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联系它们的外围缓冲地带。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之外,这一地区还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对改善北京市整体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建设活动使景观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发生了改变,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直接影响了这一区域景观的整体性,成为区域生态格局的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这一区域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4个时段景观变迁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三山五园”地区内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和内部水平差异,为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仅次于"老城"的文化遗存密集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首次将三山五园地区作为整体区域(图1)提出整体保护和传承发展的规划要求,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地区历史上指以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清漪园(颐和园)五座皇家园林为核心的综合性皇家园林聚集地。以水系整治及雨洪管理为初衷的皇家园林建设,始于金元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3.
前言中国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建于清朝乾隆十年至二十四年(1745-1759年),前后历时十五年。它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大规模成群兴建的西方风格的建筑。由于它建造在论者推为京畿“三山五园”之首、欧洲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选址 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原因是: 1、香山是北京重要园林,历史上香山静宜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在这里面建造300多床位饭店一座,为旅游外宾服务本身就很不合适。占了珍贵的园林绿地,成为公园中一个“特区”禁地,广大游人也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5.
<正>“四个中心”战略功能定位给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利用工作带来新挑战三山五园地区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独特的山水形胜整体格局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秩序的统称。其中,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地区的建设肇始于辽金(辽圣宗建玉泉山行宫、金世宗建香山行宫),发展于元明(元有好山园、寿安寺,明有清华园、勺园),至清代臻至全盛(康熙兴建畅春园,雍正兴建圆明园,乾隆扩建圆明园、整修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  相似文献   

6.
2017年北京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公布以来,三山五园地区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了当前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通过对时间长轴、地理空间中三山五园地区进行分析研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三山五园历史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演变历程;同时,又突出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五大核心园林的各自特色与相互联系,为该地区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其对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园林》2018,(8)
正清漪园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清朝京城西北郊,与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构成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三山五园。清漪园占地面积约290 hm2,园内主要包括瓮山(后改称万寿山)和昆明湖,是一座具有北方山形湖泊特征,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兴建,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成,历经十四年。清漪园是中国封建社会顶峰时期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园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首次提出需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为推进研究和保护"五园"之中唯一园址不存的畅春园,通过综合研究多件清宫历史图档、近现代航拍测绘影像及考古报告等资料的空间关系,复原畅春园及附属的西花园在乾隆和道光2个时期的平面布局,并初步确定其在海淀区的具体区位,以及位于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红线之内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对两园的功能和景观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畅春园是一座跨越明清两代、艺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人工山水园,对清代皇家园林的营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绿廊2020--融合自然的城市更新与共享”展览及“城市中的自然--存量更新与绿色再生”主题论坛和学生论坛成功举办。“北京绿廊2020”展览由北京园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和容观国际创意工场联合主办,是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展览之一。展期自2016年9月23日至10月9日。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绿道、京张高铁活力绿廊及北四环生态绿盖。展览内容是北京林业大学多个专业的教师及上百名研究生历时两个学期“智力众筹”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山五园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西北部,是北京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也是清代皇家园林分布密集的地区。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本文所说的三山五园其范围如下:三山自西向东依次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瓮山);五园自西向东的顺序为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  相似文献   

12.
提出在北京三山五园片区,借鉴经济特区实施经验,保护三山五园文化遗产资源,重组区内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文化产业链、实行优惠文化政策,最终构建复合型“文化特区”,为城市特色功能区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在此紧要关头,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们奔走呼号,苦思救国救民真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批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率先活动于三山五园地区,为三山五园地区的历史发展注入了红色的力量,也留下了大量红色印记。三山五园地区红色史迹产生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的三山五园地区,具有党的组织与革命活动能够长期坚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恰逢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徐州举办,是向公众展示徐派园林的好机会。【方法】徐派园林展园(即徐州园)设计以徐派园林发展的3个重要历史时段为切入点,展现出徐派园林的起源期、鼎盛期和定型期的造园艺术特色。【结果】总体设计采用三段式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台地城苑、汉代庭园、山水诗园3个叙事篇章:第一篇章采用高台筑园的形式来表现徐派园林起源于“台地城苑”的概念;第二篇章采用中国传统“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展现徐州汉代庭园堂榭高悬的景观特色;第三篇章以叠石假山结合摩崖题刻的形式,展现徐州宋代园林的天然与雅致之美。徐派园林展园造园艺术特色鲜明,园林建筑采用新汉风风格,叠石理水技艺高超、富于变化,植物配置古朴写意,园林小品极具徐文化特色。【结论】徐派园林展园旨在溯源徐派园林根脉,展示其不同时期的独特造园艺术特色。希望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徐派园林的研究中来,让更多的人知晓这类地域性代表园林。  相似文献   

15.
历史园林以其历史性和艺术性成为广泛关注的艺术园林作品。英国斯塔德利皇家园林及方廷斯修道院是18世纪以来仍保存良好、历史悠久的极少数历史园林之一,是研究英国自然风景园发展与历史建筑的优秀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杰出的公共绿地。通过对该园的历史发展过程、景观与建筑要素、设计手法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其影响主要为该园反映了风景园的发展风潮,是研究英国历史建筑的重要案例,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以及当代乡村绿色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6.
冯小虎 《园林》2011,(1):24-27
北京西北郊,素以风景秀丽、园林众多而著称于世,著名的“三山五园”就在这里。在这青山秀水之间,还坐落着一座与众不同、独具韵味的园林。凡是来过的人,都会被她的魅力所感染、所打动,即使多年以后,仍会记忆犹新。她就是紫竹院公园,其独特魅力来自于“竹”。  相似文献   

17.
法式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 园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陈从周先生 在《说园》中提出了造园“有法无式”一说 起,已经广泛为园林学界所接受。在其他 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中,还可以看到“无法而 法”、“一法多式”等说法。本文试图梳理 “法”与“式”的词源、含义,剖析有关学者 对“法”与“式”的表达,探讨中国园林法与 式的关系,以期促进对中国园林法式问题 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钱云 《风景园林》2016,(1):62-69
旨在概述在新时期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发展融合的形势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致力于建立宽口径的、强调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高度交融的研究生课程实践探索。具体内容包含3个层面:首先回溯了"城市-风景-遗产"一体的研究视野的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聚落营造实践的影响;随后对其在城市研究、遗产保护、风景园林3个学科领域中的实践价值进行了剖析;最后对这一研究视野在以"北京三山五园景观格局重塑"为题的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本文的论述,期望对拓展风景园林研究与教学的范畴、更紧密的加强相关学科交融的实践方面,均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英国风景园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箐 《中国园林》2001,17(3):87-89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影响的历史的基础上,从中国园林西渐历程“、中国热”时期对西方园林的影响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园林在西方第一次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进而从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园要素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以求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的时候重新确立正常的交流心态,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对西方影响启示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