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通便功能及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评价方法,对小鼠摄入低聚木糖后的小肠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进行测定,评价低聚木糖对小鼠的排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剂量组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便实验中低聚木糖1.0、2.0g/kg剂量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5h排便粒数及5h排便质量均与模型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聚木糖干预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验证了低聚木糖具有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双歧杆菌菌株BBMN0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动物灌胃108CFU/ml双歧杆菌BBMN01活菌液0.2ml,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为检测指标,研究给予样品后不同时间内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连续灌胃双歧杆菌BBMN01菌液14d,对肠道微生物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灌胃结束7d后,各指标菌数量回复到灌胃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复合低聚糖制品—娃哈哈第二代AD钙奶(双能博士)饮料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对小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它对人体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聚果糖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一种低聚果糖制品———天元甘露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对小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天元甘露对人体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麦芽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麦芽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一种异麦芽低聚糖产品—纵横异麦芽低聚糖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纵横异麦芽低聚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探讨木糖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木糖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木糖和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14d,观察对4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分别增长了6.0%(P<0.01)和6.4%(P<0.0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分别减少了8.1%(P<0.01)和5.4%(P<0.05);中剂量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分别增长了4.3%(P<0.01)和4.5%(P<0.05),肠杆菌数量减少了7.8%(P<0.05),而肠球菌无明显变化;低剂量组四种细菌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木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槲皮素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利用光电比浊法动态观察槲皮素在体外对肠道优势菌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构造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评价槲皮素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0.05、0.1μmol/mL)槲皮素对乳杆菌增殖有明显扶植作用,超过这一范围时(0.5、1μmol/mL)对乳杆菌增殖强烈抑制,各浓度槲皮素均对肠球菌的体外增殖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也不表现出扶植作用;体内实验表明,200、400 mg/kg BW槲皮素可增加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槲皮素可调节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8.
尚楠  刘丽莎  旭日花  武瑞赟 《食品科学》2010,31(23):300-304
为探讨双歧杆菌RH 菌株对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修复功能,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考察双歧杆菌活菌(LB)、菌体破碎物(CE)及发酵上清液(FS)3 种处理物灌胃由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模型小鼠后对其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肠杆菌和拟杆菌6 大类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3 种处理物均可使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 < 0.01),产气荚膜梭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 < 0.05 和P < 0.01),并能使肠杆菌和拟杆菌数量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该双歧杆菌LB、CE 和FS 均可起到修复、调节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对脑部微注射Aβ;蛋白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给小鼠海马区注射Aβ;蛋白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6周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收集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并采用GC-MS技术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Aβ;蛋白注射改变了小鼠的菌群多样性及物种结构,灌胃短双歧杆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菌群紊乱。进一步在属水平和种水平分析各组菌群差异,发现灌胃短双歧杆菌MY显著提高了大鼠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菌Coprococcus spp.、Lactobacillus reuteri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且有效调控了肠道内3种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短双歧杆菌MY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缓解小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研究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大豆低聚糖,观察其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变化.受试人群每日服用10mL大豆低聚糖,同样观察以上菌群变化 . 结果表明,大豆低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伊立替康所致腹泻小鼠模型,通过长期灌胃富硒DD98(Selenium-enriche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e-DD98)菌株(一株新的长双歧杆菌菌株),评价其对伊立替康所致腹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常对照组和伊立替康组小鼠每天灌胃无菌蒸馏水,实验组小鼠每天灌胃低剂量(活菌数1×108 CFU/kg)、高剂量(活菌数1×109 CFU/kg)Se-DD98菌液,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第17 d腹腔注射伊立替康,实验周期为24 d。测定小鼠体重,小鼠腹泻等级,免疫指标,肠道菌群以及回肠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伊立替康组比较,Se-DD98低、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腹泻等级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低、高剂量组脾脏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Se-DD98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低、高剂量组大肠杆菌、梭菌和拟杆菌含量均比正常组和伊立替康组显著减少(P<0.05),而双歧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1)。此外Se-DD98低、高剂量均能减轻伊立替康导致的肠道粘膜、细胞和腺体损伤。上述结果表明Se-DD98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保护肠道粘膜发挥缓解伊立替康导致的腹泻的作用。提示Se-DD98在辅助治疗伊立替康所致的腹泻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苦荞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苦荞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苦荞粉,35d后考察其对小鼠结肠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影响;并取小鼠空肠组织,研究苦荞粉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苦荞粉的灌胃剂量大于3.250g/(kg.d)时,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同时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灌胃苦荞粉改变了小鼠空肠组织结构形态。研究证实苦荞粉可以作为益生元。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盐饮食小鼠模型,给予小鼠焦谷氨酸干预,通过对小鼠小肠病理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粪便中白蛋白渗漏量等相关物质,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探究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开发其新应用方向。结果表明,焦谷氨酸可以显著缓解由高盐饮食引起的小鼠肠道结构损伤、降低小肠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同时,焦谷氨酸可减少部分由高盐饮食导致显著增加的菌群丰度,例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另枝菌属(Alistipes)等;另使部分在高盐饮食过程中减少的菌群丰度得到恢复和部分益生菌丰度增加,包括分节丝状菌(Candidatus Arthromit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多种益生菌。综上,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机体显著的有益作用,可以稳定肠道结构、降低肠道炎症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  相似文献   

14.
