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小静 《包装工程》2017,38(2):201-205
目的研究土家民间工艺——传统西兰卡普的文化和艺术形态,对西兰卡普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创新。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形式进行解读,探讨西兰卡普产生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分析其艺术特征及成因。结论西兰卡普图案造型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既承载文化内涵,同时又结合了实用性与装饰性。将这些元素作为创作和创新的基础,进行探索性实践,一方面可以推动西兰卡普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也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于楠 《包装工程》2018,39(20):323-327
目的 分析巴蜀文化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审美价值。方法 根据巴蜀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角度对巴蜀文化要素进行提取分析。结论 在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中,必须突出纪念品的特色与个性,将巴蜀文化充分彰显出来。要兼顾本土特色,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对地方传统习俗、居住环境、民间装饰和民族图案的研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巴蜀本土文化,基于文化元素内涵来实现产品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融合,在现代和传统、东西方之间,找到发展本土包装设计的途径,使具有巴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在世界设计舞台中大放异彩。唯有在发展中主动传承传统文化,才能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旅游纪念品包装。  相似文献   

3.
基于梅山剪纸的梅山文化园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张鎏  陈飞虎 《包装工程》2014,35(6):94-98
目的从梅山剪纸艺术出发,探索梅山文化园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思路,以旅游纪念品为载体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方法采取梅山剪纸文化基因提取、旅游纪念品与游客互动及基质载体转化的设计方法,实现地域性、趣味性、便携性等方面的有效提升;并运用参与、趣味、怀旧等情感元素,增强购买吸引力。结论以梅山剪纸为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旅游品销售的双赢,希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及其产品开发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祝燕琴  李卫峰  王娴 《包装工程》2017,38(24):252-256
目的设计具有彝族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方法分析彝族服饰、刺绣、漆器、乐器的特色元素,结合旅游纪念品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产品中整合,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结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人的需求,从彝族民族文化中的服饰、刺绣、漆器、乐器中提取特色文化元素,设计出具有彝族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市场对彝族旅游纪念品需求的同时有助于传播彝族的特色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突出以创意和文化等无形资源实现创造性智力成果的生产,激发沈阳地域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潜能。方法提取地域文化符号,结合传统手工与新材料、新工艺,设计旅游纪念品。结论将传统满清文化与现代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沈阳特色的新型旅游纪念品,更好地传播沈阳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作为旅游产业中重要一环的旅游纪念品其设计创新也愈加受到重视。文章从区域文化视角为切入点阐述了龙虎山区域文化资源的特色,调查分析了龙虎山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现状,探讨如何以龙虎山区域文化为出发点对当地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开发。这不仅是对旅游纪念品的推广和宣传,更是对龙虎山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峰  李旭 《包装工程》2012,33(14):131-134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的现状分析,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现状,提出了适宜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了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问题,同时强调了旅游纪念品不仅应突出其纪念、审美和实用特征,更应表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8.
张焱 《包装工程》2021,42(4):231-235
目的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经济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区域旅游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和动力.借助新实用主义的美学理念,加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感与实用性的融合发展,对当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展开策略性思考.第一,前期树立文化品牌,再进行合理地设计与开发;第二,找准产品定位,锁定旅游纪念品的不同消费群体;第三,创设艺术情境,拉动旅游纪念品的欣赏与消费;第四,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全方位包装,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结论 基于新实用主义美学理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必须不断吸收人类艺术史的实践成果,创造人类文化新的审美趣味,从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怡 《包装工程》2016,37(6):124-127,136
目的探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纪念品的创新策略。方法以澳洲土著艺术旅游纪念品为案例,采用实证结合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及旅游纪念品之间的联关系,归纳澳洲土著艺术及相关旅游纪念品创新的特点,构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体系。针对中国旅游纪念品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非遗文化注入灵魂,品牌建设凝聚价值,持续创新增加活力,设计管理和设计研究提升品质"的旅游纪念品创新策略。结论旅游纪念品的创新策略有助于利用中国非物质文化资源去开发旅游纪念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彭卫丽  侍锦 《包装工程》2018,39(12):220-223
目的探究地域节庆文化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俗节庆纪念品是城市民俗风情的浓缩,是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沉淀,是传递城市形象、文明、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旅游业盛行的今天,纪念品作为满足旅游者愉悦和情感需要的一种物质载体,越来越显现出不可低估的价值和作用。方法从旅游业的兴起谈起,结合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现状,分析如何将地域文化有效融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其次,以青岛为例,深入探析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提出其设计方向,结合具体案例,期望能开发出针对不同民俗节庆的文化纪念品,以此推动了青岛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结论正确认识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缺陷与不足,对未来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路径进行总结,指出旅游纪念品应更好地展示地域文化与特有的节庆民俗,解决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无法有效转化和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西部旅游资源,与之相对应的是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类型与形态也呈现出了极大地丰富性,西部旅游纪念品作为西部诸多地区的文化载体,用自身的特殊商品形态诉说着西部地区文化的传承内涵,而其传承性很大程度上聚焦于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之中:承载西部历史,传播西部地域文化,宣传西部旅游胜地,提升旅游纪念品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何佳 《工业工程设计》2022,4(2):29-35, 48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织锦手工艺的代表。