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回流方法简便合成了非常稳定的荧光银纳米簇(DMF/AgNCs),量子产率为23. 5%。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及荧光光谱(FL)对DMF/AgNCs进行了表征。当加入苦味酸(PA)后,DMF/AgNCs与PA的苯环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从而猝灭DMF/AgNCs的荧光。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PA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 3×10~(-9)~4. 5×10~(-8)mol/L,检测限为1. 0×10~(-9)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 993 8,对P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用于环境水样中PA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现存丙酮酸(Pyruvate, Py)检测方法大都需要特殊仪器,并且受某些适用范围的影响而存在缺乏选择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荧光银纳米簇(Ag nanoclusters, AgNCs)构建纳米传感平台定量精确检测Py的方法,建立了AgNCs的荧光发射强度与Py浓度线性定量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116.714+0.306x,R2=0.991,Py浓度线性检测范围为200~1 400μmol/L。同时实验结果表明人体血液、尿液中的常见成分如葡萄糖(Glucose, GO)、尿酸(Uric acid, UA)、肌氨酸(Sarcosine, SO)、乳酸(Lactic acid, LA)等不会干扰该平台对于Py的测定。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针对性,可实现对Py含量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柠檬酸和尿素为碳源制备了碳纳米点(CD),进一步以N,N-二甲基乙二胺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改性的碳纳米点(DA-CD),并通过红外光谱对DA-CD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CD和DA-CD的吸收和荧光光谱、荧光寿命,以及p H值对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溶液中,DA-CD在330 nm和420 nm有两个吸收峰;发射波长为470 nm,平均荧光寿命为10.20 ns。随着溶液p H值由酸性向碱性变化,DA-CD的两个吸收峰的强度的比值(A330/A420)呈现非线性增大;CD的吸收光谱变化趋势与之相似,但变化幅度更大。溶液p H值由1.6增加至7.0,DA-CD在470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大溶液p H值,其荧光强度线性减弱。而对于CD,随p H值的增大,其最大发射波长从520 nm蓝移到470 nm。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银杏叶片中测定槲皮素含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敏荧光新方法。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及p H等外界条件对槲皮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β-环糊精(β-CD)4种有序介质,SDS在碱性(p H=9.12)介质中对槲皮素荧光增敏效果最好,在最大激发波长464 nm、最大发射波长542 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在p H=9.12、SDS浓度为1.5×10~(-2)mol/L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强度与槲皮素含量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14μg/m L,检出限为0.16g/L,RSD为1.56%。本方法用于4种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金纳米团簇(GSH-Au NCs)和碳量子点(CDs) 2种荧光纳米材料,分别对其进行光学、形貌表征。进一步构建金纳米团簇/碳量子点比率型荧光探针,根据Pb2+对CDs/Au NCs荧光探针的高选择性荧光增强作用,将CDs作为参比探针,GSH-AuNCs作为响应探针,利用GSH-AuNCs(580 nm)与CDs(450 nm)的荧光强度比值(F=F_(580)/F_(450))的变化情况来高灵敏度的检测Pb~(2+)含量。在浓度为20~700 nmol/L围内,CDs/Au NCs荧光探针检测Pb~(2+)的线性方程为F_(580)/F_(450)=0.008 97[Pb(Ⅱ)]+2.727 7(R~2=0.994 6),LOD=3.9 nmol/L,并对该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和检测机制进行了探究。最后将该探针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0.7%~117.1%,说明该探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特殊的结构和尺寸赋予了金属纳米团簇一系列优异的荧光特性,如荧光强度高、抗光漂白性能强、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脱氧核糖核酸(DNA)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可设计的序列而成为合成金属纳米簇的理想模板。DNA模板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DNA模板的银纳米团簇(DNA-AgNCs)、铜纳米团簇(DNA-CuNCs)、金纳米团簇(DNA-AuNCs)等。DNA模板的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探针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基于先前对DNA模板的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系统总结了DNA模板的金属纳米簇的制备、性质和在生物传感以及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DNA模板的金属纳米簇的未来发展研究重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分散均匀且超细的纳米Cr2O3粉体,以Cr(NO3)3·9H2O为主原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即PVP)为分散剂,采用两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r2O3粉体。在Cr(NO3)3浓度为0.031 6 mol·L-1的条件下,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氨水、碳酸钾和水合肼)、p H(4.8、5.2、6.5、7和7.9)及煅烧温度(300、400、450和500℃)等对合成纳米Cr2O3粉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并采用差热分析、FE-SEM及XRD等对所合成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及p H的升高,纳米Cr2O3粉体的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加。在Cr(NO3)3浓度为0.031 6 mol·L-1、以氨水为沉淀剂、p H=7、煅烧温度为450℃及保温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可以制得晶粒尺寸在20 nm左右、分散良好的纳米Cr2O3粉体。  相似文献   

8.