以健康昆明系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了菊芋在体内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研制以菊芋为主要原料的双歧因子制品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菊芋在体内可以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和定殖产生不利作用;而且,这种调整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此外,菊芋还有明显的整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六堡茶水提物对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六堡茶水提物对小鼠进行20 d的腹泻预防灌胃,从第16 d开始同时给予小鼠番泻叶煎剂诱导小鼠腹泻模型;试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小鼠行为状态、体重、腹泻率及腹泻指数,检测盲肠内容物pH值及氨态氮含量、粪便肠道菌群数量,分析空肠绒毛形态结构。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5)、稀便率和腹泻指数均极显著上升(P<0.01),说明番泻叶诱导小鼠腹泻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六堡茶防治组特别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了稀便率和腹泻指数(P<0.05),降低了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及氨态氮含量(P<0.05),增加了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并减少肠球菌数量(P<0.05),提升了小鼠空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 P<0.05)。结论 六堡茶对小鼠腹泻具有一定防治作用,其止泻作用可能与改善肠道内环境及修复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红肉的大量摄入会导致其未消化成分经肠道菌群发酵形成有害代谢产物,从而破坏肠稳态,增加患结肠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探究添加菊粉和大豆膳食纤维对牛肉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将雄性C57BL/6Cn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牛肉组、牛肉与菊粉组和牛肉与大豆膳食纤维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7.
蔓菁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蔓菁对小鼠粪样中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18~22 g)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三个剂量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1、2、4 g/kg·BW·d)的蔓菁粉,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干预14 d,分别在干预第0 d、第7 d、第14 d称重并无菌收集新鲜粪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数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蔓菁可增加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中性菌肠杆菌的数量(p<0.05),减少中性菌肠球菌和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中剂量(2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且肠杆菌数量增加幅度低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加幅度。蔓菁还可增加肠道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5),提高短链脂肪酸总含量,高剂量(4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结论: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增殖;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牡蛎肽肠内营养制剂对小鼠肠道功能的作用。将动物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5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牡蛎肽肠内营养制剂,每天测定各组体重和进食量,最后测定食物利用系数、小肠推进率、小肠吸收等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食物利用系数和小肠推进率均有明显增加,低剂量组木糖浓度明显增高。可见,牡蛎肽肠内营养制剂能促进小肠推进和消化吸收,可以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应用于临床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初生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种群多样性及其丰度,为婴幼儿健康评价及营养补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陕西关中地区0~6月龄(Ⅰ组)、6~12月龄(Ⅱ组)、12~36月龄(Ⅲ组)婴幼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种群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在24份婴幼儿粪便样品中,3组(阶段)样品中均检出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假链状双歧杆菌5个菌种,且在第Ⅲ组样品中还检测到青春双歧杆菌;3组样品中双歧杆菌属的DNA含量均在1010 copies/g左右,Ⅰ组样品中含量(1010.44 copies/g)显著高于Ⅱ、Ⅲ组样品(p<0.05)。Ⅰ、Ⅱ组样品中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的丰度较高,Ⅰ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30.12%、38.02%,Ⅱ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33.89%、43.65%;Ⅲ组中丰度前3位的菌种是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分别为23.99%、19.95%、24.55%。3个阶段的婴幼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种群组成差异不明显,但丰度表达存在一定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