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要综述了与食品包装材料密切相关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性质、来源和毒性,分析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向食品原料及食品中迁移的危害,提出了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建议,为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及包装食品安全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代替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SN/T 2037-2007《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成型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迁移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为了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在本化验室的适宜性和可靠性,在方法使用前对此方法进行方法验证。从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几个指标对酒类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酒类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食品接触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生产,其安全性是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危害性描述、危害作用与剂量、暴露评估及风险描述等方面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使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体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剂量已构成消费者健康风险,应限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建议开发环保新型增塑剂作为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综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毒理评价和暴露评估,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法规要求和国内外监测信息,并分析评价塑料、纸张、橡胶、涂层、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类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风险,建议企业警惕迁移风险为高、中的材料和制品,用于接触高油脂、酒精食品或高温、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为相关行业有效管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相关各行各业均对食品安全加以了高度重视。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会污染食品,且长期食用污染后的食品会造成很多疾病,因此对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检测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从来源、危害、国内外标准限量和检测方法等多角度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甲醛和矿物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害物质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抑制枸杞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枸杞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枸杞籽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0.05 mg/kg,平均回收率在84.3%~95.1%。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枸杞籽油中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对保障枸杞籽油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休闲食品进出口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在进出口企业休闲食品抽检过程中频繁发现增塑剂严重超标。为了寻找其原因并探索规律,选择PVC塑料薄膜,通过自制试验样品,研究食品模拟物对休闲食品加工过程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单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非常容易迁移至脂肪性食品模拟物中,如休闲食品加工过程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在油性食品中任何条件下迁移风险都很高;随着迁移时间的延长,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逐渐增加并趋于平衡;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几何数量级增大,长期在高于常温下使用休闲食品加工过程接触材料存在安全隐患;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邻苯二甲酸酯迁移的影响明显高于不同乙酸体积分数,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邻苯二甲酸酯迁移量迅速增大,休闲食品加工过程接触材料对高醇食品在使用中存在高风险。不同重复使用次数试验表明:从第2次开始,塑料薄膜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明显降低。建议在休闲食品加工过程中接触到塑料材质应尽量清洗1~2次再进行油性食品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2011年台湾地区出现"起云剂"(即塑化剂)事件后,前不久媒体又曝出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产品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塑化剂"进一步的关注及思考。文中对塑化剂的定义及种类、食品中可能含有的主要塑化剂种类、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的研究以及引起食品塑化剂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做了系统介绍,为相关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硅橡胶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领域,随着硅橡胶在食品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食品接触材料用硅橡胶中可能迁移出的有毒物质,列举了国际上关于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的相关检测标准及法规,介绍了分析推断硅橡胶老化机制的仪器分析方法,总结了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迁移到食品或食品模拟液中的环硅氧烷和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的具体检测方法。目前,在日常食品接触用硅胶制品的使用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最多的有害物质是挥发性环硅氧烷,国内外主要应用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或核磁共振法来定性定量分析检测迁移到食品中的环硅氧烷。本文旨在对日常使用过程中硅橡胶的安全性的判断及国内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倩 《中国造纸》2017,36(5):53-57
从迁移条件与检测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植物纤维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asters,PAEs)增塑剂的研究现状,选择合适的迁移实验条件并建立高灵敏度、低检出限的检测方法是近年来相关学者在研究中的工作重点,但仍有待于深入开展。同时该方面研究还证实了植物纤维食品接触材料中PAEs类增塑剂的存在并且危害消费者健康,对我国相关生产企业具有警示作用,也为国家尽快发布植物纤维类食品接触材料中增塑剂限量或特定迁移限量,并制定相关迁移实验与检测方法的法规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微波食品包装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塑化剂至食品中的迁移风险进行。方法 采集90批次微波加热食品, 依据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 并考察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90批次微波加热食品包装中, 共计有18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 检出率为20%。其中15批次样品检出含量在0~10 mg/kg范围内, 最高检出含量为29.86 mg/kg。迁移实验未检出有塑化剂的迁移。结论 2019年上海市微波食品包装引入塑化剂污染的风险较低, 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毒性、分析方法及使用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增塑剂的毒性,近5年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生物样品中FAEs的分析方法以及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的相关使用规定进行了综述,并就探索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加强人群暴露水平评估,制定食品中PAEs的安全限值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食品塑料包装中PAEs迁移危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的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毒理,以及包装过程中该类增塑剂各单体的迁移规律研究现状。