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NPN型半导体致冷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导体致冷结构,并对其致冷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由于与晶体管结构相同,且工作在放大状态下,因此这种半导体致冷具有控制功率小,灵敏度高等优点,同时其制造工艺还可与集成电路相兼容。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三种半导体致冷电对金属化系统的拉伸强度,其中铋-镍-锡金属化系统与半导体致冷材料粘接强度最高,超过原始棒状材料的拉伸强度,它是半导体致冷器电对的最好的金属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自由电子气体作为可逆Carnot循环的工作物质,在求出了其基本热力学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此循环的效率和其逆循环的致冷系数,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了Carnot定量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理想的可逆卡诺机热效率公式η=1-(T_2)/(T_1)和致冷系数公式ε=(T_2)/(T_1-T_2)的形式推广到更为一般的非卡诺机,为计算一般可逆机效率提供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5.
电站水处理系统中的样水恒温系统是保证所测水化学成份可比较性的重要系统。用微处理器作为智能控制器、半导体致冷(致热)器作为控制执行部件和 PWM 方式工作的高效输出放大器,构成样水恒温系统.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就此新型系统的设计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致冷器在两级热串联下工作状态参数的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两级热串联半导体致冷器于小型冰箱时,其工作状态参数(致冷量、功率、冷,热端温度、冰箱内温度等)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及程序框图。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对半导体调温座椅应用与电动汽车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讨论,指出提高半导体材料的优值系数和优化设计热端的散热系统是研制半导体调温座椅的技术关键,介绍了几种性能较好的半导体制冷器材料,总结了提高材料优值系数的方法,同时针对半导体调温座椅的工作特点,提出可采用液体循环冷却技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了等焓与等熵绝热膨胀致冷原理,并讨论了在两类膨胀原理基础上设计出的各种膨胀致冷元件,在提取天然气液烃中的相互关系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种新的致冷效应——膨胀接触蒸发致冷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致冷效应的规律,提出了计算方法,研制了新型水喷射制冷装置。这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护方便、造价低廉及制冷效率较高等优点,可供水利水电及其它工业部门采用,  相似文献   

10.
磁致冷材料及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磁致冷是一种把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应用于制冷领域的新技术,它具有高效、节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可作为气体压缩/膨胀剂制冷的替代技术,受到世界各斩普遍重视,本文概述了磁致冷原理、材料、室温磁致冷技术及磁致冷模型机的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及其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导体致冷器件制作的小型冷暖箱,具有电路原理简单、制冷制热转换方便、运行可靠、环保性能好等优点;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实用的控制电路,使冷暖箱的性能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热电制冷循环最佳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应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在热电制冷循环中获得最大制冷量、最大制冷温差和最大制冷系数的条件并给出了按最大制冷量和按最大制冷系数两种不同要求设计制冷器时最佳特性参数的选择原则及其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建立包含直线过程的热声制冷微循环模型,简要描述了热声微循环过程.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分析此模型的循环最优性能,求出了包含直线过程的热声微循环吸热与放热的临界点、循环的制冷量、制冷率及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并由数值模拟得出热声制冷微循环中,制冷量、制冷率以及制冷机性能系数与直线过程压强比和等压过程体积比之间的特性关系. 结果表明:制冷机的制冷量随着等压过程体积比的增大而增加;等压过程体积比给定的条件下,直线过程压强比越小的制冷机获得的制冷量就越大;适当的压强比或体积比可以有效的提高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氟里昂蒸喷制冷系统,提出了压缩增压氟里昂蒸喷制冷系统。对系统中主要部件喷射器最大喷射系数的计算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在此程序与氟里昂热力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对两种氟里昂蒸喷制冷系统用于空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压缩增压氟里昂蒸喷制冷系统比传统系统的喷射系数及性能系数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某商用建筑真空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相关参数测试,在平均辐照强度约为614.2 W/m2的照射条件下,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可达45%,8 m3蓄热水箱经过4 h的加热后,共吸收653 MJ的热量,水箱温度从63.8 ℃升高至80 ℃以上,达到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驱动热源温度. 实验表明,该系统采用吸收式制冷来利用太阳能余热的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利用TRNSYS软件搭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预测分析了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实验当日辐照条件下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该吸收式制冷系统在无辅助热源的条件下,可稳定运行5 h,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平均值为0.66,平均制冷量为9.41 kW,对其他地区将太阳能余热用于吸收式制冷的可行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实验人员能第一时间监控其感兴趣的无量纲参数的变化情况,提高实验效率,开发了制冷实验无量纲参数实时处理系统(DLRT).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2个主要部分.硬件设备采样速率快,分辨率高,并且采用高速微型计算机对数据采集主机进行远程监控.软件平台具有多种运行模式,能适应制冷实验过程当中的不同需要,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驱动制冷空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驱动制冷空调技术主要分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及光化转换等3种方式.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制冷及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等方法的原理、组成特点和研究现状与进展.简要分析了太阳能光电制冷和太阳能光化制冷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及光化转换等3种方式制冷方法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从系统能耗、系统初投资以及推广应用等角度探讨了太阳能用于制冷空调的前景与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常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技术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蓄冷装置及其冰蓄冷系统,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建立了相应地数学模型并对该蓄冷装置及其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这种新型冰蓄冷系统具有比常规冰蓄冷系统蓄冰时间短、运行能效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制冷系统中,隐性故障因故障现象不是十分明显而难以及时被发现,致使系统带故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制冷系统极易发生的5种隐性故障,总结出5种隐性故障的压力、温度变化特征,提供了判断隐性故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