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雪文 《红外》2003,(4):F004-F004
双波段红外光学成像系统由于具有可以同时对3μm~5μm和8μm~12μm波段进行成像的特点,一直是国内外红外光学系统研究人员研究发展的对象。由于受传统红外光学元件  相似文献   

2.
红外双波段谐衍射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红外系统探测能力,满足探测器在红外中长波双波段同时成像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谐衍射的光学系统设计.根据谐衍射透镜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谐衍射波长和衍射级次,采用折射式共光路构型成功完成了中/长波双波段光学系统的设计.系统在3.7~4.8μm和7.7~9.5μm两个波段成像,F数为2,视场角10°.优化结果表明,成像质...  相似文献   

3.
双波段/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波段/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设计了双波段/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引入衍射光学实现双波段成像,采用移动单个透镜实现视场切换.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焦距为37mm/100mm,工作波段为3.7~4.3μm/8 12μm的双波段/双视场光学系统,F数为1.2,在空间频率201p/mm处的光学传递函数值>0.5.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像质好.  相似文献   

4.
计算了双波段(3~5μm,8~14μm)HgCdTe红外探测器及热成像系统,在不同天气(晴、小雨、轻雾)条件下,对不同温度(T=300,500,800,1000K)目标辐射的光谱匹配因数。并与长波(8~14μm)热成像系统光匹配因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波段HgCdTe热成像系统,对室温、中温及高温目标均有较高的光谱匹配因数(α≥0.53)。这大大改进提高了单波段长波热像仪对中高温目标的光谱匹配因数,同时还大大提高了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成像光谱仪常见结构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分析过程,对望远镜系统和光谱成像系统结构进行了合理选择,实现了单一成像光谱仪同时覆盖可见近红外(VNIR)和中波红外(MWIR)双波段。根据研究目标要求设计了一个大F数(VNIR波段F/3,MWIR波段F/2)机载双波段成像光谱仪。该光谱仪双通道共用一个同轴平场无遮挡Schwarzschild望远镜,用二向色分束器分开。双通道光谱成像系统均采用同心共轴的Dyson结构,VNIR波段和MWIR波段光谱分辨率分别达到5 nm和15 nm。为使设计的系统结构合理,介绍了光束分离结构和光谱仪的光束折叠方法。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效果良好,谱线弯曲分别小于1.2μm和0.5μm,谱带弯曲均小于0.5μm,偏振灵敏度小于4%,适用高光谱分辨率机载双波段成像光谱仪。  相似文献   

6.
基于谐衍射光学元件的成像理论,将谐衍射透镜应用在传统红外单波段系统里,设计得到工作波段处于4.4~5.4μm和7.8~8.8μm的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分析了谐衍射光学元件的特性,计算了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并利用软件的多重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在两个波段范围内,20 lp/mm时的归一化值均大于0.5,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为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器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红外成像原理,建立基于Vega的红外仿真系统模型,包括红外场景、红外探测器及大气传输三个模块.首先分析各模块实现原理及方法,研究在不同波段内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成像的差别.然后介绍Vega平台上红外仿真的设计方法及程序流程图,并实现仿真模型的建立.最后分别得到3~5μM和8~μm波段内红外地面场景的仿真图,并分析不同波段内场景辐射量、大气衰减量及探测器各参数设置对仿真模型中得到的图像亮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的辐射量主要由场景自身的温度决定,但是相同条件下在8~μm岬波段内到达探测器的场景辐射量大于在3~5μm波段内到达探测器的场景辐射量.  相似文献   

8.
红外中波细分图像的小波包变换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红外中波段的两个细分波段(3.4μm~4.μm和4.5μm~5.3μm)的成像特点,提出了基于二维小波包变换和局部能量的两个红外中波细分波段图像的融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同细分图像和未细分图像相比,标准偏差分别增加了6.47%和1.50%,多向粗糙度分别增加了4.82%和4.32%,而太阳影响参数分别下降了4.96%和9.03%,融合了两幅细分图像中比较清晰的信息,减少了太阳饱和区,证明了融合算法的有效性,说明了通过两个细分波段融合的方法可以获得比原中波波段成像效果更好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石墨烯烟幕红外激光消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墨烯片具有质轻、层薄、比表面大的优点,满足烟幕材料所需的要求.为了探索石墨烯在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方面的应用,利用20m3烟箱,通过快速热引爆石墨烯原材料获得烟幕的方法,测试了烟幕在1.06 μm激光的透过率曲线以及8~14μm波段的红外图像的遮蔽特性,获得了烟幕对1.06μm激光和8~14μm红外波段的平均质量消光系数均在2.0 m2.g-1以上,对红外光具有显著的干扰效果.分析了烟幕粒子的扫描电子显微图像、透射电镜图和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烟幕粒子为石墨烯片组成,石墨烯烟幕粒子的微观结构有利于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  相似文献   