比较了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限量标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开发研究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多种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具有一定的雌激素作用,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的环境介质、生物体内浓度水平升高引起了较多关注。文章通过综述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的浓度水平及其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提示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的迁移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并综述国内外监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技术手段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其中,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其通过迁移、富集、转化对食品造成污染,现已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不同基质中PAEs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Qu ECh ERS等)和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质谱联用法等)、毒性及风险评估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PAEs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评述,对食品中PAEs的筛查技术进行探讨,为将来开展食品中PAEs的检测、评估提供建议和思考。其中,简便快捷的前处理技术结合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筛查技术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常常具有异常的气味,可能通过气相传质或直接接触迁移至食品中,不但会引发食品感官特性的变化,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削弱消费者购买欲望,过量摄入后还会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准确识别和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产生的异味物质,对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以及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挥发性物质气味评估和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运用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顶空、顶空-固相微萃取、热脱附、电子鼻等气味分析技术,及其与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仪等结合的联用分析技术,并梳理和展望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分析技术发展前景,为有效管控食品接触材料异味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具有种类多、来源广、成分复杂、未知性强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快速、灵敏、准确以及多组分同时检测的分析检测方法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价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性,食品接触材料种类以及食品接触材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的来源,重点评述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并对食品接触材料分析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phthalates (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 in different food matrices, as well as report the main sources of PAEs in food, the potential risks to the popul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s migration from 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s) to food. Nineteen PAE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di-(2-ehtylhexyl) phthalate (DEHP), dibutyl-phthalate (DBP), benzylbutyl phthalate (BBP), diisononyl phthalate (DINP), and diisodecyl phthalate (DIDP)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cereals, meat, fish, fat and oils, snacks, condiments and sauces, miscellaneous, and baby food. Fifty-seven values of PAEs were above the legal limits of countries. DEHP is the PAE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with maximum concentrations above the 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SML) for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oils and fats, fish, cereals, condiments and sauces, meat, and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risk of exceeding the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 was high for DEHP and DBP in fish, fat and oils, cereals, and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Fat and oils are the most critical food for DEHP, DBP, BBP, and DINP. Comparing the estimated daily intake (EDI) with the TDI, there was a risk for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in adults and for “cereal and cereal products” in children concerning DEHP. “Cereal and cereal products” presented a risk in children and adults concerning DBP. The “fat and oils” category presented a risk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bout DBP and DINP. Temperature, contact time between food and the FCM, fat percent, and acidity positively correlate with the PAE's migration. The contamination occurs in many steps of the production chain.  相似文献   

19.
全氟辛烷磺酸(PFOS)由于具有生物蓄积性、多种毒性和难降解的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典型全氟化合物,PFOS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污染了许多日常食物,如快餐包装纸对食物的污染、一次性纸杯对饮料的污染、不粘锅涂层对饭菜的污染等,其中食品接触材料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污染途径。PFOS具有急性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及生殖毒性等多种毒性作用,但在被污染的食品接触材料中,PFOS的含量往往比较低,因此对其快速准确地测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综述了PFOS的毒性、PFOS在各种介质中的污染水平、PFOS向食品中的迁移状况以及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PFOS的各种方法,并对食品接触材料中PFOS的检测及其发展作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快餐和早点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42批次一次性餐盒,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选择迁移实验浸泡条件,考查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42批次快餐和早点包装中,共计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占总抽检批次的61.9%。其中24批次检出含量在0~10mg/kg范围内,最高检出含量为93.5mg/kg。迁移实验中只有含量最高的样品检出DEHP迁移量为0.06mg/kg。结论:快餐和早点包装中PAEs总体暴露水平低于100mg/kg,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