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醇基燃料技术及其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刚毅  任可明 《新能源》1999,21(5):36-38,45
醇基燃料技术是目前为农村提供优质燃料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液体燃料技术。本文研究了醇基燃料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并对加快其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醇基燃料技术及其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寻找和开发新的民用燃料是世界性的课题,由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人工煤气的短缺,使得我国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的情况下,供求矛盾更显得紧张。我国农村又是能耗大户,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能源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3.
胡金贤  李全德 《新能源》1999,21(12):28-32,57
轻烃气体做民用燃料,进行集中供气,是为农村提供优质燃料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扼要介绍了轻烃制气原理,重点描述了一种新型制气工艺,它能保证用气高山香供气充足和低温时的气化率。简单分析辽这种集中供气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型高效低污染利用生物质燃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 言 在我国广大农村,生物质燃料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全国每年所收集起来的农作物秸秆约2.3亿吨、柴草约1.8亿吨、稻壳约0.4亿吨,总计折合标准煤约2.3亿吨,占目前农村总能耗的61%。在常规能源短缺的今天,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商品能源十分紧缺的浙江省农村为例,薪柴和秸秆等一直是其主要能源,但由于转换和利用技术落后,造成热效率低、资源浪费大,严重者还影响正常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农村生物质用能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农民的用能正在向方便、实用、清洁、高效的方向变化。同时,农村乡镇企业如碾米厂、酿造厂、棉麻制品厂和竹制品厂的不断发展,对生物质原料的后处理也提出了更加经济、合理的要求。农村能源的现状和发展对农村能源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特别加强对将低品位的生物燃料向优质能源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以缓解常规能源的紧缺,防止农村能源问题给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带来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环保节能要求的推动下,汽车代用燃料的开发已成趋势。文章综述车用甲醇燃料、车用乙醇燃料、生物柴油、二甲醚、天然气制合成柴油、燃料电池等汽车代用燃料的国内外发展应用状况,分析其经济技术优缺点等。最后展望了我国新型汽车代用燃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特性的研究,作者采用4f 十字光路激光全息法,在一台缸径为100mm,冲程为120毫米,加长活塞直喷式单缸试验机上[研究了不同配比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和燃烧室内空气运动对喷雾发展的影响,以及它的喷雾油滚粒度大小及其分布特性,该荐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柴油机燃用这种新型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型燃料水煤浆在七十年代末期一经出现,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相继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研究开发,进展十分迅速,八十年代后期达到了工业应用水平。撰写此文是想帮助读者对水煤浆的制备与燃烧特性,以及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西气东输这一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启动,我国天然气利用的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天然气是优质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化肥等化工生产中使用天然气做原料,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天然气又是一种多用途的优质能源,通过在发电、交通燃料、城市民用燃料等方面增加天然气消费比例,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的各种用途之间需要综合规划,做到资源最佳配置,使这种优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现代化集中的社区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迅猛。截止到2003年,我国乡镇已达42620个,其中建制镇达20226个,小城镇总人口(县城人口不计算在内)约为1.91亿。村镇建设的发展必然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广大居民对燃料结构的调整、清洁燃料的使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以煤为主,由于受资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煤气和液化气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前者受到投资和成本的限制,后者又为资源所限制,难以进一步推广,农村和小城镇更难得到应用。因此,开发新型气态燃料已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开发的  相似文献   

11.
在液化石油气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各地利用化工、石油生产伴生的轻烃、醇基类液体作原料,竞相开发推广“合成燃料”复合燃料”、加水合成燃料”等各种名称的新型液体技术与产品,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针对各地现有的新型液体燃料技术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为促进其技术进步引导这项新兴的技术健康发展,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与中国  相似文献   

12.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迫使人们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同时,由于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对比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堆肥、焚烧、填埋等,利用垃圾生产车用燃料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文章简述了用城市垃圾生产制取车用燃料的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城市垃圾生产车用燃料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绪言目前农村生活用能仍以生物质为主(占60%),在农村燃料来源主要靠秸秆,我国年秸秆资源量约5.6亿吨,年耗量约3亿吨。由于秸秆体积能量密度低在炉灶中得不到充分燃烧,虽然农户使用量甚大但热效率却很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正放弃与生活不谐调的秸秆寻找能与生活、居住条件相称的煤、油、电、气。大量秸秆弃置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据估算每年全国废弃的秸秆已达一亿多吨,以致在一些地区造成新的“公害”。为解决秸秆废弃量越来越大的问题,国家从“七五”期间开始抓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秸秆制成型燃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生物燃料在我国公路交通中替代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幸  姜克隽 《中外能源》2007,12(2):23-28
首先从我国生物燃料开发的资源保障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性以及现代汽车技术利用的可能性等方面,对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之后重点论述了利用IPAC模型研究我国未来公路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生物燃料替代的发展情景。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倍增的油品需求对我国石油供应造成巨大压力,推广新型汽车技术和发展替代燃料是降低公路交通油品消耗的战略措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与生物燃料结合是我国未来公路交通最佳的技术选择,并且生物燃料在我国未来公路交通中将展现出很强的燃料替代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现代化集中的社区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迅猛。截止到2003年,我国乡镇已达42620个,其中建制镇达20226个,小城镇总人口(县城人口不计算在内)约为1.91亿。村镇建设的发展必然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广大居民对燃料结构的调整、清洁燃料的使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以煤为主,由于受资源的限制,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利用普及率较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急剧增长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地区的群众,在农村生活用能则还是以生物质为主、加上各种商品燃料的混合型结构,特别是 2.5亿农户仍以…  相似文献   

16.
《热机技术》2006,(4):7-7
11月18日,一位工作人员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江苏新能源博览会上向参观者展示生物质燃料-“秸秆煤”。这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块。是由苏州一家生物能源开发企业首次在国内进行产业化生产。它采用农村废弃的秸秆等做原料,粉碎干燥后,通过成型机压缩,再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形成一种新的再生环保燃料。其热值与优质煤相当,每吨还比优质煤节省230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适用性广泛、效率高、能耗低的生物质燃料破碎技术。该技术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综合破碎效率有所提高,综合吨料耗电量有所下降,购置费用降低70%,且维护方便。该技术的成功开发及应用,扩大了我国生物质发电燃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破碎效率,降低了破碎作业成本,在生物质燃料供应方面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物质发电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液体燃料技术开发的几点看法河南省农牧厅能源总站刘耕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优质民用燃料市场的形成和扩大.限于我国国情和一些技术经济方面的原因,现有的优质民用燃料,如天燃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难以满足城乡...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底,我国行政区划中有668个城市、1.8万个小城镇,农村集镇近万个.国家计划2003年前,重点扶持建设1万个小城镇,城市增加到1000个.目前,建有人工煤气的城市只有173个,由于投资大、污染严重,相关产品焦炭生产过剩,焦炉煤气已被列为维持现状、限制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及规划,天然气作为优质燃料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对环保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