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以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为例,介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过程,提出"4-3-2-4"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创建了基础扎实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实践的四个平台,提出三个转变的实验教学思路,坚持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两条主线、确立了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试验区建设的研究,构建了双闭环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创新能力、素质几方面得到全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气信息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结合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建设,围绕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等诸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建立起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全过程立体化培养体系.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全面完成了研究工作任务,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雨微 《移动信息》2023,45(11):95-97
为了推动中职教学改革,文中基于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自动化类专业课程实施了探究式教学,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动化类专业课程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水平,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丽 《移动信息》2023,45(6):137-139,142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文中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和培养方式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以信息素养培养为目标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趋势分析,明确"一平台二主线三能力"的改革思路,即每门课程建立线上学习平台,以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为教学主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介绍推动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推动教师...  相似文献   

7.
摘 要:《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涉及知识面广泛、体系庞杂、疑难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钻研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为解决中药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建立中药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中药化学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探索的钻研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当前,指导高职构建课程模式的教育思想主要有知识本位观、任务本位观和能力本位观。能力本位观是在吸收前两种观念的成功经验、克服它们局限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强调能力是个体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素质结构。对于电信类专业高职教育而言,是立足于职业群、面向多个职业选项的,因而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导向,建立一种"整合型"课程模式,我们称之为"文化基础平台、职群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课程模式(缩写为"W3Z"模式),用以培养电信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孟雷  吴琦来 《科普研究》2014,9(6):43-51
知识管理系统中将人的认知从低到高划分为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这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大体上涵盖了人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人类认知的表现形式。世界银行1988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以"知识和发展"为主题,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为:数据——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图像;信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知识——用于生产的有价值的信息。而智慧则是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传播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它的内容也无外乎表现为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这四个层次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文选取国内外少儿科普图书若干为案例,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四个方面对所选取的国内外少儿科普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作品间的异同,分析我们的缺失,从而提出提高我国少儿科普作品质量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MATLAB 语言课程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工科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东北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MATLAB语言与科学运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应用型教材建设、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意义和对电气信息专业后续课程的辐射影响,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构建科学运算软件改造电气信息类课程新的框架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数字化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转型问题。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的比较分析,本文首先对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再定位,论证了专业转型的必要性,指明了专业转型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本文重新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能力培养体系,并提出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商业数据分析能力、IT产品架构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最后,为支撑能力体系的实现,本文进一步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该课程体系由基础能力课程体系、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12.
低成本微型雷达的普及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教学平台。课题组在近三年采用各型微型雷达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工程素养、提高动手能力、支持创新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几种微型雷达产品的性能特点,总结了针对不同学生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的应用案例和经验,为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升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优质的系列网络课程。作者结合“电路理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类)建设经验,详细介绍了“电路理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实施方法,提出了适合工科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的“金字塔扩展式”理论教学体系和“四位一体互补式”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网络课程模式有利于实现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和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 理论课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对其提出了诸多挑战。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提高教师的 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杨鹃 《移动信息》2023,45(3):116-118
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数据处理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数据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对数据素养的进一步研究已成为数据研究方面的趋势。相比从前,科研人员对数据利用的需求大大提高,大学图书馆应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增强大学图书馆馆员与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文中基于大数据背景,介绍了大学图书馆素质教育的开展模式,分析了大学图书馆数据素养培养模式的共性与不足,最后根据其不足提出了教学对策,为开展大学数据素养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各行业的制度创新变革以及跨学科的技术交叉融合,对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分层次的融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在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物理、电类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深入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能够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对于理工科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慧  聂竹明 《科普研究》2013,8(5):76-82
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公众的科学普及。为了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政府把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放在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位,制定了利用科技发展教育、普及信息技术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持续演进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促动了美国在信息化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本文以美国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内容为背景,从每个计划的战略目标、内容特点与发展变化探寻美国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之路,为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现实的和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工科院校如何在教学环节中落实课程思政,是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文章首先阐述工科思政入课堂的必要性,然后以电气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为例,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元素以及实施方案,并取得了与专业知识相辅相长的良好效果,为相关专业落实思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素敏 《移动信息》2023,45(6):113-11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其在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首先分析了高校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线上教学低效、人员管理缺失、人员轨迹难查和线下数据量大4个方面。其次阐述了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园智能门禁系统、大数据精准决策和线上一站式服务等管理实践,能有效解决高校数字化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了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字化中的应用优势,即其不仅能有效提升师生的数字化素养,还能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