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农尝百草、辨五谷打下了我国医药和农业的基础。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又促进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如今还有一些边远山区,仍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说实在的,这也难不倒山里的老百姓。那些年纪大一点儿的阿爸阿妈个个都是“医生”,他们就凭祖祖辈辈代代传下来的经验,平时遇伤风咳嗽、腹痛、腹泻、痈肿疮毒,只需到山上转上两趟,扯些野草树根之类的,回家用瓦罐熬来喝下去,或将草皮树根搞烂和酒后外敷患处,便可手到病除,万事大吉。山里人有个犟脾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说某种药吃不得,吃…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中,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来到成都,四川省党政要员在“姑姑筵”设宴款待他,却同了一次大笑话。 “姑姑筵”是当时成都极负盛名的餐厅。传说老板黄敬临曾任“御厨”,享有“光禄寺大夫”(相当民间炊事班长)的官衔;他告老从京城回乡后,应许多慕名“美食家”的敦促,在他陕西街的住宅开设了这个馆子。餐馆非常特殊,对外不挂牌,却广揽营业,其实这里只有几间家庭小院“餐室”,曲径通幽,树木苍翠,花卉吐香,静穆雅致,称得上别有“洞天”。它定了几条不成文法的规矩:一不允许拈花狎妓;二不允许划拳喧哗;三则需提前数日预订席桌。因之,食客多显贵官员、名流雅士,类如“安乐寺”的俗贾商贩却很少问津。 相似文献
3.
4.
5.
群山蓊郁,吃过午饭,天色便灰蒙起来。 我同彝族区的大队书记蒋三秀离区所动身爬山。奴隶出身的蒋大妈至少大我十岁,双脚却似乎硬朗十倍,行不三五里我已气喘吁吁、步履维艰了。她忙拔出腰刀砍了根硬头黄竹子给我做杵路棍,并讲硬头黄竹棍的好处:除杵路外,还可以打老麻蛇、山猫狸(狼),拨开刺笆笼,抖落干蚂蝗…… 相似文献
6.
土豪羊肉160元一斤食客边吃边骂,边骂边吃均隆街一家羊肉馆冬至羊肉价格暴涨40元,仍有市民冒雨排队吃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在四川巴县有位姓欧的县太爷,即是当时被百姓唤做“耿巴县”的七品官,那时候重庆炮台街铜鼓台的“尊经书院”(辛亥革命后改名为“重庆府中学堂”),是部分重生秀才备府考学习的地方,告老还乡的刘翰林任“山长”(校长)。这群学子多半二十岁上下,风流调说,自负才华,名士不居……街侧有家杂货店,老板姓王,有独女小翠年方二八,长得有“闭月羞花”之貌,不时替父母“坐柜”,故弓l惹了书生情怀,个别人还以赞词、吟诗自谴。再说书院秀才夏某一表人才.与小军彼此相倾,数次暗地幽会被街邻发现,于是个别多嘴之久便加盐添…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有一《旅行杂志》,我认识它的编辑名洪兆领。那时我们大家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交情很不错。那两年,老洪跑遍了川黔滇数省,饱览了所到之处的名胜古迹,应该说算是一把写游记散文的好手。然而当抗战胜利后,他却去了上海后又赴台湾,从此我俩使音信断绝了……年前的某天,在四川师大讲授“莎士比亚”课的郭教授,突然带着让西服毕挺、须眉斑白、身材中等的老者闻门而入。这太快步走上前来便拉着我握手,我当时一怔,望着这位不速之客竟一时想不起客人是谁。郭教授见我迟疑,忙解释说:“怎么?老朋友洪兆绒都不认识了?… 相似文献
9.
郭老(沫若)是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他在四川合川县钓鱼城访古时,曾对当时的北碚区长卢子英(卢作孚之弟,合川籍人)说,你们合川棒棒鸡丝颇负名气,我吃起却觉得不及乐山的“白宰鸡”,白宰鸡鲜、嫩、香,确要高出一筹。这评语证明了他的欣赏水平。 1938年冬,第三厅随武汉撤退迁。陪都”重庆,不久遭“五三、五四”大轰炸,城垣破碎,人心惶惶,郭老搬乡下赖家桥“游击”,直至1943年后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所罗门覆没、司令山本五十六被击毙,陆军进攻贵州独山、云南怒江受阻,我大 相似文献
10.
豆腐富含蛋白质,又极有营养,这是众所周知的。吾蜀食道好象现刻只剩"麻婆豆腐"名气突出,此外如香椿拌豆腐、麻油淋豆腐、蘑菇烧豆腐、什锦豆腐、熊掌豆腐、砂锅豆腐、鲤鱼豆腐等等,大都"退位"而被淹没了。北方人喜欢豆腐原味,四川人则重视配料,这又显示主次之分。关于吃豆腐的艺术,仔细研究似乎大有"取头",确也深沉。我不但爱吃豆腐,而且对有关豆腐的传说也感兴趣。这里暂不谈前朝与后汉,且叙有清以来的几则以飨读者。据说雍正年间,挂九头狮子帅印的年羡尧府中,有位老文上被聘为"西宾"(家庭教师),顿顿吃不完的鸡鱼鸭肉,实在… 相似文献
11.
