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铁盾构推进引起周围土体附加应力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地铁盾构越来越多的穿越密集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为分析盾构推进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利用弹性力学的Mijdlin解求得盾构正面推力引起土体中附加应分布形式,进而分析盾构推进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为保护盾构推进影响范围内的构(建)筑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大直径盾构推进引起周围土体变形和土水压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上海市中环线上中路越江隧道Φ14.87m超大直径隧道工程为背景,阐述了超大直径气压平衡泥水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工况条件下周围土体的土压力、水压力和土体位移等参数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软土地区施工时,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规律,给出了不同断面上土体的沉降历时曲线,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某地铁隧道过江段开挖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变化情况,建立了隧道盾构施工的有限元模型,基于生死单元法模拟了过江段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计算了盾构施工不同阶段的土体表面沉降量及土体竖向和横向位移沿深度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土体位移随盾构开挖过程逐渐变化,竖向位移沿地表至隧道埋深处逐渐增加,隧道位置处的侧向位移量最大,且土体位移... 相似文献
4.
盾构推进引起地表变形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考虑刀盘挤土效应产生的切口正面附加压力、软土地层中具有软化特性且不均匀分布的盾壳侧摩阻力、及同步注浆压力引起的地层位移,结合土体损失引起的地层位移,得到盾构施工期间地表竖向位移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解答。经与3个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基本可以反映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前方土体在盾构施工作用下产生隆起,其形态基本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较大的注浆压力亦引致地表土体隆起;深层土体在盾构施工期间受到挤压,向远离隧道轴线运动,其最大水平位移量在盾构轴线附近。 相似文献
5.
盾构推进的损伤力学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损伤扰动的概念 ,分析了盾构推进引起的周围土体扰动破坏机理 ,并通过现场试验监测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研究表明 ,注浆参数是影响盾构推进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朝上掘进盾构机从水平隧道始发向上掘进过程中,会导致周边土体变形.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过程进行建模,利用网格激活钝化、改变网格参数与属性的方法,模拟朝上掘进盾构施工的实际过程,得到隧道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研究不同竖向隧道长度、不同朝上盾构掘进速度等因素对土体变形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朝上掘进盾构的掘进过程中,地表土体离竖井中心点距离越近,其沉降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甚至隆起的情况,水平位移相比于竖向位移改变量较小;竖向隧道长度越长,土体及水平隧道因盾构向上掘进产生的扰动就越大;而施工时朝上盾构掘进速度越慢,对于土体的竖向扰动影响就越小. 相似文献
8.
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扰动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近年来,顶管施工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管道工程,但顶管施工中土体的扰动机理及土体性状的变化有待深入研究与探讨。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顶管施工引起土体扰动的机理,提出了更加准确的土体扰动分区图。对某顶管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内容包括地面变形、深层土体移动、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地下水位以及顶管施工现场记录。测试结果表明土体扰动受土质条件、施工技术和现场控制程度的影响,其中现场控制程度(包括顶力、土压力、管线纠偏和注浆压力)的影响最大。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地面变形及深层土体移动的变化都跟掘进机与测试断面之间的距离有直接关系。当掘进机离测点还有一段距离(6~7m)时,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上升达到峰值。地面隆起及深层土体移动则是在掘进机尾部离开测点时达到最大,随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现场测试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土体扰动理论。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力学特性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通过对某工坑不同开挖阶段的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以及主、被动区土压力测试结果的分析,对土体力学特性在不同开控阶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开控擤载下土体的强度变化以及对主、被动区土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填海造地是仅在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一种土地整理方式.本文通过面波勘探、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静载试验四种不同方法,综合讨论了曹妃甸激光显示核心产业园填海造地后土地承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单桥静力触探是一种重要的原位测试方法。掌握其性能、原理很重要。及时积累经验对处理常见问题很有帮助。介绍了静力触探现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静压桩在软土中的沉桩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静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在相近地质条件下试桩沉降预估采取的回归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值对该建筑场地的各土层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室内土工试验、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和现场静力触探等室内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有关规范与标准,得出了徐州市某一黄金地段户部商都地基承载力的推荐值和设计需要的相关参数,这为基础设计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试验深度、粘粒含量、比贯人阻力和计算土层厚度为基本输入量,建立了一个推算液化指数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实际工程21组数据为学习样本,对工程中5个点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由静力触探推算液化指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海外项目质量,阐述了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方法和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LCPC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标准与美国标准桩基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异同。根据海外某工程的计算示例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结果及其规律。结果表明:AASHTO LRFD法和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LCPC法计算的桩基承载力较为接近;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由于其桩摩阻力标准值较小,桩端在砂性土中承载力容许值存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其计算得出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较小; 采用AASHTO LRFD方法时,地下水位埋深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结果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基于美国标准的海外项目勘察侧重原位测试结果,在勘察外业工作中应重视其操作的标准性。 相似文献
19.
南通地区静压桩单桩承载力分析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通地区 44根试桩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在应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计算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时 ,规范公式应作适当调整。总结出采用静力触探曲线计算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工程实例,浅述静力触探曲线异常的类型形态、产生原因以及对曲线异常的处理方法与克服异常的技术措施。指出静力触探试验作为野外现场原位测试的主要手段,更适于软土地基与桩基勘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