以单链DNA为模板、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室温下合成了粒径约为1 nm荧光铜纳米簇,并对其进行了形貌和光谱表征。探索了Cu2+浓度、DNA浓度和抗坏血酸(AA)浓度对铜纳米簇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硫脲对合成荧光铜纳米簇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快速检测硫脲的方法。该方法对硫脲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低检测限为16.479 6μmol/L,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酪蛋白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采用优化的一锅加热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一种新型金银合金纳米簇(Au-AgNCs@casein)。产物在325 nm最佳激发波长下有双荧光发射峰,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在常见离子或氨基酸存在下,金霉素(CTC)可明显增强比率型探针Au-AgNCs@casein的荧光,其结构类似物却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中制备的纳米簇可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CTC。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7,(7):1439-1443
通过超声波+磁力搅拌法,制备了GO-ATP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不同p H制备条件对GO-ATP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对GO-ATP纳米复合材料形成过程影响明显,极性环境不利于复合材料的形成;当p H为4~10时,随p H增大,GO-ATP纳米复合材料层间距增大,且含氧官能团峰渐强,当p H=10时,层间距最大,SEM显示ATP插层于GO片层中,有效抑制了GO的团聚。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7):1439-1443
通过超声波+磁力搅拌法,制备了GO-ATP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不同p H制备条件对GO-ATP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对GO-ATP纳米复合材料形成过程影响明显,极性环境不利于复合材料的形成;当p H为410时,随p H增大,GO-ATP纳米复合材料层间距增大,且含氧官能团峰渐强,当p H=10时,层间距最大,SEM显示ATP插层于GO片层中,有效抑制了GO的团聚。  相似文献   

12.
用中温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的α-Keggin结构化合物[Co(2,2'-bpy)2H2O]12[Mo12V6O42(VO4)][Mo8V8O40(VO4)]3·8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TGA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系列表征.该簇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57287(2)nm,b=2.46159(3)nm,c=0.52347(3)nm,α=76.6220(3)°,β=92.078°,γ=79.9390(4) °,V=9.1934(2)nm3,Z=2,Dc=4.642 g·cm-3,μ=4.642mm-1,F(000)=12420,R1=0.0751,wR2=0.1964.化合物中基本构筑单元为三种具有α-Keggin结构的聚阴离子簇,簇与簇之间通过配位阳离子[Co(2,2'-bpy)2H2O]2+桥连成三维结构.化合物中包含少见的六帽α-Keggin结构簇单元.并且在同一晶胞中同时存在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十二烷基改性海藻酸钠(Na Alg-Dode)在Ti O2纳米颗粒表面上的吸附,得到了稳定的纳米Ti O2颗粒悬浮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动态光散射仪(DLS)及流变仪对颗粒粒径、表面电位及其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p H下Na Alg-Dode对纳米Ti O2颗粒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和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Na Alg-Dode后,在p H=4~8内均有利于悬浮体系稳定,p H=6.3(等电点)处Ti O2颗粒的平均粒径由2.5μm降低至500 nm左右,颗粒表面Zeta电位由0降低至-40 m V左右。同时随着Na Alg-Dode的加入,Ti O2悬浮体系的剪切应力逐渐增大,表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由此推知,Na Alg-Dode提高纳米Ti O2颗粒悬浮体系的稳定机制:Na Alg-Dode分子在不同p H下能够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及疏水作用等吸附在Ti O2颗粒上,改变颗粒表面电性及空间位阻,从而降低颗粒的团聚。  相似文献   

14.