我崇仰神奇山岚,山岚是自然的精灵。我爱品尝朴实佳肴,佳肴是食道的情愫。五十多年前,笔者曾于青城山天师洞巧遇冯玉祥将军,晚间又一同“欣赏”了白果炖鸡,印象之深,味道之美,似乎时间仅仅发生在昨天。…… 当同行四人下了“滑杆”后,我们来到庙前,只见迎面站着一位身材魁悟穿着灰布军服的大个子,他正眺望天边的朝霞,抬头看去不禁低声对同伴说:“冯玉祥将军!”音调虽低却掩不住他聪敏的听觉:“日本飞机炸成都,吓坏了你们来山上躲藏么?”话诙谐而带刺,大家一下被问愣了,我蓦地想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回敬道:“副委员长,你到山上来又是为什么?” “还不是怕炸死嘛,嘿嘿!” 坦率的回答使我吃惊,冯玉祥怕死,绝对不会。想及我在北平上大学时,曾读过他的自传,首篇标题名“河边的泪”,叙述冯妈妈护送年仅16岁的冯玉祥去“绿营”吃粮,把母子难割难舍之情写得生动感人。该书接着是“北洋秋操练兵”,餐桌“偷拿”宴会的银器罐头趣事;以及“西安打白狼”令伙夫头石友三拓碑印帖等等。“蒋冯之战”失败隐居泰山,聘请了许多著名学者为他别开生面“讲课”,从而,他由一个仅读过《三字经》的半文盲,成了近现代军事家、“丘八诗人”、书画家。此刻,我们站在他面前,能不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2.
13.
14.
半个世纪前,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时候,国民党在重庆的唐家沱办了一所海军学校,专门招收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那年,我的内弟杨老六也侥幸被录取。后来毕业的学生有的被送往美国学习驾驶,于是老六也出了国。几年后当老六回来时,他已挣了个“尉级军衔”,再往后到1949年,竟做起了校官。而他任职的那艘“重庆号”军舰,后也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沉。消息传来后,亲友们都以为老六已随铁甲巨虫沉入了大海。世间的事情常常会出人意料。大概在八、九年前吧,家里忽然收到了一封老六由新加坡转道回来的信,信中说他现在某运输公司当“二副”,他… 相似文献
15.
记得十多年前在四川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温田丰被选为委员。他高兴地对我说,决定经凉山族自治州去云南体验生活,搞创作,然后返重庆。我趁此提出请他到金沙江边的文化古城会理作客,他当即就同意了。于是我们次日乘车先去了峨眉山下的交通大学。因为该校刘圣化校长乃温田丰妹夫的弟弟,故这位机长特意陪同我们参观了这所铁道部所属的高等学历。由我们一行出来观光峨眉县城市容时,恰逢一座农民提着一篮鲜菌擦身而过,圣化同志被馨雪吸引,马上便掏钱买了下来欲中午为我们“洗尘”时添佳肴。在午餐桌上我们见到了这鲜菌烹出的菜肴,田丰食后… 相似文献
16.
外地人一提及凉山火把节,自然联想到吃砣砣肉。其实除了六月火把节,还有个十月间的彝族年。火把节活动广泛些,民族特色浓些,参观者众,近年又与物资交流会结合举行,彝族年也就逐渐淡化了。 砣砣肉是彝族节日必备主肴,除此之外,大凡喜庆迎宾也都要备办。彝胞非常好客,对一般者宰“两支脚”(鸡),对近亲贵客杀“四支脚”(小猪或肥羊);吃法简单,杀后去皮毛和肚杂,洗净砍成约一两多重的小砣,放火塘的锅内煮熟;如果全系民族,只要不见红就捞起,咬不动则拔出身边锋利的小刀,边喝酒边一片片削切,你看彝胞的牙齿洁白而坚实,大概就是这样锻炼的收获。如果客人是汉族,砣砣肉多加火工,煮得(火巴)软,然后撒上盐、辣椒、花椒开吃,胃口好的可以吃三四砣(半斤左右);有时贤惠的主人抱出酒坛请“竿儿酒”,弹起悠扬的月琴,意境更加美妙。 相似文献
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句。从东南二字推测,他“三荒”的院落,可能坐北朝南,“东篱”一径为花圃,西边一径为后勤,“南山”一径通正门。古今文人都有自己的僻好,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苏东坡爱竹,陶渊明则偏爱菊,这爱好似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格相符合。花圃的菊花开得绮丽多姿,为什么定要去采拮呢?有三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羊肉以瘦肉率高及特有的风味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一些商贩以廉价收购生狗,宰杀上市,“挂羊头,卖狗肉”,以狗肉冒充羊肉.根据动物流行病学特点,狗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者.此外,狗的宰杀都是以绳吊死或头部重击致死,不放血,开膛迟缓.如此加工的肉尸,不耐贮藏,易腐败,而且 相似文献
19.
2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晚唐时杜牧春游的名诗。杜牧,陕西长安人,生于公元803年,文宗大和二年进士。他品性正直,不阿附权贵,虽与牛僧儒、李德裕有交谊,却一直拒参二者“党争”。他关心时政,忧国忧民,曾作“罪言”上书,为“孙子十三篇”撰注,以擅长绝句律诗,并主张“苦心为诗,不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而名噪一时。然而,杜牧在官途却总未能得志。 这首写清明的小诗,晓畅易懂。第一句说明时令,第二句则描写人群,第三句提出寻饮,第四句引入餐点。全诗仅用28个字,便把阳春三月在农村(或城郊)人们祭祖敬亲,冒雨“挂青”(幡)以表哀思,然后寻找小店一醉,以解心中郁郁伤情的“全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这首诗可谓脍炙人口,原因恐怕就在于其情、景、意的艺术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清明时节,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际,各地民间都有在这时祭祖敬亲的传统美德与习俗。当然,大江南北各地所采方式略异,有称“扫墓”者、有称“踏青”者、有称“春游”者,皆乃“清明”之别名。唯独我们川东一带奇特,竟是一种叫“上野坟”的说法。什么是“上野坟”呢?多半是城镇的一些名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