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学情分析 "网上邻居"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这节课既要学习新的知识,还要巩固前面学过的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电脑”中管理计算机资源的一系列操作是既重要又实用的操作技巧,这些操作贯穿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始末,掌握好这些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在学完所有的操作之后,会进行一次综合应用的操作练习,按照以往的惯例,这节课我会罗列出一长串的操作要求。如: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呈现 "复制与粘贴"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将我校8个班近500名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归纳总结为如下4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文件存取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操作习惯十分重要.下面截取"文件的存取和打开"一课的教学片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一词的出现,表明信息技术课程将不再是单纯的操作技术课,而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文化和精神需求。李艺教授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四种课型: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对于作品课,李艺教授指出"技能学习与训练是为作品服务的,是指向作品的"。作品又是为作品制作者即学生服务的,挖掘信息技术作品课中学生的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需求是信息技术作品课的核心。●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挖掘  相似文献   

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开始研制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曾经面临的这样一段历史可能会宣告结束:上课时手中只有一本和学生的课本一样的教材,而鲜有其他参考依据和资料. 通过对课标和2000年出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比较研究,并走访了很多专家和教研员,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感觉: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如果说纲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式诞生的标识,那么课标则是学科开始走向成熟和规范的标识.  相似文献   

7.
"声音的播放与录制"是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23课,主要内容是有关"录音机"小程序的基本使用知识.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熟悉了电脑的初步操作,对于声音的播放与录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已有播放与录制的体验. 诗文诵读是我校的特色之一.经过实践,学生已对诗文诵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诗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 案例背景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一起来上"信息"课》一课紧扣课程内容理念,教学设计基于时代性与基础性,以"不插电"作为本课的设计灵感."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项目是由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的教授和两位中小学教师引领的一个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9.
背景分析 "直线工具"是小学信息技术"画图工具"中的一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训练学生鼠标的基本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新的教学形式.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高职传统项 目化教学与微课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优慕课"的项 目化教学模式,并以"变频调速技术"课程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和证实.结果显示,该研究优化了教学资源,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内容为该教材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共1课时。本节课是教材的开篇章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到信息的重要性、归纳出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本节课的内容而言,与上机操作课相比显得相对枯燥,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  相似文献   

12.
要上出好课、能吸引"眼球"的课、学生乐于接受的课,不仅要"理"出问题,即"知其然",更要找出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这样,即"知其所以然"。而纵观我们目前常态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甚至包括部分公开课),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并要善于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简单"的教学策略去解决那些并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学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利用鼠标和键盘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听得懂,会操作,在点滴的操作和探究学习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9课<键盘操作>. 教学背景 这是三年级新生在刚刚学会开关机与简单的鼠标操作之后,在即将进行文字输入的键盘操作之前,为了消除学生对键盘的恐惧感而开设的一节游戏活动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键盘的基本功能、分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热闹的风景线,网络教学已成为公开课、竞赛课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甚至已成为参与教学竞赛的前提条件:如果参赛课的课室环境只有黑板和粉笔,那这节课是不可能拿奖的,当然,也没有人这么傻,拿这样的课去评奖.人手一台电脑(越"靓"越好)的网络课室环境已成为参与评奖的"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与此相反的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却仍继承着原始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转向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今天,我们偶尔还会发现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所介绍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95、DOS,甚至课堂教学手段仍然是"粉笔+黑板"!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脱节,我不想赘述,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参考了其他正在努力创新、力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师的具体做法,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刚接触电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我在教授绘画程序之前,先引入了"金山画王"的教学.因为"金山画王"是一个素材合成型绘画软件,对电脑操作的要求不高.我让学生先自己编故事,然后用"金山画王"将故事表现出来,在"画"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技术的操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力求把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有趣,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计算机是我的学习伙伴"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学生被动地听讲,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候的课堂貌似很"热闹",学生一起回答问题,整齐划一地操作计算机,但课后头脑中一片空白,不知学到了什么……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是被动地学习.其根源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形成"有效"提问,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呢?我认为,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五个"度".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李艺教授在苏州评价高中信息技术研讨课时曾说:"在听数学课、语文课时,我感觉内容非常的充实,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求最大的教学容量,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而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有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磨,时间显得很不紧凑."2007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天津举办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李艺教授再次提出:"现在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超于内容、形式超前于内容,玩儿的花样多,浪费时间的情况多,一节课90%是废话,形式化严重,缺的是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反思众多的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我以为其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表达、教材的使用、教师的演示操作以及教学的组织等诸多随意性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六要"起步,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让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信息?"当教师向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他们会对答如流:"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因为这是信息技术第一节课中的概念,学生回答起来很容易.可是,你如果追问:"那信息安全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学生就不知如何回答了.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