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3,(7)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人权的保护。在我国刑法中多处体现的是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但是公民个人的信息却在此之外。本文对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主体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6)
公民个人信息受我国刑法保护,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浏览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会造成公民财产损失,也对公民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内容,分析了当前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现在,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了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是,在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迸发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当前,计算机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而计算机网络信息若是被泄漏,就会给国家、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也会发生泄漏。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黑客等安全隐患,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4)
作为一项对于人身保护而言十分重要的权利,正当防卫是所有公民在我国普遍享有的一项刑法上的权利。这项权利所设立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有奋起反抗而不被刑法追责的权利,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保护国家、公众以及本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或者最小程度的受到侵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暴力性犯罪中由于正当防卫中的适时性这一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比对与衡量,致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当防卫对公民权益的有力保护。本文从正当防卫的适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正当防卫适时性司法完善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在暴力犯罪中如何适时的进行正当防卫行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分为三种类别,即安全性信息、识别性信息及关键性信息,分别受不同模式的刑法保障。在我国刑法中,公民的识别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一旦被侵犯,就可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关键性信息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所以受刑法中"隐私权"的保障。法益是法律保护的利益,是刑法核心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刑法需要划分出合理科学的区域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形成整体并有规模的体系,填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漏洞,确定科学合理的刑事判定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如今是一个不断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的更新虽然便利了公民生活的同时,却也会使诸多公民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暴露的隐患。于此,在不断推进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已然成为了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从而,如何从刑法角度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于此,本文探索出刑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方面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5)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其匿名性、离散性、广泛性与即时性的特征也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对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构成了新的威胁。我国《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8月通过,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增加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条款,构建了以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规制为中心的网络秩序刑法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互联网+"时代,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日益迫切。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需要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等多个角度共同出台一些具体措施来进行约束,这项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由于社会理念、信息行业、科技水平以及立法内容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一直不够迫切,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方面还明显欠缺。本文通过对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对国内外的个人信息立法现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获得了对我国开展立法工作的启示,提出了加强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可行性对策,从而期望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也希望这些对策建议有利于推进我国互联网社会信誉体系建设和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形成良好个人信息安全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立法保护,他们成功的立法模式也给我们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了方向,尤以美国与欧盟的立法模式最具参考性。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与欧盟两种立法模式来综合评判这两种模式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借鉴意义,然后就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与相关制度构建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并确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纲领性地位,以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如何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刑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8)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为了尽可能的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应该从民法入手,对民法中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并且从中找到个人信息权益民法保护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信息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因此,收集、流通以及处理个人数据在技术性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变得越发简单,这就导致了个人数据信息被不正当收集或者恶意利用的可能性变大。与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愈发猖獗之现象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尚没有形成完备的刑法保护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公民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依然较弱。本文将探讨公民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阐述个人信息的特点,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现状在和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内涵及订立"情节严重"的标准进行分析,从完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解释两方面着手,相互配合补充,以达到促进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3)
作为一项重要刑法罪名,强奸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也是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条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观念与犯罪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有效界定强奸罪,厘清犯罪构成要件,对于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刑法强奸罪进行完善,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刑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证作为重要章节凸显出来,这说明了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十二五"规划指出,要通过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安全可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及时跟进信息安全的建设,从源头和过程中加强防范,守卫企业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会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使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基于此,本文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对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立法部门需要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内容、丰富司法救济方式、完善刑法中犯罪主体的范围,从而提升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公正性及权威性,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燃气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了燃气行业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企业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此理论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燃气行业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方法;最后以北京燃气为例,对燃气行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法进行了实践和应用,分析并总结了燃气行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3):149-150
物联网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是拉动信息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物联网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联网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信息安全的部分。本文从物联网信息安全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以期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在国家治理和公民行为约束中发挥了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在我国的刑法规定中,正当防卫是法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国民触犯刑法的行为的界定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行为的界定,在社会范围内都有比较广泛的关注,是正当防卫相关制度的核心参考内容。正当防卫的限度与公民生活以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刑法中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值得政法界相关从业人员关注和探究。基于此,本文从刑法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意义着手,首先简要阐述了国家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相关概念,随后分析了当前阶段,司法判决中对防卫人正当防卫行为进行分析和认定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笔者根据当前状况探讨了刑法中认定正当防卫限度的具体策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所接触的信息逐渐被全面地收集和利用。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地提升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空间,为网络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但是在进行大数据应用的同时,个人的信息安全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比较容易出现个人信息的泄露。为了更好地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笔者对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和收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合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法律保护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针对性对策,希望逐步提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8):208-209
我国刑法中没有期待可能性这一概念,但是确实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些规定都与期待可能性所发挥的功能所吻合。在具有中国特色刑法体系框架中,期待可能性是刑事责任中评价刑事责任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期待可能性也十分符合我国刑法保持"谦抑性"的理念,就像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所说"期待可能性正是对在强有力的国家法律规范面前喘息不已的国民的脆弱人性倾注刑法的同情之泪"。此文就期待可能性的原理并引进、适用于中国刑法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