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辽宁化工》2021,50(2)
在目标河段进行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对采集样品进行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质量分数的测定与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有机指数法对该河段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探讨河流底质营养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目标河段表层沉积物中OM、TN、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0%、564 mg·kg~(-1)、338 mg·kg~(-1),说明河流表层沉积物中OM、TP质量分数较低,TN质量分数较高;污染评价指数显示,表层沉积物中存在一定的氮、磷污染风险,有机污染较轻,但存在一定的有机氮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大荔冬枣中钙、镁、锌、铁、铜、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荔冬枣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Ca 181.42 mg·kg~(-1)、Mg 149.53 mg·kg~(-1)、Zn 6.29 mg·kg~(-1)、Fe 16.84 mg·kg~(-1)、Cu 2.17 mg·kg~(-1)、Mn 1.52 mg·kg~(-1),相对标准偏差在0.01%~2.2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77%~104.33%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冬枣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为例,在对两条河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磷赋存形态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磷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山下河和九山外河的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当初始磷浓度小于0.2 mg/L时,山下河仅在2013年7月份时沉积物处于释放磷状态,九山外河在2013年4个月份时沉积物均处于释放状态;两条河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着初始磷酸盐-磷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当模拟初始磷酸盐-磷质量浓度达到20mg/L时,九山外河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在2013年10月份(0.988mg/g),山下河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在2013年1月份(1.976mg/g);两条河沉积物在15~20h内达到对磷吸附/解吸平衡点,而后趋于稳定。在模拟状态下,山下河表层沉积物平均吸附速率为0.06mg/(g·h),九山外河表层沉积物平均吸附速率为0.02mg/(g·h)。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闭库尾矿库无覆土植物修复的可行性,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德兴铜矿尾砂库0~60 cm剖面中Cu、Zn、Cd、Pb、Ni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尾矿库无覆土植物修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4~#尾矿库中Cu、Zn、Cd、Pb、Ni的含量分别为743.64~1 050.96 mg·kg~(-1)、33.27~51.76 mg·kg~(-1)、3.96~7.73 mg·kg~(-1)、20.17~75.43 mg·kg~(-1)、24.62~49.47 mg·kg~(-1)。数据显示,Cu、Cd含量都超标,除Cd与Ni外,尾砂土壤其他重金属含量逐渐上升。4~#尾矿库的生物修复可以1~#尾矿库的修复方案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超声提取法从土壤和沉积物中萃取出两种丙烯酸脂类物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羟乙基脂)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羟乙基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0.12 mg·kg~(-1)和0.12~0.15 m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两种物质的回收率分别为86.5%~93.7%和88.6%~94.9%,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0.5%~1.9%和0.6%~2.8%。该方法可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羟乙基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淮南泥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环境风险,测定了泥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和Ni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了这几种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泥河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Hg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 mg·kg-1、75.07 mg·kg-1、16.13 mg·kg-1、1.92 mg·kg-1、0.055 mg·kg-1和25.32 mg·kg-1。根据SQG标准,泥河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和Ni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可能会对水域生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枇杷花茶中7种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枇杷花茶中钙的含量最为丰富,为57.74mg·kg~(-1),铁、锰、镁、锌、铜、镍的含量依次为49.44mg·kg~(-1)、28.10mg·kg~(-1)、20.78mg·kg~(-1)、11.83mg·kg~(-1)、1.07mg·kg~(-1)、3.97mg·kg~(-1),重金属铜的含量未超标,适宜日常饮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化工》2021,50(9)
为了使用简单方法合成二氯N-环庚烯灭鼠剂(R1)并测试其效果,使用二苯并环庚酮作为起始原料制备杀鼠剂二氯-5-(1-哌啶)-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烯(R1)的3个异构体(P4、P5、P6),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1HNMR、~(13)C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测定了R1、P4、P5、P6对褐家鼠和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_(50))和摄食系数。对R1和常见的灭鼠剂溴敌隆之间进行现场比较测试。结果表明:R1对褐家鼠LD_(50)为2.19~3.66mg·kg~(-1),对小白鼠LD_(50)为758.64~890.41 mg·kg~(-1);P4对褐家鼠LD_(50)为1.87~3.76 mg·kg~(-1),对小白鼠LD_(50)为681.81~874.95 mg·kg~(-1);P5对褐家鼠LD_(50)为2.62~3.69mg·kg~(-1),对小白鼠LD_(50)为740.68~851.86mg·kg~(-1);P6对褐家鼠LD_(50)为63.54~127.54mg·kg~(-1),对小白鼠LD_(50)为723.55~994.35mg·kg~(-1),R1的现场灭杀试验校正灭鼠率约为92.34%。因此,R1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的杀鼠剂,不需要分离各个异构体,该合成方法有着工业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木犀草素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不同剂量(30mg·kg~(-1)、60mg·kg~(-1)、120mg·kg~(-1))木犀草素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建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大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120mg·kg~(-1))处理可显著缩短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P0.05或P0.01),增加大鼠穿台次数、目的象限时间比和游程比(P0.05),延长避暗实验中大鼠的入暗潜伏期(P0.01);同时木犀草素(120mg·kg~(-1))处理可提高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AchE活性(P0.05)及MDA含量。木犀草素可通过抑制海马区氧化损伤和增强胆碱能功能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0.
