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3,(21)
针对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通过对打工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的法理探究,以及对大学生打工行为性质的法理辨析,认为在校大学生由于身份特殊,不应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认为大工大学生与雇主之间形成的是一种雇佣劳动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应当适用民法的调整和保护,并进而对打工大学生在校外打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使在校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3)
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愈演愈烈,大学生实习的现象出现普遍化和低龄化的趋势。但是,社会上广泛存在侵犯实习大学生合法劳动权益的现象。本文一共分为五章,逐层深入。先从一则实习工伤事故引出大学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现状的严峻及本文欲讨论的重点;第二章分析大学生实习的相关定义、梳理了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者身份的理论争议;第三章着重阐述大学实习生最低薪酬标准的适用问题;第四章侧重于大学实习生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最后,本文提出如何构建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
劳动作为我们安家立命之本,劳动对于我们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发挥着不可小觑之作用。通过劳动的输出,劳动者获得报酬用以维系生存及物质之需。通过劳动的输入,企业、单位得以正常的运转。劳动权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它不仅体现于由《宪法》对之加以保护,同时贯穿在《劳动法》予以细具体化维护。然而,近年来过劳死事件不断显现,引起人们对过劳死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法律缺少对过劳死的法律规定,故劳动者过劳死后,如何对权利救济成为一个难题。鉴于此,笔者展开对过劳死进行探讨,试论如何将之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在校大学生能否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在法律上尚无明确规定,且司法实践和学界都尚无定论,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推进,学生伤害事故频发,由此产生纠纷不断,在一定程度上有碍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相关法律困境为出发点,针对学界有关否定在校大学生"劳动者"身份的观点和理由,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顶岗实习相关法律关系及地位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立法完善、司法实践及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近年来,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损害事故频发,而我国没有关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导致大学生在遭受人身损害后维权无法可依。首先,通过对"大学生实习"的现实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实习大学生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原因。其次,将实习大学生人身损害的原因分为两类,根据《劳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具体规定分别作出解决方案。最后,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从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劳动法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关系史的巨大进步。劳动法从其产生时起便肩负起保护劳动者利益和对社会利益关系进行调节的使命。中国劳动法具有与其他国家劳动法相似的理念,但由于国别差异,我国劳动法有其自身特点。中国劳动法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劳动法理念内涵,这是由不同时期历史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157-158
通过对现行劳动法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法律的局限性,我国的劳动法并不能全面的将劳动者的利益纳为强制性规范的范围内,劳动法的真实效应也未能充分得到发挥,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劳动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不能清楚区分强制性规范、公共政策条款、自我限定规范的界限因而出现了混用的现象。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理清劳动者与劳动者权利的关系就必须充分分析劳动法体系系统,深刻认识强制性规范的含义。从这一角度出发,本篇文章首先从概念上对强制性规范概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劳动法上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劳动法上的强制性规范做出了解释,旨在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增强劳动法的适用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实行统一保护,这种无差别的劳动保护方式引发了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对劳动者保护的实际需求。尽管我国部分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的劳动者进行保护,但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本文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对劳动者的分层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企建制,改革原用工制度,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院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法律形式确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并依法按照劳动合同条款约束双方的行为,有序地进行生产、工作及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全国人大近期先后出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重要法律。这三部法律对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其他相关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加深对《劳动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学习理解,编辑部请本刊法律顾问梁开业律师,就两法的重点内容进行点评。以下是梁律师点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