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斜板溶气气浮法对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条件,包括斜板间距、回流比、表面负荷、絮凝剂投加、气泡层厚度等,设计试验,研究斜板溶气气浮法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变化,确定最优的参数值。针对某油田的采油污水处理,对比于传统的溶气气浮法,验证了斜板溶气气浮法处理含油污水的持续、稳定的优越效果,处理后水体含油量控制在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含油废水中难分离的细粒级油分,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利用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研制了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及液位调节装置,建立了一套试验研究系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聚合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通过系统试验,考察了溶气压力、进水pH值、处理量、回流比、泡沫层厚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絮凝剂投加浓度等因素对除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溶释气效率是加压溶气设备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反映设备的溶气性能,所以准确测定和计算溶释气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提出一种典型的溶释气效率测定方法,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溶气气浮技术对二级出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生物碎片等杂质具有很好的去除优势.试验通过小试装置优化了气浮预处理条件.适宜的絮凝条件是:采用三级搅拌,搅拌强度为50/30/20 s-1,反应停留时间为20 min.试验结果表明:溶气气浮池对二级出水中的COD、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率随着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增加而提高,而且对不同的进水水质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出水水质能满足城市污水一级排放标准(GB/T18918—2002)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当气浮池表面负荷达到12.7 m3/(m2.h),停留时间缩短到10 min,浊度、COD、TP去除率分别提高到43%、42%、27%;另外,竖流式溶气气浮池分离区高度对出水质量有一定影响,增加分离区高度有利于出水水质的提高,但会增加构筑物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以溶气气浮沉降工艺为对象,基于多相流混合模型数值模拟描述了含油污水气浮选沉降分离过程中的压力场分布、粒子运动迹线特征及除油、除悬浮物效果,并与普通重力沉降分离特性进行对比,揭示了气浮选对含油污水沉降分离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气气浮沉降能够适应处理量变化而获得更为稳定的压力场分布,能够避免涡流而取得相对稳定有序且在...  相似文献   

6.
新型浮滤池净水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引黄水库水具有低温、低浊、高藻的水体特征,研制开发一种新型浮滤池净水装置,将气浮过滤一体化,具有占地面积较少、不设絮凝池、运行方式灵活、气浮过滤协同净水等优点.为增强净水效果,对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装置运行初期试验表明,在高藻期对藻类总数、叶绿素a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6.31%、71.26%,对于低温低浊水,对浊度、CODMn、UV254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6.49%、43.46%、63.51%.净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纸机白水最理想的处理方法是加压溶气气浮法,而在气浮澄清装置中影响气浮效果的关键设备是溶气罐。文中对溶气罐的结构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对溶气过程中所需的空气量、空气溶解度、饱和度等做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针对引黄水库水具有低温、低浊、高藻的水体特征,研制开发一种新型浮滤池净水装置,将气浮过滤一体化,具有占地面积较少、不设絮凝池、运行方式灵活、气浮过滤协同净水等优点。为增强净水效果,对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装置运行初期试验表明,在高藻期对藻类总数、叶绿素a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6.31%、71.26%,对于低温低浊水,对浊度、CODMn、UV254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6.49%、43.46%、63.51%,净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从油田分离到的XL—02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探讨了pH值、接种量、油质量浓度及温度对菌体生长和降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XI-02菌株对pH值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且pH值在7.0~7.5时,降油效果最好;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除油率逐步增加;相对较低的含油量和在30~35℃下除油率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在建筑中水处理中较少应用气浮法的现状 ,论述加压溶气气浮法处理建筑中水的制约因素和采取措施 ,探讨中水气浮处理后直接复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A/O脱氮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有效提高A/O工艺脱氮效率,以淀粉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DO、硝化液回流量、污泥回流量、SRT、进水COD与TN质量质量浓度比和HRT等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如以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来控制好氧区DO值,以缺氧区硝酸氮质量浓度来控制内循环回流量,以进水COD与TN质量质量浓度比或出水总氮质量浓度来控制外碳源投量,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了A/O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专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A/O脱氮工艺中内循环控制策略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A/O(anoxic/oxic)脱氮工艺中对内循环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好氧区生成的硝酸氮回流到缺氧区,实现氮的有效去除,在分析了反硝化反应对进水COD利用效率及反硝化速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内循环控制策略就是控制内循环回流量以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质量浓度处于最优设定值2.5 