在文化变迁背景之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西兰卡普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开发非遗手作的设想。即以艺术体验课程及文创手作产品的形式,让文化遗产走进更多大众的视野,拓展公众参与度,并带动当地经济及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为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为社会美育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红超  王昕宇  李维钰 《包装工程》2021,42(12):263-27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旅游纪念品的符号开发与设计策略.方法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现状进行调研,同时引入符号学的观点,提炼北京地区的特色旅游文化符号,并对北京地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结果 北京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应把握市场性、文化性、系统性、创新性、艺术性、实用性和绿色设计的策略,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北京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水准,为游客带来更佳消费体验的同时,不断推动北京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结论 北京旅游纪念品设计应通过对城市文化符号的提炼,将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充分展现出来.在设计研发时应制定合理有效的设计策略,建立完善、具有系统性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道教文化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道教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再具体对道教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得出道教旅游纪念品的借鉴形式.最后运用现代设计的方法进行定位与整合,使道教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庆亮 《包装工程》2019,40(16):260-263
目的 探索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全新解析与融合应用。方法 由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方式出发,探索旅游纪念品的突出特点和实际价值,并结合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由此引申出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方向,接着从视觉语言、文化体验、情感传达、品牌创建等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策略,最后探寻融合创新的关键点。结论 旅游纪念品设计在保留原有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文化、工艺、情感等方面的元素融入,能够使纪念品真正具有纪念价值,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于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独特地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使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情感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苗族银饰解析与演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华亮  林丽  闫龙华  陈志昂 《包装工程》2018,39(14):221-226
目的通过设计符号学解析苗族银饰,建立苗族银饰元素素材库和知识库并将苗族银饰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中,提升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方法运用设计符号学对苗族银饰从语义、语构、语用、语境4个维度进行解析,并从外延语义、内涵语义、构成法则、表现方式、认知习惯、审美标准、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的角度归纳总结苗族银饰元素的素材和知识;根据问卷调查从素材中挑取合适的元素运用形状文法等设计手段对其进行设计开发。结论通过设计符号学对贵州苗族银饰的解析与整理,为设计师开发具有苗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知识,推进了苗族文化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发展,提升产品的内涵价值,促进贵州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杨镇宇 《包装工程》2020,41(2):296-299
目的打造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兼具的内蒙古旅游图书新形态。方法从内蒙古旅游现状入手,分析当地旅游图书存在的设计同质化和配套产品开发单一化等问题,通过旅游政策和图书设计理念的解析,提出"旅游图书+"的新型设计理念,试图从"旅游图书"加全域理念、加主题专题、加文化民俗、加最美形态、加五感表现、加传承创新等具体方法,指导内蒙古旅游图书实现形态创新,设计艺术美感凸显、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形象识别力具体的新型旅游图书。结论民族特色鲜明的内蒙古旅游图书新形态,应在现代艺术与民族特色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指引下,以更富创意更具美感的图书形态实现民族文化、地域特点、旅游资源的全方位表达,多角度宣传展示内蒙古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1,42(12):272-275
目的 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方法 从旅游文化中的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着手,分析当前时代背景下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从产品特色、创新和附加价值等方面就旅游纪念品的现实短板进行分析,总结出几方面不足,并借此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分别对当前旅游纪念品的地域化特征的凸显、创新意识的提升等展开探讨,分析旅游纪念品甚至更高层面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结论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新一直是旅游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而以文化为导向的创新设计能够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更多的形与质,同时丰富旅游纪念品的内涵,让其成为文化传播、艺术欣赏的综合体,从而在不断的创新开发中展示出极强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注入山西符号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琳  尹欢 《包装工程》2015,36(8):76-78
目的设计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方法通过研究山西地方民俗文化,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山西符号"进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尝试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将民俗文化与现代技术、时尚元素相融合,赋予产品特定的山西韵味。结论地方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烙印和独特性,是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提取和延伸,可以设计出更多独具生命力与文化内涵的现代旅游纪念品,为地方旅游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南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金广  禄璟 《包装工程》2013,34(20):99-102
通过对海南黎锦的分析,论述了其图案艺术和色彩文化,得出其具备鲜明独特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海南旅游纪念品的现状,提出以黎锦为元素的海南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为滞后的海南旅游纪念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对黎锦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