以一步合成法合成了Bi OCl纳米片,并考察了制备溶液的p H对Bi OCl晶形、形貌、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荧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所制的Bi OCl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制备溶液p H制得的Bi OCl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溶液的p H对Bi OCl的形貌、晶粒均匀性、晶面生长性能、光生电子-空穴复合能力、禁带宽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罗丹明B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溶液p H=6的Bi OCl纳米片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经可见光照射3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100%。此外,还对制备溶液p H对Bi OCl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机理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5.
以一步合成法合成了Bi OCl纳米片,并考察了制备溶液的p H对Bi OCl晶形、形貌、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荧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所制的Bi OCl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制备溶液p H制得的Bi OCl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溶液的p H对Bi OCl的形貌、晶粒均匀性、晶面生长性能、光生电子-空穴复合能力、禁带宽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罗丹明B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溶液p H=6的Bi OCl纳米片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经可见光照射3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100%。此外,还对制备溶液p H对Bi OCl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机理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6.
以含有缩醛键的端羟基聚己内酯(HO-PCL-Acetal-OH)和含有二硫键的端羧基聚乙二醇(PEG-SS-COOH)反应形成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EG-SS-PCL-Acetal-SS-PEG。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胶束纳米粒子。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来表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此外,通过DLS分别检测胶束在二硫苏糖醇(DTT)/p H=5.0和p H=7.4溶液中粒径的变化,结果证明在含有DTT和弱酸性的条件下,由于三嵌段共聚物胶束的二硫键/缩醛键断裂,使其负载有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胶束溶胀,粒径变大,药物快速释放。药物体外释放模拟结果表明,在p H 5.0、DTT/p H 7.4和DTT/p H 5.0的情况下,DOX 24小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0.07%、92.05%和95.36%,但是在p H=7.4时释放率仅为25.17%。在37℃条件下,这些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具有氧化还原/p H双重响应性的药物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浓度超标的重金属离子,探讨了一种新的荧光探针传感器检测法。利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合成铜纳米晶,然后加入半胱氨酸作为刻蚀剂和保护剂,与铜纳米晶配体交换反应合成荧光铜纳米簇,以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水样中重金属钴离子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钴离子存在时,破坏铜纳米簇,导致荧光迅速降低。在较宽的钴离子浓度范围(1~100μmol/L)内,铜纳米簇荧光淬灭程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0.970 0),其检出限较低(0.567 1μmol/L)。铜纳米簇传感器特异性选择钴离子,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检测的选择性较好。基于此,完成对钴离子的超灵敏免标记检测,且EDTA可作为钴离子的螯合剂,实现了铜纳米簇传感器的循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AA)单体引入小分子液滴正辛烷为模板的细乳液共聚体系,制备了p H/温度双重响应性P(NIPAM-co-AA)纳米微胶囊。利用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表征了纳米微胶囊的结构与形貌。并研究了AA含量对纳米微胶囊的温度响应性及p H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微胶囊具有良好的p H敏感性和温度响应性,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40~50℃之间;单体AA的引入提高了纳米胶囊对p H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发光的纳米材料,其粒子直径通常小于2 nm,接近电子费米波长,从而产生类似分子的性质,包括离散的电子态和与尺寸密切相关的荧光。由于金簇具有超小尺寸,优良的荧光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故多次被发展为荧光传感器,应用于生物成像、传感、环境监测等方面。本文将对金簇与尺寸相关的发光原理、合成方法,以及作为纳米探针应用于生物成像研究进行综述,并对金簇的今后发展趋势做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0.
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AA)单体引入小分子液滴正辛烷为模板的细乳液共聚体系,制备了p H/温度双重响应性P(NIPAM-co-AA)纳米微胶囊。利用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表征了纳米微胶囊的结构与形貌。并研究了AA含量对纳米微胶囊的温度响应性及p H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微胶囊具有良好的p H敏感性和温度响应性,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4050℃之间;单体AA的引入提高了纳米胶囊对p H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