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成为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持续性强的有效途径。学院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及师资融合等多举措并行。在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同类院校工程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夏成凯  龚道锋  田守琴 《广州化工》2020,48(13):143-145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紧贴医药行业发展,重点从药品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来探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化工行业升级转型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化工专业开展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探索和完善化工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为地方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国示范区。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就当地企业对煤炭深加工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及当地煤化工产业主导主流技术的分析,形成了课程体系,创新实践了“四级技能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深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冠名班”的培养,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实施的"2011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分析给排水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效对策。目的是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积极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特色的协同模型和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新工科建设历程及建设具体要求进行了分析。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高端化工产业规划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引教入企、引企入教、校企融合,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体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柔性化、特色化培养机制,打造产、学、研、育立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专业转型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校企合作途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顶岗实习是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层次实用型化工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急需高层次实用型化工技术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育应积极探索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品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等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教育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有效途径。本文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专业四年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目标、落实校企合作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充分肯定了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效果,并对未来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化工与制药专业共同服务于产品生产的过程工业,国内外已将二者列入同一专业类别,以促进复合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精准面向区域化工制药及其关联产业的人才需求,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以培养“宽基础、广覆盖、重实践、强能力”的化工与制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建设、创新素质培养等方面实施递进式培养模式,以实现专业内涵发展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建设目标,形成“资源内聚、人才外溢”的良好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时改革修订了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材料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输入。本文以锰资源化工发展为例,分析现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提出"双专业联合"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和"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实践培养体系,取得了可观的人才培养效果,可为校-企深入产学研协同共赢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服务需求,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以"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对接当地行业企业,构建全程共建共育的"三协同、多主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对机制的建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提前介入、三导师制、校企基地互建、校企双向互聘、企业生产线引入教学等全程共建共育措施进行阐述,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尽快满足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专业从凝炼专业定位与学科特色出发,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健全育人功能、科学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企协同机制等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精神,以期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化工类专业的高质量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专业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应用型工科院校化工与制药专业研究生的特点,探索通过多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基于思政教育的理念,从导师团队建设、课堂教学、化工实验过程、企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等多个方面实施全程式协同育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化工与制药专业高端技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新工科”为契机,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所从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务与新技术》课程教学以及相关实践和应用为出发点,根据对学生就业对应的岗位群和专业能力要求分析,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发展对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需求。围绕校企协同培育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机制和模式展开实践研究,从培育目标确立、教学实践创新、学习环境构建等方面落实举措,形成校企互融、产教一体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优势。以吉林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剖析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入手,尝试通过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建环境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