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乔洪粤 《山西建筑》2006,32(11):342-343
介绍了园林水景用水中的生态措施,阐述了生态驳岸的意义以及在园林水体中的应用,论述了园林带状水景规划中应遵循的生态性原理及设计方法,对合理设计园林水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长松 《风景园林》2020,27(12):75-79
风景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与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外的城市建设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可以有效促进低碳韧性城市建设。从宏观战略视角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作出全面系统性分析,研究识别风景园林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三大功能定位,分别是气候灾害防护功能、绿色基础设施功能与碳汇功能;研究提出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五大设计策略,分别是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策略、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城市生态安全设计策略、以人体健康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及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应对策略,以期加快推动碳中和园林及气候适应型园林建设,为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秀晨 《园林》2017,(2):32-33
2016年11月,首届山东省城市建设博览会暨山东省城市建设与管理高峰论坛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务院参事刘秀晨作了题为"园林向生态修复和城市设计进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园林将向生态修复和城市设计进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用园林的手段驾驭城市三维空间,把各种城市要素联系起来,使园林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角等,这些观点应引起更多园林绿化行业人士的关注。本文综合整理自主题报告,并经作者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其中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4):69-74
通过对日本代表性园林作品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生态建设3个角度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从传统园林中的现代设计、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设计、现代设计的传统回归3种园林实例中,指出强调设计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其设计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园林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指出园林在形式和功能上与城市发展同步是其设计风格的第2个特征。最后通过分析重视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提出立足生态设计,重视园林对环境的贡献是其设计风格的第3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就要注重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园林的生态作用。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风景园林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和政府都较为重视园林建设的作用,而景观生态的落实,可以让风景园林提高城市舒适度,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污染问题,为居民提供一个碧水蓝天。本文分析了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景观生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设计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景观设计》2005,(F04):8-8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济渎园林苑位于城市北郊,设计结合用地条件,将济渎园林苑规划为一座自然环境优良、娱乐项目齐全、文化气氛浓厚的高档生态植物园。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构建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战略抉择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生 《城市开发》1999,(12):23-25
本文概述了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势。面对21 世纪, 论证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抉择, 探讨了构建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基本框架,阐述了全方位、多层面地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济南园林建设中提高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永 《中国园林》1994,10(3):54-56,53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园林生态”,“城市森林化”等新的规划思想。在目前我国完全按需要大面积建设发展城市绿化,实现“城市森林化”达到完整的园林生态的理想要求,不是短时期能够达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从现实出发,自觉地以“园林生态”的理论来高度认识和确实指导当前的园林绿化工作,努力提高园林生态效益,具体地注意发展中小型公共绿地。抓住“面”上的绿化努力提高绿地率。见缝插绿,大搞垂直绿化。抓紧建  相似文献   

9.
造园艺术作为一种景色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手法在园林建设中使用广泛,城市园林作为一种环境绿化的景色和人类休闲的文化场所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修建。其创作方式遵循生态发展的原理,合理规范设计,引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国家城市建设中的风景名胜区,对城市的精神文明、环境保护以及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的基础上,对城市住区外部环境景观提出了园林化设计的思路,指出住区外部环境景观在空间构成手法,生态观和文化性等方面应当向传统园林学习,创造适于居住并具有优美景观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1.
谢瑜珠 《城市开发》2023,(8):110-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文明视角下,运用城市设计,合理利用滨水地区的生态资源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为例,通过对五华县中心城区沿江沿河城市风貌现状问题识别,以合理运用滨水地区生态资源提升滨水空间品质为思路,提出五华县中心城区沿江沿河生态廊道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为粤东西北城镇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时代建筑》2011,(5):I0027-I0027
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把商业和绿色植被放置在一起的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城市设计,设计理念中强调的是竖向垂直城市理念.把城市空间与自然充分融合起来,如同城市的立体化功能运作一样。在这个方案中,四个不同高度的花园通过两条城市轴线的生态长廊相结合的设计来体现苏州传统园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立项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攀升,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园林建设事业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已远不能应对城乡居民对园林绿地社会、生态等综合功能发挥的迫切需求.加之一些地方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过于注重园林形式美.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0)
园林景观设计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以人为本,多学科综合应用,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运用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本文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把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园林”,探索园林生态系统和网络关系以及园林生态技术的应用途径,现在还刚刚开始。园林生态技术是一门正在形成之中的生机勃勃的新兴边缘技术。园林生态系统园林生态是城市生态范畴的一个方面。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学就是生存状态的科学,也就是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园林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方面。这种生存环境是由人建造,为人服务,以人为中心,包括植物、动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把生态观念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本文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准则要求和各项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试图通过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厦门水景园——“篑筜渔歌”的创作过程及蕴含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设计立意构思,阐述新世纪城市生态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态人居环境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8.
俞孔坚 《中国园林》1998,14(1):17-21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中国园林专业必须面对重大的实现问题,放下小农园林思想包袱,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应在现有专业领域基础上,努力成为居住社区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自然保护地的规划,城乡整体景观和生态规划,国土规划,城市设计,旅游地规划设计等方面起主导作用,成为维护自然生态过程,黑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坚。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人性化、极向上、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满足需求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园林。本文介绍了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营造城市滨水园林--增城市增江河西岸地区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  黄翼  肖大威 《规划师》2005,21(3):39-41
增城市增江河西岸地区景观规划确立“休现城市、体现滨水、体现园林”的大原则,划分5个功能区,保留和恢复生态湿地,建设滨水散步道和平台,构建“四时八景”,挖掘荔枝化.结合漂来石传说设计庆典广场,营造开放、生态、亲水、优美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