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仰拱施工是隧道结构施工的重要工序,需与隧道掌子面开挖施工同时实施,其施工操作难度大,如不能科学应用施工技术,易导致隧道后期使用的冒泥、翻浆等病害。常规的简易仰拱栈桥施工技术存在建成构造复杂、实施不便捷、安全性差、易于掌子面施工冲突、投资费用高等弊端。依托高铁隧道仰拱栈桥应用实际,分析自行式仰拱栈桥实现原理,介绍仰拱栈桥分类,在综合现有隧道仰拱栈桥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自行式仰拱栈桥施工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技术实现方法及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升隧道仰拱栈桥的使用性能,并提高施工效率,提出了24 m履带自行式仰拱栈桥与半幅仰拱模板联合设计施工的方法。优化了主桥结构、前坡桥及整体模板系统,实现了栈桥操作的方便性、配合开挖清渣的便捷性、模板施工的自动性及开挖衬砌同步性,并在黄黄铁路3标段铁家冲一号隧道和刘元隧道项目中试验,验证了该设备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专线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SZ32/900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和DXZ32/900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性能特点以及特殊工况的施工适应性,并通过对这2种移动模架的使用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为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可供选择的最优施工方案和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4.
张光明  邓君  吕虎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7):179-180,193
针对隧道仰拱作业线工效不平衡、安全步距大等问题,提出了隧道仰拱作业区快速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仰拱施工进度慢的难点,达到了平衡安全和进度管理要求的目的.该施工技术是研发设计新型大跨度伸缩式仰拱栈桥来实现的,通过利用栈桥导梁伸缩等功能形成了仰拱开挖支护、仰拱衬砌、仰拱填充3个并行、流水作业区间,以及掌子面、仰拱、二次衬砌3大协同作业线的施工模式,有效提升了掌子面、仰拱衬砌作业效率,缩短二衬台车跟进时间,提高隧道仰拱施工综合进度.通过在郑万铁路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新技术有效提高隧道施工工效,还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安全步距,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中浮式平台对钢管桩进行植桩,有效解决了卵石及裸岩河床中钢栈桥施工难题,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和便利性。浮式平台结构简单,浮体结构由标准节组成,可以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施工便捷。钢护筒通过在定位架设置上、下层调节结构,能够对钢护筒的水平位置和竖向倾角进行精确调整,提高了钢护筒施工精度。浮式平台在水中可以快速移动,节省了移动桩机的时间,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植桩可以确保栈桥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在栈桥上安全地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6.
双栈桥平台施工平台两侧布设临时栈桥通道,用以满足人员的交通、材料的运输、管道的铺设等。在钢护筒未插打之前,施工平台支撑于栈桥,待钢护筒插打到位后,增设平台与护筒之间的支撑体系,施工平台支撑于栈桥及护筒。双栈桥平台主要施工步骤:①双侧栈桥钢管桩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②栈桥上龙门吊机的拼装。③利用龙门吊机进行平台的拼装。④钢护筒的精确定位、插打、固定。⑤平台支撑体系转换。⑥钻孔桩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孙钦凯 《机电信息》2012,(9):100-101
概述了高速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分析了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对整个隧道的重要性。利用具体的工程实践对长大隧道供配电与照明以及施工的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并阐明其在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保证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避免隧道施工时出现塌方,要对隧道洞壁进行锚护,以增加洞壁强度。锚护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进度,为了满足锚护需要,我们设计了1种新型自行式、单钻臂、单吊篮隧道锚杆台车。该隧道锚杆台车采用柴油机、电动机混合驱动,可以完成钻孔、清孔、注浆、安装锚杆等工序。1.底盘新型隧道锚杆台车底盘如图1所示。其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开工,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在高铁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由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SZ32/900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目前该产品已在我国的郑西、武广、温福、甬台温等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有许多关键性的施工工序,且许多工序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按照施工顺序来讲,基坑开挖施工是与后续施工质量与安全关系密切的一道关键工序.而钢支撑架设对于基坑的安全性又非常重要,支撑结构的选型、支撑布设位置和架设方式等都会影响其支护效果.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主线基坑施工实例,参考该实际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支护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