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潘西矿深部大断面泵房硐室的分层施工、联合支护技术工程实践和设计思路。该项工程实现了大断面硐室安全、快速施工,保证了支护质量,降低了综合施工成本,成功地解决了矿井深部大断面硐室的施工、支护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刘来军 《煤》2011,20(6)
随着矿井采深不断加大,巷道逐渐向深部延伸,而地应力也越来越大,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巷道硐室支护技术已不适应。在石桥煤矿四采区-680 m水平配电所泵房及大断面硐室施工采用锚网喷、U型钢棚喷联合支护形成复合支护结构体,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井采深不断加大,巷道逐渐向深部延伸,地应力越来越大,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问题将日益严重,传统的硐室巷道支护手段已不适用.在鹤壁中泰矿业三水平泵房及变电所大断面硐室施工采用锚网喷、锚索和网壳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这种联合支护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巷道支护强度,为类似条件硐室支护设计、施工工艺改进提供了先进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煤矿开采逐渐转向深部,深部硐室围岩大变形特征给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力学特征及变形特性,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原岩应力测试、岩石微观组分分析,对深部硐室围岩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以抗让结合的原则,提出深部构造复杂区域大断面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对策。采用关键部位耦合支护控制技术+底脚锚杆+全断面锚索加强支护对深部大断面硐室进行强抗微让的强力支护方式,在葛亭煤矿230扩容泵房硐室成功应用,并对泵房硐室围岩收敛变形、锚杆索工况、离层进行了长期监测,围岩顶底板移近量仅12.5 mm,两帮内移量7.5 mm,锚杆索受力均匀,内外离层较小,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井底大断面换装硐室一次支护围岩大变形问题,基于成庄煤矿大断面硐室围岩地质力学条件和变形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从大断面硐室围岩应力分布特点和支护承载结构稳定性两方面分析了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的原因,并针对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的特征及其控制要求,研究提出在注浆原位加固提高原有锚网支护与围岩共同形成的支护承载结构完整性和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全长预应力锚固强力锚索增强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的技术方案,对成庄矿井底大断面关键永久硐室进行二次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为8mm,底鼓为13mm,有效控制了硐室围岩的大变形。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下煤矿深部支护难题,立足于服务年限长的大型硐室,提出深部大型硐室支护控制原则:全断面均撑、耦合让压及超强防冲支护。基于壳体的优良力学性能,借鉴建筑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提出深部大型硐室壳体均撑支护控制技术:以"U型钢棚+双层链接钢筋网"并辅以混凝土整体浇筑,形成内层衬砌承重强壳体;以"浅部注浆+预应力注浆锚索+高压封闭深部注浆"形成外层围岩自承载壳体;两者组合形成沿硐室轴向的连续双层壳体结构,通过锚索高预应力张拉内层承重强壳体,在硐室全断面内提供均布预应力,实现硐室全断面均撑支护。系统分析了壳体均撑支护作用机理与技术优势,推导了内层壳体最小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及硐室稳定性判据。研究成果在千米深井唐口煤矿大型绞车房硐室进行了成功实践,对于当下矿井深部支护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重远 《现代矿业》2011,27(11):99-102,119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矿井大断面硐室及千米井筒稳定性控制已成为矿山开采的难题。为了减少硐室在贯通中对井筒的影响及破坏,减少后期硐室的变形量,结合口孜东矿贯通主井井筒工程实例,通过现场矿压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大断面硐室贯通千米深井控制爆破技术及大断面硐室“锚网索喷+滞后30 d套36U型棚、注浆”的复合支护技术,贯通及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矿井大断面硐室及千米井筒稳定性控制已成为矿山开采的难题。为了减少硐室在贯通中对井筒的影响及破坏,减少后期硐室的变形量,结合口孜东矿贯通主井井筒工程实例,通过现场矿压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大断面硐室贯通千米深井控制爆破技术及大断面硐室"锚网索喷+滞后30 d套36U型棚、注浆"的复合支护技术,贯通及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具有围岩破碎、断面大、应力大等特点,其支护维护困难.以某矿变电所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的破坏特征,分析了“喷 锚 注”加固技术的机理,并提出了“三喷+锚固+注浆”的 支 护 方 案.监 测 结 果 表 明,大 断 面 软 岩 硐 室 经 过“喷 锚 注”支护后,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08.9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09.5 mm,软岩硐室变形较小.实践表明,“喷 锚 注”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维护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的稳定,对解决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及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为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及巷道支护稳定性控制难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软岩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已成为困扰国内外工程界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控制大断面硐室群破坏问题,结合鹤岗矿务局兴安矿四水平泵房吸水井大断面硐室群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兴安矿四水平泵房吸水井大断面硐室群锚网喷+锚索+底角锚杆耦合支护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可回收树脂锚杆锚固段锚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NSYS模拟出锚固段与围岩接触面上剪应力τ和正应力σ的分布曲线和相应数据,得出该锚杆的主要锚固作用发生在锚固段的深部;锚固段底部处于挤压膨胀状态,由库仑准则可知,接触面上正应力提高了锚固段围岩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2.
锚杆受力演变机理及其与合理锚固长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掌握锚杆受力演变规律,为确定锚固参数提供依据,对锚杆受力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锚固体第1、第2临界变形概念;揭示了锚杆轴向锚固力随着锚固体变形而演变的三阶段特征,即锚固力强化变形阶段、锚固力保持恒定的变形阶段和锚固力弱化变形阶段.变形小于第1临界变形时,锚固力随变形量而增强;变形量介于第1、第2临界变形之间时,随着变形增加整体锚固力保持最大而黏锚力分布发生转移;变形量大于第2临界变形后,锚固力随变形增加而衰减;第2临界变形量与锚固长度成正变关系,不同变形特征的巷道应采用不同的锚固长度,使锚杆在围岩变形过程中尽量保持在锚固力演变的第2阶段;提出了确定锚固长度时应考虑巷道变形量大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周廷 《煤矿机械》2012,33(5):163-164
顺槽巷道机械锚固装置的研制,为在井下救援的设备提供一个可靠的锚固点以及充足的救援能力,使工人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对井下设备进行快速救援,提高了救援效率和工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膨胀锚杆的锚固性能。这种锚杆不仅可以用于硬岩,而且还可以在不适合其它锚杆的条件下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提高围岩力学性质、为围岩提供约束以及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对全长锚固锚杆的锚固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长锚固锚杆能够快速增阻,有效地结合了围岩自身的强度,增强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煤矿机械》2016,(5):157-159
介绍了我国锚杆支护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当前锚杆支护的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使用的三大锚杆钻机的研制现状,并介绍了维护与保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巷道围岩现状调研,确定了适宜的支护原则:中等支护强度原则、预紧力及预紧力扩散原则和及时支护原则。依据大厚度锚固板理论和整体锚固结构理论制定了合理有效的锚固支护方案,支护效果甚佳。现场矿压监测发现旧巷具有变形小,短期即可稳定,锚杆(索)受力小,锚固结构仍有较大承载潜能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浅谈掘锚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锚杆支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掘锚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关键。简述了目前研究掘锚一体化技术的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关键技术,以及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在掘锚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田国全 《建井技术》2005,26(6):10-12,28
水泥锚固剂是锚喷支护的重要材料之一.在施工现场不具备检验水泥锚固剂实物质量条件时,可以将它加水调成合适稠度的浆体后团成圆球,通过观察其凝结、发热,以及强度上升过程中的表观现象,大概判断出初、终凝时间及30min时的强度,从而估计出能否达到拉拔力要求,以便做到在安全上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