积法对酸性Ni-Mo-P/Ni-P双层化学镀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用连续施镀法制备此多元合金镀层的工艺,通过对镀层的成分与结构关系及镀层成分与工艺参数关系的实验研究,从热力学角度提出了非晶态双层镀镀层合金膜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制备Ni—Sn—Cu—P合金非晶形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四元Ni-Sn-Cu-P合金镀层,用X光衍射及扫描电镜对合金镀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确定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非晶合金形成区。用张邦维提出的非晶合金形成理论对Ni-Sn-Cu-P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合金元素在非晶形成中的作用与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恒载荷和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Ni和Ni-P合金镀层对不锈钢在MgCl_2溶液中和对碳钢在NaOH溶液中应力腐蚀的防护作用,并考察了应力和电位的影响。完整的镀层能完全防止应力腐蚀产生。当镀层存在缺陷或裂纹时,镀层的电位对其防护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利用金属镀层控制应力腐蚀时,镀层应有良好的延展性,同时对应力腐蚀应具有电化学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电化学阻抗(EIS)技术研究了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阳极过程表现出钝化特征,当极化电位很高时,非晶合金出现了点腐蚀。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在阴极极化,开路电位和钝化电位下,非晶合金的Nyquist图由单容抗构成,具有很高的电荷转移电阻,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在点蚀电位附近和点蚀电位区EIS分别有两个时间常数和三个时间常数,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2h后,耐蚀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不同的粘结剂材料及混合比例对镁镍非晶合金电极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粉和镍粉作为粘结材料时,材料种类及其比例的影响差别不大;分析认为是镍和铜本身的耐蚀性能、内阻的大小以及催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考虑以铜粉作为粘结剂且以2:1的比例混合时,效果较好。当钴粉作为粘结剂材料时,非晶合金电极的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大大改善,这可归因于钴本身具有一定的贮氢容量和在电解液中较稿的耐蚀能力。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Ni—W—P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锦福  郭凯铭 《物理测试》1998,(1):11-14,18
通过DSC、XRD分析和镀层性能测试,研究了化学沉积Ni-W-P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钨的共沉积提高了化学镀镍层的热稳定性。晶化过程激活能为133.576kJ/mol,晶化过程合金结构按非晶态-混晶态-结晶态的顺序演变。随着结构的变化,镀层的硬度的耐蚀性了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划痕法测Ni—P合金镀层结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划痕法测定了Ni-P合金镀层的结合力;观察了划痕侧面镀层的失效形式;分析了三种评定结合力的参数。结果指出,临界载荷L_C、平均应力σ_A用于评定Ni-P镀层的结合力是有条件的,而B-W公式存在的问题更多。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Ni-P合 某些介质中具有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印化行为,耐蚀性好,尤其是非晶态镀层耐蚀性更佳。但是在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环境中,当刷速度较高时,经400℃*1h热处理后的镀腐蚀性能却优于非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沉积方法在酸性镀液中获得了Ni—Mo—P非晶镀层,运用能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该镀层非晶结构的形成、成分与结构及其晶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Ni—P镀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Mo—P镀层比Ni—P镀层晶化温度高,热稳定性好。热处理后Ni—Mo—P镀层在500℃时硬度达到最高值。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的形貌和性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在NaCli溶液中的耐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Cr-P镀层与Ni-P镀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形状相似,自腐蚀电位正移150mV以上,自腐蚀电流降低近3倍,在钝化区的阳极是约1个数量级,镀层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Y—Ni非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了Al—Y—Ni合金系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实现非晶转变的能力。用机械合金化方法成功地获得了Al—Y—Ni非晶合金粉末,其非晶属性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实验得到证实。并研究了球磨强度对Al—Y—Ni合金系球磨非晶转变的影响,发现强度过高不利于非晶转变。  相似文献   

13.
Ni在NaCl—KCl—PrCl3熔体中的电化学合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断电后的电极电位—时间曲线、电位阶跃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Pr(Ⅲ)在NaCl—KCl—PrCl_3熔体中在Ni电极上还原的电极过程,首先生成PrNi_5,随后依次生成含Pr量较多的Pr—Ni金属间化合物,然后才析出金属Pr,测得PrNi_5在1023,1073和1123K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分别为-123.6,-118.9和-114.4kJmol~(-1);Pr在PrNi_5相中的扩散系数为3×10~(-11)cm~2 s~(-1)(1073K)  相似文献   

14.
化学沉积Ni—Mo—P合金镀层的组织与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凤玲  姜秉元 《腐蚀与防护》2002,23(7):295-296,291
对化学镀Ni-P和Ni-Mo-P 合金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Ni-Mo-P合金由于钼的加入,改变了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而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特点:非晶镀Ni—P合金通称为化学镀Ni—P合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它利用镀液的自催化反应,无需通电即可在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上沉积一层Ni—P合金。这种镀层致密、孔隙少,镀层结构为非晶状态.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在某些介质中的抗蚀性优于不锈钢,  相似文献   

16.
电沉积Ni-W非晶合金及Ni-W-SiC复合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诱导共沉积”效应,选好合适的络合剂,在金属表面电沉积Ni-W及其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对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电沉积的影响;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硬度的影响以及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结构和结合力。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W含量大于44%的合金镀层。W含量大于44%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呈非晶态结构;经热处理后,非晶态合金层的硬度明显增加,含46%W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的硬度分别可达到1350Hv和1520Hv,在铜、碳钢和不锈钢上的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17.
铜合金化学镀Ni—P表面强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铜合金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条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对镀层晶态转变、硬度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比较了化学镀前后的耐磨性、耐蚀性。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后,铜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吸氢合金作为负电极的镍一金属氢化物(Ni-MH)可充电电池是个人电脑、手机和电视摄像机等的重要能源,因而人们对其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关键因素之一是改善用作负电极材料的吸氢合金. 一般说来,各种吸氢合金都需要一个在气体一固体和电化学反应中吸氢和解吸的初始活化过程.这个活化过程能够影响电池的性能,其中包括初次使用中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生产能力.改善合金电化学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增大表面面积,但是这会影响其抗氧化能力,从而降低循环寿命.另外一条途径是用碱性溶液来活化…  相似文献   

19.
Ni—Nb及Ni—Nb—Cr合金激光非晶化及其耐腐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91kW连续CO_2激光得到了部分非晶态,用4.5kW及4.9kW得到了单道纯非晶及多道搭接成片部分晶化非晶涂层。所得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非晶态Ni_(60)Nb_(40)的耐腐蚀性远优于晶态的Ni_(60)Nb_(40),在Ni-Nb中加Cr所得非晶涂层其耐腐蚀性有很大提高,且优于18-8不锈钢。  相似文献   

20.
不同成分Ni—Fe—P镀层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成分电沉积Ni-Fe-P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Ni-Fe-P镀层中磷量增大,镀层从晶态→晶+非晶态→,结构缺陷随之增多,表面圆顶状物尺寸变小;并且推迟了晶化稳定相的析出和再结晶,含铁量增大,镀层硬度,耐磨性和晶化温度均提高,Ni-Fe-P镀层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 于Ni=P镀层。成分对Ni-Fe-P合金的磁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