10.
《红外》2010,31(7):38-38
据http://compoundsemiconductor.net网站3月29日报道,作为用于军事、空间和工业方面的先进红外探测器的开发商和制造商,法国Sofradir公司当天宣布他们已经发布了一款名为Altair的新型双波段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工作在3μm~4μm和4μm~5μm两个中波波段,  相似文献   

11.
折-衍混合红外激光扫描检测设备的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刘丽萍  原蒲升 《中国激光》2008,35(2):263-267
为了使激光扫描检测设备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并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一般要求它的光学系统具有大视场、宽工作光谱、高成像质量的特点。以传统7片可见光波段镜头为基础,用折-衍混合单透镜代替系统中的双胶合透镜,设计了折-衍混合红外激光扫描检测设备的光学系统,主要参数为:视场60°,工作波段0.8~1.06μm,焦距30mm,后工作距离30mm。设计结果表明,在42lp/mm空间频率处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接近0.7,全视场畸变小于1.9%,重量减轻了35.3%,表明该系统像质良好且兼具小型化的特点,满足扫描检测设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室温(293 K)条件下使用要求,采用InAsSb单晶材料加浸没透镜制作成2~9μm波段高灵敏度光导型InAsSb红外探测器。实测光谱响应值出现在1.656 5~8.989μm。在光谱响应波段范围内,最大响应度值为对比组C2、C3组。初步实现了室温(293 K)使用要求,响应光谱2~9μm波段光导型InAsSb红外探测器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视场红外扫描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民朴 《红外技术》2012,34(11):648-651
对地红外扫描成像系统在获取地面目标图像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等诸多优点。基于旋转扫描成像方式提出了一种孔径光阑二次成像的光学系统方案,并给出了一个工作谱段8~10 m、焦距520mm,成像视场为1.4×72的光学系统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成像质量良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传像光纤束的折-衍混合耦接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学耦接器设计中引入衍射面,根据衍射光学元件的三级像差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软件优化,给出工作波长0.4~0.7μm,焦距27 mm,光学长度为62.9 mm,采用一个衍射面的耦接器设计实例。该耦接器采用物方远心光路结构,适用于单丝直径16μm,截面直径为6 mm的光纤传像束。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表明,折-衍混合耦接器不仅在光学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的光学耦接器,而且在尺寸和质量上有显著的减少。实际的室内外成像实验证明,光学设计软件的仿真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梁玲  潘枝峰  乔明霞 《红外技术》2012,34(10):608-613
介绍了一种高分辨率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该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的光学结构形式和切换式的视场变倍方式,该系统工作波长为3~5μm,F数为2,变倍比为4倍,采用了像元尺寸15μm的制冷式640×512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设计结果表明,双视场模式下均可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最后给出了系统的了冷反射和公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四片式非制冷长波红外热像仪双视场光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凝视焦平面探测器的长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实例,该系统工作波段为8~12 μm,变倍比为2.5倍,采用轴向移动变焦方式.引入一个衍射光学元件,减少了光学零件的数量,减轻了系统质量,具有成像质量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并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了像质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使用简单机械结构实现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介绍简单机械结构实现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简单比较了国内外进行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的三种方法,然后给出了在红外3~5μm波段、3°视场范围和-40~60℃工作温度范围下经过无热化设计后的系统设计结果。结果表明,使用简单机械结构,不仅能在较大视场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获得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而且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在光学耦接器设计中引入衍射面,根据衍射光学元件的初级像差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软件的优化,给出工作波长0.4~0.7μm,焦距27 mm,光学长度为62.9 mm,采用一个衍射面的耦接器设计实例。该耦接器采用物方远心光路结构,适用于单丝直径16μm,截面直径为6 mm的光纤传像束。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表明,折-衍混合耦接器不仅在光学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的光学耦接器,而且在尺寸和重量上有非常显著的减少。实际的室内外成像实验证明,光学设计软件的仿真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利用衍射元件实现光学系统无热化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利用衍射光学元件特殊的消热差和消色差特性,设计了8~12 μm波段、焦距45 mm、F#为1.8、视场30°、工作在-55℃~55℃范围内的折/衍混合红外监视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在此温度范围内,系统具有良好的消热差作用,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赵志远 《红外技术》2020,42(12):1159-1163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兼顾远近距离的紧凑型武警用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系统工作波段为8~12 μm,中心波长为10 μm,长焦距为150 mm,短焦距为50 mm,F数为1.1,可匹配像元数为384×288、像元大小为17 μm×17 μm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系统通过变倍组的轴向移动实现变焦,通过引入二元光学面和非球面减小成像系统体积,减轻重量,提高成像质量,设计结果表明,该热成像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成像,可用于火灾消防救援、森林防火、夜间侦查、边防监控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