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7)
我国现代刑法相较于古代刑法的进步性之一在于将罪责自负确定为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罪责自负,也就是个人责任,即是一种与连带责任相对应的责任形式,简言之就是谁犯了罪就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刑罚评价的对象只能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刑法"一刀切"式的模式划定的14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难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增多的趋势,笔者认为,面对未成年人身心成熟加快的社会现状,我国应当将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至12周岁。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未成年人本身、刑罚的效果和目的、刑法修正的趋势四个角度表明当前我国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6)
刑法的制定目的是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政治统治。刑法有具体条例明确规定何种行为及其所负刑事责任,能够有效约束个人行为。刑法深入阐述了民主与法治的根本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思与延伸。随着时间的发展法条不断增加。刑法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修正,这意味着原有的法律不具有完善性。只有通过更正修改才能够确保刑法的规范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法律的形成与应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作为一个法制化国家,在发展中事事以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实施准绳,宪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根本大法,其主要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刑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中是对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等方面的相关律法。但是其在建设与应用中由于所涉及范围领域较为广泛,实际覆盖内容较多,对其的理解需要通过常识化的解释实现,基于此,本文对刑法解释中,所使用的常识化方法进行研究,帮助大众加强对刑法的深入理解与基础掌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4)
我国刑法中,"故意"要求为行为人对社会危害性认识提供了一个积极要素,而认识错误则成为了阻碍故意成立的消极因素。在经济刑法的领域中把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罪名成立标准的情况下,还要重点关注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错误之间的关系,而行为人则可以通过证明自己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发生认识错误,就可以适当的减轻刑事责任。基于此,本文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探索社会危害性,以及大陆系法中违法性认识,再从我国刑法的层面上来对社会危害性认识与大陆法系的违法性认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
社会发展飞速,法律体系的构建也开始步入正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开始引用刑法交易学体系和一些域外法律解释,促使我国法律部门向着实用化、理论化发展。如果希冀刑法解释及其刑法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当代法律工作者必须要对其应用规则进行深入了解。从特定角度上看,刑法解释由多种要素构成,历史解释、文义解释、目的解释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解释的实施离不开规则的制定,要想这些刑法解释能得到更好的诠释,解释规则应运而生。在本文中,我们就来谈一谈刑法解释规则是如何运用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
当前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主要是指年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我国刑法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免于刑事处罚。从本质上讲,犯罪与刑事责任两者之间有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内在关系。如何合理有效、科学准确的追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特别是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界定和划分上,法律体制不完善,立法、司法活动中对刑事责任的界定模糊不清,存在明显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网络空间犯罪当中的中立主体犯罪帮助行为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的犯罪形态。但是由于网络空间中犯罪主体与犯罪帮助行为主体之间不需要进行约定合谋,因此无法完全使用传统司法层面的共同犯罪责任认定方式。对于后续的《刑法》制裁体系和法律规制标准建设,应当对原有犯罪责任认定中共同犯罪进行特殊情节补充,同时依托《刑法》兜底罪名形式,对中立主体实行的犯罪帮助行为进行进一步责任认定,引导网络服务提供平台坚守底线,认清共同犯罪的司法刑责,提升监管力度,打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未成年犯罪是整体刑事犯罪中的重点内容,受到我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的刑法规范中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未成年人因为心智发育不健全,加上叛逆与盲目的行动特点导致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追究不能与成年人完全一致。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理念为从轻从宽,本文对我国刑法中从轻处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刑法中未成年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司法部门正确判断未成年人犯罪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8):208-209
我国刑法中没有期待可能性这一概念,但是确实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些规定都与期待可能性所发挥的功能所吻合。在具有中国特色刑法体系框架中,期待可能性是刑事责任中评价刑事责任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期待可能性也十分符合我国刑法保持"谦抑性"的理念,就像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所说"期待可能性正是对在强有力的国家法律规范面前喘息不已的国民的脆弱人性倾注刑法的同情之泪"。此文就期待可能性的原理并引进、适用于中国刑法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