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使用功能的大空间建筑大量出现。大空间建筑具有跨度大,空间高度高,使用时人员高度密集等特点,在发生火灾、骚乱等紧急事故时,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文章对大空间建筑内部的人员在火灾场景下的安全疏散进行了研究,运用火灾及疏散计算机模拟软件FDS+EVAC,设定典型火灾场景,动态模拟火灾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对内部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结合大空间建筑人员疏散设计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提出此类型建筑疏散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高度的变化和风格作用的多样化,建筑火灾的发生越来越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众多事故中火灾烟气对人的安全疏散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研究烟气的蔓延规律及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火灾烟气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于烟气研究几种重要研究手段的发展,并简述了对烟气蔓延及其成分研究重要进程。最后分析了对火灾烟气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大型公共建筑物中,经常会出现火灾等突发情况。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将人员及时、安全、高效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是疏散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高层建筑防火规范,采用“2-4”model与AHP结合构建了具有5个准则层指标和28个指标层指标的人员疏散影响因子评估体系,研究得出“疏散人员”与“疏散环境”为两个主要影响应急疏散能力的因素,对于预防大型公共建筑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直走廊是人员行走的主要通道,也是火灾时人员逃生的必经之路。因此,探索出适合长直走廊的排烟口布置方式对控制烟气在走廊内的蔓延、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南昌市实际,采用实验模拟方法对顶部风机排烟方式、侧面风机排烟方式下走廊烟气的流动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部风机排烟方式最有利于走廊的排烟,烟气层温度最小、走廊能见度最高;挡烟垂壁的挡烟作用使得烟气蔓延至走廊尽头的时间延迟大约10s,因此,加设挡烟垂壁有利于走廊排烟;侧面风机排烟方式下,烟气层温度较高,走廊下部烟气层对空气的卷吸作用显著,不利于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5.
狄建华  陈方兼 《广州化工》2013,(16):245-248
采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对某化工厂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情况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化工厂区快步跑在Steering和SFPE两种模式下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分别为290.38 s、335.53 s;正常行走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分别为476.38 s、501.83 s;熟悉场所黑暗中行走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分别为673.63 s、713.45 s。找出人员安全疏散的制约因素,提出提高人员安全疏散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高层正在逐渐增多。在高层建筑中,防排烟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将烟雾排出或将烟气隔绝在外,避免给人们造成伤害,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本文从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中不足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合理化设计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给高层建筑防排烟的设计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高层宾馆客房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分别模拟火灾后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和空调系统转换为排烟系统时,火灾烟气的发展情况,结合人员疏散的规律,对此类建筑物人员疏散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一栋栋高层建筑伴随着GDP的腾飞拔地而起。因此,研究和分析高层建筑在火灾情况下,电梯防烟、供电、防护等系统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电梯进行安全疏散的利与弊,具有非常实际的研究价值。本片文章,通过分析以往高层建筑成功疏散的实例,提出来火灾情况下人员利用电梯安全逃生的可行性,并对利用电梯进行安全疏散提出了相应的软、硬件改进措施。研讨结论将有助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内运用电梯开展疏散。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渐增多,承载的人口愈加密集,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安全疏散作为降低火灾危害的主要措施,其设计应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与高效性。传统的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是借助楼梯完成的,但此措施受时间的制约,难以及时、有效、安全地疏散人员。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电梯辅助疏散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根据普通电梯疏散的危险性,提出了改进电梯安全性的对策,旨在提高高层建筑人员电梯辅助疏散的效果,尽量减少因火灾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杨欣 《江西化工》2014,(4):52-55
以某大型物流交易中心为研究对象,对类似大型建筑在人员安全疏散、防火分区、防排烟等方面存在的设计难点及采用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介绍,通过火灾场景分析、火灾蔓延及烟气流动状态分析和人员安全疏散分析对采用的消防性能化设计进行介绍,为解决类似大型建筑消防设计的困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排烟量的确定是防排烟系统合理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κ-ε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不同排烟量以及相同排烟量不同排烟口数量情况下走道的烟气状态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满足最大安全疏散时间时,其走道人眼特征高度1.5m处的烟气的温度以及浓度,得出每平方米排烟量72m^3/h为此典型高层建筑的最合理机械排烟量.且当排烟量不变时,可通过增加排烟口数量来更好地控制走道的烟气状态,为防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期间疏散通道内烟气温度场分布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热平衡差分方程,分析烟气与建筑物墙体的传热过程;建立烟气与空气混合的数学模型,分析烟气在高层建筑横向通道内的扩散过程.通过算例分析了烟气温度与扩散时间和疏散通道长度的变化规律,在烟气扩散过程中烟气温度变化受火源烟气发生量的影响较大,而受建筑墙体与烟气热交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建筑火灾烟气扩散领域的研究和成果,指出了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并提出了采用分区模拟的手段来实现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扩散的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4.
姚长春 《江西化工》2016,(4):116-118
本文以某商场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Pathfinder对比研究了改造前后建筑内人员疏散效果,分析了背向疏散走道在人员疏散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背向疏散走道不仅会增加人员疏散运动耗时,而且当走道被起火房间内的烟气窜入后,将进一步威胁相邻房间的人员疏散。因此,建议工程设计时应慎重考虑背向疏散策略。此外,为保证人员安全,本文针对改造后的工程方案,提出了相关技术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矿井火灾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造成的事故不在少数,而CO中毒窒息是矿井火灾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了掌握火灾时期回风地点CO气体扩散情况,为制定井下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利用Ventsim可视化通风软件建立大柳煤矿三维矿井通风系统模型,选取1405采煤工作面、1405工作面回风顺槽及西翼带式输送机大巷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井下发生火灾时,产生的CO气体扩散情形,通过获得数据分析烟气扩散情况,制定相关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风烟流气体出现后,短时间内能扩散至工作面以及回风顺槽,危害性极大;主井进风巷道(西翼带式输送机大巷)发生火灾时,CO气体沿风流方向扩散,时间相对较长,且不能进入矿井掘进工作面,井下各采掘工作面人员可迅速沿西翼辅助运输大巷撤离升井,同时采用打开风门,风流短路的方式,使烟气快速沿回风立井排出,有效防止火灾造成人员窒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火灾的发生越来越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火灾当中产生的烟气成为影响人们安全疏散的最大威胁。因此,为便于预防和控制火灾烟气,对建筑火灾烟气危险性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虽然公交车火灾未成为常态化、但每年都会发生,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本文简述了公交车火灾危险源及应急对策,为了避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分析火灾危险源、研究应急措施等,确保公共交通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是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为在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提供照明,由各类消防应急灯具及相关装置组成。本文以设计图纸消防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为契,对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专家对影响疏散路径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选取最优疏散路径进行了分析,但对人员分配同疏散路径选择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火灾疏散为背景,计算人员疏散所经路径的当量长度,建立以当量长度Lij为参数的人员数量分配模型,通过Anylogic对火灾后随机逃生与规划疏散路径两种情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根据疏散当量长度,合理分配疏散路径人员数量;疏散瓶颈位于图书馆二楼出口位置,人流密度最大;规划疏散路径下人员数量分配与随机逃生情况相比,250s安全疏散时间内可增加21人逃离火灾现场,人流密度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身边又增添了许多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一般坐落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火灾是高层建筑的克星,如果修建时设计的疏散线路有不合理现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本文以高层建筑的现状为基础,详细讨论安全疏散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