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黄金选矿及提取技术发展很快,老方法不断革新,新方法不断涌现,本文着重介绍重选、混汞、浮选、氰化、堆浸、硫脲浸出、炭浆法等技术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中君 《有色矿冶》2011,27(2):25-27,40
通过对辽宁排山楼金矿所提供矿石类型和性质的分析,结合长春黄金研究所对该矿提供的矿石进行的单一浮选、磨选、全泥氰化-锌粉置换和全泥氰化-炭浆提金及浮选-精矿氰化等流程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全泥氰化-炭浆提金的选矿工艺为最佳的设计方案。对于提金工艺,锌粉置换和炭浆提金方案工艺指标相同,在技术上均成熟可行,但炭浆提金工艺基建投资和年经营费均低于锌粉置换工艺,故本设计采用了炭浆提金工艺。采用活性炭吸附金,取代传统的用洗涤进行固液分离,流程简单,效果好。设计的选矿工艺指标为:金的浸出率80%,吸附率99%,解析电解率99%,氰化回收率78.41%,尾矿品位0.18%。  相似文献   

3.
石吉友  赵喜民 《黄金》2014,(4):67-69
针对某高硫高碳双重难处理金矿石,采用常规浮选法、全泥氰化炭浆法和全泥氰化炭浸法进行处理,金浸出率均很低。最终,通过采用钝化—全泥氰化炭浸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较好指标,金浸出率达到82.83%。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硫含量较低,金矿物粒度微细等特性,进行了全泥氰化、单一浮选、重选—浮选、重选—氰化等选矿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重选—氰化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重选金回收率9.67%,氰化金回收率77.87%,金总回收率达87.54%,较原矿全泥氰化提高13.16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一、选金工艺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发展和科学进步选金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从简单的手选逐步发展到重选、浮选以及氰化浸出、炭吸附和离子交换等多种工艺,形成一门比较成熟的专门技术.浮选法又是选金厂处理脉金矿石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处理含金银、金锑、铜、铅、锌和金铀等复杂硫化矿石时更为普及.金一般多与重金属硫化物组成为不均匀嵌布或呈微细粒分散状态的复杂矿石,因而,不同的矿石性质和矿物组成需采用不同的选矿方法.南非、苏联、加拿大和美国的金矿80~90%采用两段或三段选别流程,我国大部分选金厂也多采用两段选别流程.由此可见,阶段选别、综合回收和联合流程是目前黄金选矿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石英脉型金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工业类型,矿石中金多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尼尔森选矿机是一种高效离心选矿设备,能够有效回收矿石中的自然金,因其富集比高、环境友好等优势,已在我国石英脉型金矿选矿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尽可能地提高金回收率,尼尔森重选通常与浮选、氰化等工艺联合使用。目前国内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是尼尔森重选-浮选工艺和尼尔森重选-全泥氰化工艺,此外,还有少数关于浮选-尼尔森重选工艺和尼尔森重选-无氰提金工艺的研究。在介绍各个工艺流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列举了尼尔森重选-浮选工艺和尼尔森重选-全泥氰化工艺的生产实例,基于各工艺优缺点的综合分析,提出尼尔森重选-浮选工艺普遍适用于我国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含金硫化矿选矿流程的选择主要由金与共生有价组分的特性、建厂地区的技术、经济、地理条件以及脉幅宽度与矿床的大小等条件所决定。 绝大多数含金硫化物矿石可用浮选处理,有的也可用氰化处理,或用这些方法的联合。其所得的回收率比只用混汞、重选或混汞—重选联合流程都有显著的提高。如果矿石中含有较多的粗粒金( 0.2毫米),则必须预先选出,因粗粒金在氰化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很慢,且由于在磨矿过程中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丰富,但低品位的贫矿较多。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低品位金矿的开发利用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外处理低品位金矿的方法主要有堆浸、全泥氰化及炭浆法等。其中最为经济的方法是堆浸法。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首先投入生产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应用该法生产金、银。  相似文献   

9.
前言金的回收工艺是不断进步的,从古代简单的手选到十九世纪的重选工艺,一直发展到二十世纪重选、浮选和氰化提取等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联合性工艺。本文将讨论这些新的氰化技术中的炭浆工艺和堆浸工艺(略),然后与旧的逆流倾析工艺相比较。一、基本理论1.氰化物浸出理论金在氰化物溶液中溶解是根据下面Elsner方程式进行的4Au 8NaCN_O_2 2H_2O(?)4Na Au(CN)_2 4Na OH溶解所需氰化物的化学计算量非常小,但  相似文献   

