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漆凯  史永征  郭全 《城市燃气》2002,(12):17-18,32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讨论了旋流强度对工业燃烧器脱火极限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旋流强度下的脱火极限图。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绕管式换热器实验样件,搭建实验测量系统,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在有无均布器两种条件下,研究壳侧流体均布特性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无均布器条件下,干度一定,随着总质量流量增大,单相离散系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在绝大多数工况下,两相离散系数小于单相离散系数;总质量流量一定,初始时气相离散系数大于液相离散系数,随着干度增大,气相离散系数逐渐减小,最后小于液相离散系数;两相离散系数随干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设置均布器后,干度一定,当总质量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随着总质量流量增大,单相和两相离散系数均逐渐减小;总质量流量一定,随着干度增大,液相和两相离散系数没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均布器对液相流体和两相流体均布性能均有所提升。设置均布器后,实验的5种工况两相离散系数最大减小了17.79%。均布器对两相流体周向和径向均布性能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不同液膜流量下,饱和温度对R134a在水平光管外降膜蒸发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膜流量较小时,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着液膜流量的增大迅速增大,当液膜流量较大时,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着液膜流量的增大维持在一个稳定值;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降膜蒸发传热系数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随着饱和温度的升高,这一趋势增强;当热流密度较小时,饱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降膜蒸发传热,当热流密度较大时,较高的饱和温度不利于维持液膜的完整性,从而不利于降膜蒸发传热。  相似文献   

4.
在倾斜圆管内对航空煤油的降膜蒸发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其特点在于加热圆管的底部,管上的温度是不均匀分布的。分析了不同管长、煤油流量、倾斜角度、热流密度对煤油降膜蒸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出煤油的最大蒸干流量,并分析不同管长、倾斜角度和热流密度对煤油最大蒸干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倾斜角度小于45°时,煤油最大蒸干流量会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倾斜角度大于60°时,煤油最大蒸干流量会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煤油最大蒸干流量会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而过高的热流密度会造成煤油的结焦。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程序和工程制图软件制成脱火极限曲线图,并讨论了影响脱火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搭建内取压调压器测试实验系统,选取1台DN 40 mm中-低压内取压调压器作为被测调压器,以空气为实验介质,在入口压力分别为0. 10、0. 25、0. 40 MPa工况下,对调压器出口压力和信号管采集压力随流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实验。在入口压力为0. 10 MPa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大,调压器出口压力下降。在入口压力为0. 25 MPa和0. 40 MPa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大,调压器出口压力先下降后上升。在各个入口压力下,随着流量的增大,调压器信号管采集压力下降。内取压调压器的取压偏差(调压器出口压力与信号管采集压力之差)与流量的2次方成正比,随着调压器入口压力的增高,比例系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R134a为工质,在两种不同尺寸测试管内进行流动冷凝实验,以质量流量、饱和温度、热流密度、测试管结构参数为影响因子,以压降为评价指标,旨在研究外界水力工况及测试管结构尺寸对流体流动功耗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压降随着干度、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饱和温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增大,但热流密度对管内压降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镇燃气常用的3种规格(公称通径分别为50,80400 mm)涡轮流量计压损变化情况开展实验研究,获得涡轮流量计压损与标况流量关系式,测试分析涡轮流量计异常(叶片缺失、轴卡顿)状态的压损变化趋势。涡轮流量计的压损、标况流量成二次函数关系。对每种规格的涡轮流量计,在相同流量情况下,叶片缺失状态的压损比正常状态小,叶片缺失越多,压损越小;压损减小值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叶片缺失造成的压损减小值较小,需结合流量计的高低频脉冲数进一步判定。对每种规格的涡轮流量计,轴卡顿状态的压损比正常状态大,卡顿程度越大,压损越大;压损增大值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小流量(流量小于0.4倍最大流量)下的压损增大值不明显,大流量(流量大于等于0.4倍最大流量)下的压损增大值较为显著。提出建立流量计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实测压损与正常压损对比,判断流量计是否存在异常,通过实测压损比正常压损增大或减小的趋势判断流量计存在的问题种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压缩空气泡沫管网输送实验,研究泡沫流量、气液比、泡沫种类对输送管路压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及摩擦阻力损失。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及压力损失随泡沫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压力随气液比增大而减小,不同流量下,压力损失随气液比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1%A类泡沫输送管道摩阻损失较3%AFFF大。研究可为压缩空气泡沫管网输送理论计算提供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对带有余热回收系统的完全预混中餐炒菜灶进行设计,将其作为试验对象,在额定热负荷30 kW条件下,确定中餐炒菜灶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最佳冷水质量流量及最佳排风机电压。试验研究热负荷对燃烧器热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确定热负荷调节范围。中餐炒菜灶的总热效率分为燃烧器热效率、余热回收热效率。在额定热负荷(30 k W)、冷水质量流量为6 kg/min、排风机电压为3 V条件下,燃烧器热效率随着过剩空气系数减小而增大,烟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体积分数均随过剩空气系数减小而增大。综合考虑相关标准对中餐炒菜灶烟气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的限值(0. 1%)以及燃烧器热效率,过剩空气系数取1. 038。在额定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为1. 038、排风机电压为3 V条件下,余热回收热效率随冷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由实测结果可知,换热器进出水温差随冷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由于试验要求换热器进出水温差应控制在20℃左右,因此将冷水质量流量设定在5 kg/min。在额定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为1. 038、冷水质量流量为5 kg/min条件下,中餐炒菜灶燃烧器热效率随排风机电压增大而减小。为保证燃烧器热效率,排风机电压取1 V。在过剩空气系数为1. 038、冷水质量流量为5 kg/min、排风机电压为1 V条件下,燃烧器热效率随热负荷增大而减小,烟气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烟气中氮氧化物体积分数随热负荷增大而增大。热负荷在10. 32~33. 04 k W范围内,燃烧器工作正常,无回火、无脱火、无明显黄焰,燃烧器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量均满足标准要求,中餐炒菜灶有较宽的热负荷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1.