mg/L,研究表明该设定值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不随进水负荷变化而变化,出水硝酸氮和总氮质量浓度可以实现最低值,同时可大大降低内循环能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内循环模糊控制器以期实现污水厂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耐碱混合菌和填充式大流量脉冲进水技术,同时提高高碱度印染废水可生化性,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BOD5/CODCr值由0.21提高到0.30,对进水pH适应范围变宽,CODCr去除率达到85.7%,BOD5去除率达到80.6%,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VCBR(VerticalCompactBiologicalReactor)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与进水位置、回流比、C/N比无关,达到了95%以上去除效率;总氮TN的去除与进水位置、回流比、C/N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进水位置在0.2H、内部回流比为100%(指进水量的百分比)、C/N比在3.8~5.7时,TN的去除率达到了82%~91%的较好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BER)脱氮效率及出水水质,通过增大极板面积、减少极板间距、改变电极布置形式,构建了新型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3BER-NC)用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处理,研究了电流、进水pH和籽( C)/籽( N)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系统中反硝化菌群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极板间距能减缓碳棒阳极电解,出水色度低,能在较高的电流下运行,3BER-NC最佳运行电流为200 mA,比3BER反应器高出100 mA. 增大极板面积和改变极板位置分布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TN平均去除率提高约37. 74℅. 电流强度、进水pH和籽(C)/籽(N)对系统脱氮效果均有较大影响,在不同运行条件下3BER-NC体系的脱氮效率均优于3BER.在3BER-NC体系中β变形菌起主导作用,脱氮主要是由异养和自养反硝化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效率,对新型(管式反应、高效溶气)溶气气浮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量0.50 m3/h、PAC投加量60 mg/L、回流比20%、溶气压力0.60 MPa、絮凝速率0.80 m/s条件下,该装置对含油废水中油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和85%,去除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在含油废水及更为广泛的废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污泥有机负荷对TP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改变人工合成污水的浓度、流量和污泥浓度 ,探讨有机污泥负荷对无回流间隙曝气系统 ( Non-Backflow Intermittent Aeration System,缩写为 NBIAS)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通过改变进水流量或浓度而引起污泥负荷变化的条件下 ,当进水 CODcr为 3 0 0~ 40 0 mg/ L,流量为 0 .5 L/ h,污泥浓度为 2 .0 g/ L(对应污泥负荷为 0 .3 g CODcr/ ( g MLSS· d) )左右时 ,系统去除有机物、氮、磷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直接产电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生物电化学原理,首次构建直接产电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新装置,进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试验,考察其污水净化效果和生物产电特性。结果表明:1)新装置外接电阻为6 000Ω时,能达到777mV的最大输出电压,最大功率密度为8.05mW/m2;2)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效果好,尤其有较强的脱氮能力,当进水TN平均3.3mg/L,TN去除率最高达到97.35%,平均达到70%;3)试验期间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9.
海绵作填料在上流式厌氧固定床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以海绵作填料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可行性,在某上流式厌氧固定床反应器中利用人工配制高NH4-N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配制废水作为实验用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1 h,容积负荷为3.5 kg/(m3.d)时,总氮的去除率可达到75%.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部呈碱性,NH4-N去除量、NO2-N去除量与NO3-N的生成量之间的比值为1∶1.21∶0.19.以海绵作填料,与其他填料(新型丙烯酸纤维、聚乙烯醇凝胶)相比,所需启动时间短,操作简便,并能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高效地处理高浓度的NH4-N废水.  相似文献   

20.
A unique cyclonic 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was developed for oily wastewater separation.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gas holdup and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By changing the circulation pressure, gas flow rate, frother concentration,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n gas holdup and oil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attained. A mathematical modeling between the kinetic constant and the gas holdup was established for oily water separ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gas holdup and smaller microbubble sizes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oil remov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