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总体方案和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二维弹道修正技术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鸭舵技术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方案,确定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弹道辨识技术,鸭舵修正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进而探讨了弹道修正引信的发展方向.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分析国内外二维弹道修正技术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导航式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方案,确定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如基于GPS/MIMU组合导航技术、基于鸭舵的修正控制技术、旋转稳定弹的引信模块减旋技术等以及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弹二体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鸭舵式二维弹道修正弹修正组件相对弹体具有不同的滚转角速度,传统6D弹道模型不能有效描述弹丸的运动特性和规律。针对该问题,在修正组件和弹体无气动耦合的假设下,研究了修正组件、弹体的运动与弹丸运动的关系,分析了弹丸飞行过程中两刚体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两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7D弹道模型。针对某型尾翼稳定弹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不同面积、不同舵偏角、不同修正组件质量3种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描述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且能够反映弹丸的弹道特性和运动规律。该模型可用于该型弹丸的弹道解算,并为该类弹丸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舵机纵向修正能力随启控时刻的推后通常有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纵向修正能力,从理论上分析了纵向修正能力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推导了基于摄动理论的纵向修正作用判别因子,并提出了以该判别因子为基础的纵向弹道修正改进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判别因子为正时设置常规的舵控相位,判别因子为负时设置与常规相反的舵控相位,使舵机在整个弹道上的修正作用不出现矛盾,从而扩展纵向修正时间、提高纵向修正能力。以装配固定鸭舵式二维修正引信的某型制导迫击炮弹为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各射角的舵机纵向修正能力提高0~252%。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打靶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制导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为更好地对弹道修正技术的制导控制进行研究,以弹道修正火箭弹的传递函数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弹道变化量与控制变量的传递关系,实现对弹道偏差量的准确反馈;根据弹道扰动方程和自动控制理论,结合比例导引算法,求解出单通道鸭舵控制弹道修正火箭弹的传递函数;采用传递系数对弹道倾角变化量与舵偏角度的关系进行了解析,在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弹体传递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下传递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是正确的,不同舵机结构传递系数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舵片的布局和结构,不同飞行弹道下传递系数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空气密度,为制导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为提高常规弹药打击精度,依据鸭舵式二维弹道修正原理建立了火箭弹弹道修正动力学模型,针对该系统模型具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交叉耦合及非定常、非线性等特点,选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微分几何法设计了一类状态控制器,从而有效地将二维弹道修正系统分解为2个独立的控制弹道横纵向修正的子系统.仿真分析表明:该控制器实现了二维弹道修正系统的解耦控制,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及快速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