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并通过X-ray CT技术还原了超高性能混凝土试样内部的纤维网络结构,对其性能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UHPFRC的流动性能逐渐下降,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升高,且流动性能下降趋势和强度升高趋势都在钢纤维掺量超过2.0%时有一个突变点。这是由于当纤维掺量超过2.0%时,试样内部的纤维相互之间为搭接的概率急剧下降,会有更多的钢纤维网络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了普通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机理的差别,并分析讨论了掺入膨胀剂和纤维在预防裂缝的方法的优缺点,对裂缝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普通混凝土出现裂缝和渗漏问题已成为困扰建筑业的质量通病,如何控制混凝土开裂,对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及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非荷载作用产生的混凝土裂缝是由混凝土的各种收缩变形所致。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开发出多种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膨胀剂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易出现早期温度收缩裂缝,后期膨胀率落差大,导致混凝土裂缝加剧,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和强度损失等。本文以工程实践为基础,通过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优化、双掺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较系统地研究了厂C100-C150超高强混凝土的各种强度性能及变形性能,包括超高强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抗折强度,与钢筋的粘接强度,棱柱体强度,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变形模量,泊桑比等。得出了各种强度指标,变形模量及峰值应变与混凝土抗扩强度的回归关系式,深入了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游宝坤 《建筑技术》2001,32(1):18-21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许多优良性能,但其流态化和高强化也会使结构发生裂缝的倾向增大,与耐久性的主要设计目标相悖。对此掺入膨胀剂作为补偿收缩的技术措施。掺入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工程中,免蒸养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较传统蒸养UHPC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基于常规材料制备免蒸养UHPC,通过改进传统制备工序,改善UHPC基本性能,开展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抗折、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减水剂类型、钢纤维体积掺量对免蒸养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养护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早期开裂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也给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平板法约束试验,研究自然环境下不同水胶比,大掺量粉煤灰以及聚丙烯纤维对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水胶比降低,开裂明显加剧,单掺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均对早期开裂有抑制作用,二者双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唐健慧 《山西建筑》2011,37(18):71-72
分别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阐述了导致高性能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并从配合比、施工工艺、养护、掺加剂四方面提出了关于早期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季 《工程质量》2006,(12):57-57
跨越美国艾奥瓦州瓦普乐县一个溪流上的高速公路桥梁全部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构成,完全不需要钢筋。由法国三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开发的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非常优异的高强度和延展性。和其它类型的混凝土不同,这种混凝土不含粗集料,组成材料为细砂、破碎石英、水、水泥、硅灰以及少量的钢纤维或有机纤维。在艾奥瓦的桥梁中就含有2%体积、直径0.2mm、长13mm的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压缩强度高达206.85MPa,弯曲强度41.37MPa。材料还具有很高的不透过性,抗盐和氯离子的渗透性指数是普通混凝土的100倍以上。这个桥梁项目源于艾奥…  相似文献   

10.
杨刚 《山西建筑》2005,31(19):149-150
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种类作了探讨,从塑性收缩、温度收缩、自生收缩、碳化收缩等裂缝,对其成因和特点作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抑制高性能混凝土失水塑性收缩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的收缩性能,研究了钢纤维掺量为1.5%、2.0%、2.5%的UHPC在自然养护、标准养护、热水养护3种养护条件下的收缩性能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SEM)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收缩性能变化的微观因素。结果表明:标准养护和热水养护条件下对UHPC的收缩抑制作用比较显著,随着钢纤维掺量的提高,UHPC的收缩性能会降低,钢纤维掺量为2.5%时UHPC的收缩性能仍满足要求,且在热水养护中混凝土的收缩率最小;此外,加入矿物掺合料可以促进水泥二次水化,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使钢纤维与基体黏结更紧密。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与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性能混凝土获得了迅速发展.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组成与配合比有显著的不同,所反映出的收缩与变形问题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论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匡楚胜 《混凝土》2001,(1):53-56
本文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用水量的最高限值,并指出在高性能混凝土组成材料中,高效能复合减水剂所担负的重要角色,其减水率及掺量将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建议施工单位根据所使用的外加剂品种及水泥品种,考虑影响用水量的诸因素,建立外加剂减水率与掺量的关系式,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4.
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瑜  周士琼 《四川建筑》1999,19(4):10-12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高强已不再是混凝土的首要指标。而越来越地强调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的统一。本文着重介绍粉煤灰混凝土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探讨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社会经济意义、性能、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工作度、强度和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不同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工作度和强度影响的基础上,参照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ASTMC),进行了国产、进口钢纤维以及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弯曲荷载一挠度全曲线试验;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国产及进口钢纤维以及混杂纤维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弯曲韧性指标和剩余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类型和掺量均为影响混凝土工作度、强度和弯曲韧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对其和易性、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等指标进行测试,确定最佳掺量。通过分析机理,说明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上述指标的影响,并介绍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斯凤  孙伟  张云升  李刚 《工业建筑》2002,32(6):1-3,11
采用天然细集料、掺加高达 6 0 %的外掺料 ,在热水养护和高温养护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最高抗压强度达2 0 0MPa、抗折强度为 5 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护制度下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市政工程用的井盖 ;结果表明 ,用这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制作的井盖具有轻质、高强、高韧性 ,使用安全方便 ,造价低廉 ,且无回收价值的特点 ,完全可以取代铸铁井盖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4,(3)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铁路的施工中得到了普篇的应有,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兰新二线大风、高温、严寒、干旱条件下施工确保高性能混凝土不裂缝,提出了很高的技术和施工要求,不断的总结,认识到采用正确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可以大大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  相似文献   

19.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研究了厂C100~C150超高强混凝土的各种强度性能及变形性能,包括超高强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抗折强度、与钢筋的粘接强度、棱柱体强度、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变形模量、泊桑比等。得出了各种强度指标、变形模量及峰值应变与混凝土抗扩强度的回归关系式,深入了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混凝土与超塑化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的性能,在我国应开发和推广的高性能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应用,以及使用超塑化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应掌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