10.
周廷熙 《云南冶金》1998,27(3):11-13
通过对冬瓜林矿段混合矿进行浮选———氰化、重选———氰化、氰化———重选三种联合流程方案对比试验,提出采用氰化———(脱泥)重选流程处理大量堆存的混合矿,回收率比单一氰化流程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3座移动式选金厂,及其主要设备和流程。工艺特点为:碎矿产品粒度约10毫米,磨矿回路内有重选设备回收单体金,最后由炭浆氰化过程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浮选-金精矿氰化、金泥氰化-炭吸附、全泥氧化-锌粉置换和堆浸等黄金选冶工艺流程的适用条件、选别指标、消耗指标、产值、投产、成本、效益等的对比、分析入手,得出限处理氧化金矿石和硫化金矿石时流程的确定与处理矿品位的依存关系,可供设计人员和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敏 《黄金》1992,(12)
洋鸡山金矿是于1984年建成(100t/d)的处理坑采的硫化矿。1986年扩建,由坑采改为露采,选矿工艺由单一浮选改为浮选铜金—尾矿氰化—氰化尾渣浮选硫。1989年投产,生产规模由100t/d扩大到250t/d。为了适应处理表外氧化矿的需要,采用炭浆提金工艺,3年来效果良好,证明该工艺适宜处理表外氧化矿。  相似文献   

14.
刘英伯 《江西冶金》1989,9(4):26-30
赣西北地区指的是九江市所属西五县:修水、武宁、瑞昌、德安、九江,近一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的十八分之一。1984年4月,江西第一个金矿在瑞昌县洋鸡山金矿投产;1987年10月,江西第一条采金船修水古市金矿50HE型采金船投产;1988年10月,江西第一个全泥氰化炭浆法:瑞昌高丰金矿投产;同时,九江铁门坎金矿“堆浸”试产;修水土龙山金矿“重选—氰化—锌置换法”小规模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乌拉嘎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坑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及金矿物嵌布粒度均较细。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经原矿浮选—金精矿重选—重尾生物氧化—氰化浸出—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处理,金的选矿总回收率为80.09%,比现有工艺流程提高了26.45%;经原矿浮选—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处理,金的选矿总回收率为76.49%,比现有工艺流程提高了22.85%。这表明,金精矿须经氧化预处理,才能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氰化提金与载金炭处理有新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①部队、华清干休所选矿队,在湖南平江县黄金洞金矿老局矿区,经长期实践探讨出一套新的氰化提金工艺配方和适用于生产的矿石,水溶液,载金炭等快速现场化验方法,应用于堆浸、氰化制团、池浸中,对处理难选的含砷硫...  相似文献   

17.
刘豹  梁冰  邹蕾 《有色矿冶》2006,22(2):43-45
排山楼金矿选矿流程采用全泥氰化-炭浆工艺,其尾矿处理在我国率先使用大规模厢式板框压滤机,其压滤滤液全部循环使用.加上矿山为了增加效益,外构高品位矿石和浮选金精矿,造成了选矿厂生产用水中金属离子含量较高,造成了尾液指标居高不下,影响了炭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的净化研究,为循环水的净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彦慧  侯金刚  赵健伟 《黄金》2013,34(4):59-62
对夹皮沟金矿选矿厂进行了技术改造,由重选—浮选—浮选金精矿氰化炭浸工艺改造成全泥氰化炭浸提金工艺。生产实践表明:改进工艺实际生产指标金回收率高于原生产指标4.94%,且与国内外同类矿山相比,其生产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全泥氰化炭浸提金工艺设计合理、指标先进,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大量低品位金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黄金》2016,(12)
针对陕西某金矿新建尾矿库未做防渗处理,含氰尾矿浆不能达标排放导致新尾矿库无法启用的难题,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及厂房的条件下对其选矿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由全泥氰化炭浆提金工艺改造为浮选—金精矿氰化炭浆提金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通过工艺改造及优化,金回收率由74.478%提高至79.314%,企业年增经济效益1 973万元;氰化尾矿排放量由10 000 t/d降低至289 t/d,有效地缓解了安全环保压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工艺,在我国的黄金行业中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虽规模有大有小,但其工艺过程通常都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即:破碎—磨矿—氰化浸出—炭吸附—载金炭解吸—电解—熔炼。国内各炭浆厂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流程比较适用,在各矿山的应用是成功的。但不能说尽善尽美,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生产指标的问题。下面,就影响生产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行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