王保良 《今日消防》2022,7(3):18-20
文章主要研究了当前气体灭火系统中防火监测管理技术以及其中存在的弊端,深入挖掘分析了气体灭火部件的基本原理,为防火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建议,有效提升防火监测管理技术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救援效率,降低消防救援人员直接进入火场的风险,设计了由无人机探测系统、履带式消防水炮和远程控制服务器组成的侦察与消防机器人系统。无人机通过数字摄像机实现火场外部环境探测,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图像的远程传输;设计了多自由度消防水炮机械机构,采用红外成像技术,结合烟雾、温度和陀螺仪等传感器,研制出具有火场内部环境侦测、火点自动探测和锁定功能的履带式消防水炮;采用VC++可视化和DLL(Dynamic Link Library)编程方法,开发了由火场内部信息显示和远程运动控制功能的服务器集成软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系统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火场内部,完成火场内、外环境的全方位探测及可视化呈现,为快速制定消防策略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灭火效率,更好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薛文静 《今日消防》2021,6(7):140-141
在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消防管理部门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管理模式上融合现代化信息、科技,提出新的管理模式——"智慧消防".在智慧消防的管理模式下,消防部门在防火监督方面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促进了我国消防领域不断稳步向前发展.文章通过阐述"智慧消防"的定义以及在消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分析"智慧消防"在我国防火监督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在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情况,探析未来我国在防火监督中应用"智慧消防"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桑梓森 《今日消防》2022,7(1):115-117
在当今社会,火灾事故发生率较高,成因较为复杂,若想要总结火灾事故发生规律并加以科学防范,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收集并保存火灾证据,强化数据与技术支持,规范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确保火灾事故调查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文章就火灾事故调查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科学技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价值,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消防炮水射流轨迹拟合方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质点运动学、外弹道学等理论,在消防炮水射流实测轨迹曲线基础上,推导出消防炮射流轨迹方程束。其核心是将消防水炮的相关工作参数融入该方程,并据此方程进行了消防炮性能分析。经实验验证表明其可靠性,为消防炮参数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消防水炮柱状/雾状射流采用手动变换,不能实现远距离智能控制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智能化可远程控制的变换技术。其核心内容是以直流电机和蜗轮蜗杆组件带动柱状/雾状射流转换机构,实现柱状/雾状射流变换,并采用单片机实现智能控制。由此构成的新型的柱状/雾状射流智能变换喷嘴已在消防水炮上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孟广新 《山西建筑》2013,(31):132-133
针对文化宫的建筑特点,提出了采用新型图像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和自动射流灭火系统,解决其消防问题的方法,并介绍了自射流灭火系统的工作流程、安装技术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磊 《今日消防》2021,6(8):142-144
火灾情况多种多样,救火时所遇到的险情也非常复杂,尤其是现代建筑结构复杂、设计使用材料多样,一旦发生火灾,救火难度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消防行业中使用科学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消防工作的效率.那么科学技术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如何运用,又是如何提升消防水平的,这成为了我国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课题,文章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在消防监督工作中使用科学技术并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模式不统一,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优化监管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企业对半导体洁净间应急事故的处置能力,从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及改进处置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洁净间结构及消防系统特点,分析其风险演变特征。结合企业自身组织架构及相关法规,建立企业的ERT 组织,并以企业消防网格化管理作为补充。根据对典型事故的分析,得到低位火灾及高位漏水应急处置技术,管理与技术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的消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