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玎玎 《山西建筑》2009,35(13):353-354
指出儒、道、佛思想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要构成要素,通过详细论述儒、道、佛三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三者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自汉代以来.中国的治国模式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德教为主;德刑相济。”古代的一些开明统治者把儒家思想用在对人的思想教育中。以引导人们自觉的接受统治者的统治。再对人们的日常管理上倡导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官员进行管理,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老百姓,则注重与民休养生息,不去过多的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而通过建立法律制度对反抗者进行惩罚,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把儒、道、法三家思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教化、文化、生态——多元思想融合的宋代公共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坊市制向街市制的变革,促使城市空间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推动了民众游赏的蓬发,为宋代公共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统治思想下形成的教化、文化、生态思想融合的宋代公共园林。为传承中国古代优秀造园思想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对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特色城市公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4)
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中,尽管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很多法律思想都来源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但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却始终影响着我们的法治进程。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儒家主要的三个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为政以德"、"仁政"以及"隆礼重法"等主要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和当下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山水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画种,在中国艺术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艺术的思想源泉,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分别从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丽娟  井渌  蔡明明 《山西建筑》2011,37(25):13-15
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思想的价值取向:儒、道、释"天人合一"思想与环境模式"风水思想"进行了辨析,并探讨了在其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规划中,关于实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的智慧,这将为我们提供思考生态问题的新视域,以及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产生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207-208
王人博先生在《法的中国性》一书对于法律及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从儒家经典中由水的观审而体现的法的公平正义的思想到近代中国社会对于"民主"一词的讨论和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再到建国之后对于宪法的修订及完善,都在向读者传达同一个思想:中国是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的,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法律思想。这不论对于统一当下的争论,还是展望未来我国的法治发展建立属于本国的法治体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旭佳 《华中建筑》2009,27(7):178-181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园林结构还是表意手段上都与西方古典园林以及日本古典园林有着很大的差别。究其根源,则不可不察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对中国园林施以影响:“道”之自然为其提供形象化的基础,“佛”之自我为其提供抽象化的依据,“儒”家的中庸思想则在二者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度”,来取得平衡。中国园林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园林美学。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儒家的“允执其中”管理思想和法家的“抱法处势则治”管理思想;然后讨论管理哲学和管理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同时简要介绍了现代立体管理模式;最后重点探讨了道、儒、法管理思想在建构现代立体管理模式中的一些运用实践问题:高层管理者应以道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循道而行,宽松管理;中层管理者应以儒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动态持平各方力量;基层管理者应以法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依法管理,并简要提出应用道、儒、法管理思想时应具备权变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观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儒、道、释传统思想影响了建筑的美学观.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传统的礼制思想对传统建筑的美学观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