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研究范式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高清海先生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变革为主线,以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为起点,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新阐释,进而提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具体的人"的观念和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念。这种围绕着实践概念而展开的多层面、多方面的哲学研究,从逻辑行程上看,是从现实的具体的实践出发,进到对实践的思维抽象,再上升到逻辑的具体层次上再现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的总体,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内在机制;从历史的行程上看,充分地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自我革新的思想历程。在这一思想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高先生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留下了自己的思想足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高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新的探路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广松涉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加以融合,借助西方哲学平台试图为之提供一种不同于原苏联解释框架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视界。他的以实践第一性和关系存在论所界定的马克思人学思想,以"物象化论"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分析,以"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超越等等,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对我国当代哲学深入研究实践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6)
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历史沿革,全面细致地解析其内在所存有的基本涵义,这些涵义主要以实践性价值观、实践性世界观、实践性发展观以及实践性创新观为核心的诸多方面。而基本涵义所包含的这些方面则在客观上表征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价值导向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此基础上来强化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论和发展观,进而追求着现实化的实践创新所带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归宿的哲学,因而对于人自身的思考是它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解放问题关乎个人的幸福和人类的最终命运。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尤其是施蒂纳和费尔巴哈有关"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扬弃,形成了"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的崭新的哲学体系正式诞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的建构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卡尔·波普尔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批判以自由与历史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这一批判中,波普尔将两者简单等同。然而黑格尔与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黑格尔的自由作为真理和世界历史的实现是无限的、静态的、完成的,并囿于哲学视域中的自由,因此是整体自由的代表。而马克思的自由则侧重于"解放",关注于现实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因此是以限定为前提的现实自由,它更关注于如何实现自由,并在保持彼岸的自由与此岸的必然王国之间张力的基础上凸显自由作为一种实践的本质。马克思的自由以此区别于自由主义传统中的个体自由观念。马克思自由观作为介于整体自由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77-81
马克思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只有回溯到实践哲学的源头,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劳动为核心,研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宗教、政治等活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没有否定和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而是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自身即是目的"的实践,又包含了手段性的劳动。只有看到马克思将劳动提升为实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才能驳斥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质疑。总之,将劳动作为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在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道德责任是一个关键概念。人们通常认为,道德责任依赖于自由:只有人是自由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才负有道德责任。但是,从决定论的观点看,人不是自由的。这样便产生一个重大的道德理论问题:自由(以及道德责任)与决定论是不是相容的?一些哲学家主张自由与决定论是相容的,而另外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两者是不相容的。后者的观点通常被称为"自由论"。自由论为"不相容论"提供了经典论证,并且深入地探讨了自由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但是分析和批评表明,自由论的观点和论证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自我所有与分配正义的关系问题实质是分配正义的权利依据问题。关于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政治哲学批判有两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一是如何摧毁其正义理论立论基础的自我观念、自我所有原则,社群主义者和柯亨都没有驳倒其自我所有观念;二是资质才能的自我所有权及其对分配的影响问题悬而未决。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超越了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观点,可以摧毁自由主义的自我观念、自我所有原则的思想堡垒;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为资质才能的自我所有权对分配的影响问题提供了合理解释,超越了仅仅从资质才能的自我所有权出发,回避外部资源所有权、生产方式对分配方式的决定性影响去抽象讨论分配正义的权利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在自由全面这方面的发展的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在人的教育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最终取向。《共产党宣言》是最早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思想源泉,从这一教育思想出发,我国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新时期我们应该从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四个方面来实现这一教育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