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30)
本文通过全面描述由政府主导出台的北京市"一街一社工"的社区服务模式,对由政府主导的专业社区工作服务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专业化的大背景,分析此种模式下的专业社区工作服务开展,立足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反思,以探寻政府主导下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社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项目"是民政部与亚洲基金会公共合作基金项目,本刊在2010年第三期曾介绍过该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本文以"培训"为切入点,分析总结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以供启示与借鉴。社区灾害教育培训的紧迫性近年来中国灾害频繁发生,且损失惨重,社会对灾难的关注程度大为提高,志愿者、非政府社会组织积极踊跃参与减灾行动,政府也非常重视。但相比较大灾、巨灾发生后的举国应对而言,对中小灾害的灾前防治,地方基层却显得比较薄弱,尤其是社区层面的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240-2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心理和精神疾病。G社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除了以上的情况以外,此社区还属于回迁社区,在改变了原来长期的院落式生活之后,"空巢老人"的现象更加的严重。由此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来说,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困境。我们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G社区空巢老人大部分属于务农为生,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在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时会有一定的排斥。二是G社区长期的积累的问题,老人们缺乏合适的交流技巧。三是在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会遭到家人的反对,具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本文旨在分析G社区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社区和社会工作源于上世纪初社会学学科的引入,两者都是西方舶来品,也是早期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许多社会学老前辈围绕着社区和社会工作这两个焦点对中国社会进行研究和拯救,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例如晏阳初的定县实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等,这都是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的典型代表.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社区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目标,社会工作也成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方式,这两个词已经纳入政府管理的视域.本文的研究主体是商品房住宅社区,研究其本质和特点,围绕着转型期商品房住宅社区的发展困境展开讨论,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商品房住宅社区有机团结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手机等数据终端的不断便携式发展,新媒体这一新形势的传媒方式进入大众的视线。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我国一种覆盖面积广、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新兴传播方式。社区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中与大众接触最多的工作方式,使用新媒体作为一种互动的手段能够极大地拉近社会工作与大众的关系,也能够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但社区社会工作在新媒体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针对新媒体使用中运营者素质不同、新媒体的内容单调且官方等问题进行了简单表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家庭功能弱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一个凸出的社会问题。文章在简单分析我国空巢老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空巢老人的三大主要问题,借助社会工作视角,从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面阐述了缓解空巢老人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高校作为一个由数万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组成的大社区,是社区社会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应被专业社会工作者所忽略。这里有很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大学生,致力于投身公益事业。他们并不知道慈善商店和社会企业的概念,不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但是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慈善和公益的本质。本文通过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THANKS CLUB社团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访谈研究,以及对"爱心跳蚤市场"项目的跟踪,了解目前高校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发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聚焦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地区小学儿童,以"流动教室项目"为研究对象,是针对处于第三圈层的成都市金堂县、彭州市贫困地区四所村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行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呈现三个主要特征: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为学生一般性需要回应;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小组工作为主、社区工作为辅;社会工作介入形式为轮换式接力服务。同时亦对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讨论:远郊农村经济社会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内容的适配性;远郊农村教育现状与学校社会工作功能的适配性;西部社会工作资源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9.
混合居住被认为是解决当下居住分异加剧的重要手段,全面剖析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空间与社会效应,能透彻理解混合社区的价值和问题,为混合社区的建设、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苏州古城"环秀—察院场"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自下而上"形成的混合社区在居住、就业、交往三个维度的社会空间特征和社会影响,得出该模式具有庇护和支持的双重特征,对社区的包容与活力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会引起物质空间极化、邻里关系恶化、社区价值埋没等负面影响。该模式的局限性源于"自下而上"不可控的特点,提出模式良好运行需要以功能齐全、形式多样、条件良好的物质空间为基础,注重对混合的对象、速度和尺度的引导和控制,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工作和时间沉淀等非物质空间手段的协助。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7,(8)
当前城市面临着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如何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并在灾后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文章以日本神户六甲道车站北地区的灾后重建为研究对象,系统地从环境、制度、个体和社会四个方面剖析了其提升社区韧性的过程,提出了实行"土地区划"政策、建立多元参与机制、注重灾害管理教育和引入社会住宅的韧性社区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防灾型社区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