《广东化工》2021,48(16)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程度和水生生态环境的现状,采集了珠江口及其临近海域13个站位(珠江主干流入海口8个站位和渡头河入海口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含量以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及其临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总氮浓度范围为0.27~0.81 mg/g,均值为0.53 mg/g。珠江主干流入海口一侧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均值为0.70 mg/g,显著高于渡头河支流入海口一侧。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浓度为0.28~0.96 mg/g,均值为0.49 mg/g,各位点浓度差异较大,整体并未达到污染程度。珠江口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并无相关性,氮污染程度高于磷污染程度。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广东近海海水生态健康状况以及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药三氟羧草醚是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的抑制剂。为了探究三氟羧草醚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将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1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3个剂量水平为0.1 mg·kg~(-1)、5 mg·kg~(-1)、250 mg·kg~(-1)的三氟羧草醚染毒组,14d经口灌胃染毒。制备组织匀浆液并测定组织中细胞色素c(cyt-c)、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表明:三氟羧草醚剂量为250 mg·kg~(-1)时,肝脏和肾脏组织的脏器系数、ROS、MDA和8-OHdG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P0.05);细胞色素c和GSH的含量有显著下降(P0.05);表明较高剂量(≥250 mg·kg~(-1))的三氟羧草醚能够降低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以及可造成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重分析仪(TG)、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微藻、核桃壳及混合物主要热解阶段的需热量特性,以及混合比、温度、催化剂种类对二者混合热解制备芳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核桃壳热解在180~270℃和380~485℃处存在两个吸热峰,整体表现为吸热效应(378.56~596.45k J·kg~(-1));微藻热解在280~450℃处存在一个放热峰,整体表现为放热效应(-814.76~~(-1)191.52 k J·kg~(-1))。微藻/核桃壳热解呈现较低的放热效应(-99.05~~(-1)58.04 k J·kg~(-1)),表明二者混合热解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热量耦合。微藻/核桃壳热解在制备芳烃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且芳烃相对含量在600℃、混合比1:1下达到最大值,为20.51%;加入Cu/HZSM-5可进一步提高混合热解的芳烃相对含量,达到35.74%。为微藻与核桃壳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用HNO_3+H_2O_2湿法微波消解制样品,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大米6种锌铜锰铬铁镉矿物元素的分析方法。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0.058mg·L~(-1)之间,测量元素含量Zn:17.12~23.80mg·kg~(-1),Cu:0.63~12.65mg·kg~(-1),Mn:8.68~13.40mg·kg~(-1),Cr:0.037~0.080mg·kg~(-1),Fe:17.39~58.57mg·kg~(-1),Cd:0~0.023mg·kg~(-1)。测定结果为食用大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BAM)残留量的方法。葡萄样品用乙腈提取,过0.22μm有机系滤膜后,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基质校正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2.00 mg·kg~(-1),决定系数(r)0.99;在0.05 mg·kg~(-1)、0.50 mg·kg~(-1)和2.00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和2,6-二氯苯甲酰胺(BAM)的平均回收率为91%~97%、91%~93%和94%~100%,相对标准偏差为4%~7%、1%~3%和2%~3%,定量限为0.05 mg·kg~(-1)。该处理方法准确、简单、快速,是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和BAM残留检测理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化工》2021,50(1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添加3种有机酸(草酸、柠檬酸和氨三乙酸)在两个用量梯度下(2.5 mmol·kg~(-1)和5 mmol·kg~(-1))对镉污染黄壤上龙葵生长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添加有机酸)相比,施用用量为2.5mmol·kg~(-1)氨三乙酸和草酸时对龙葵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3种有机酸的添加并未对黄壤的pH值产生明显影响,但草酸、柠檬酸和氨三乙酸处理组土壤的有效态镉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3.32%~44.34%、35.77%~38.22%和39.85%~44.14%。同时,3种有机酸的添加均提高了龙葵地上部Cd质量分数,其中5 mmol·kg~(-1)柠檬酸的加入使龙葵地上部分Cd质量分数达最大值843.54 mg·kg~(-1),比对照增加了30.50%。此外,当施用2.5 mmol·kg~(-1)的氨三乙酸时,龙葵地上部镉提取量达最大,是对照的4.06倍。综上,添加有机酸能促进龙葵生长对Cd的吸收,以氨三乙酸施用量为2.5 mmol·kg~(-1)时对龙葵修复Cd污染黄壤的强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改进的SEDEX方法,对内蒙古段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磷的形态提取分析,研究了内蒙古黄河表层沉积物自然粒径的各形态磷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可交换态磷、铁磷和有机磷含量都小,而钙磷、碎屑磷含量大.内蒙古段黄河沉积物无机磷的含量远远比有机磷的要高.其顺序为PCa>PDe>PFe>Por>Pex.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产地黑蚂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混酸HNO_3-HClO_4(4+1)湿法消解,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Cu、Fe、Zn、Mn的含量。研究发现长白山地区四种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MnFeZnCu,云南地区为FeMnCuZn;大兴安岭地区为FeMnZnCu。其中云南产的黑蚂蚁中Fe、Cu含量较高,分别386.15mg·kg~(-1)、181.53mg·kg~(-1);长白山地区的黑蚂蚁Zn含量较高,为133.38mg·kg~(-1);大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的黑蚂蚁Mn含量相差不大,均为296.6mg·kg~(-1)左右。本文通过对不同产地黑蚂蚁中微量元素Cu、Fe、Zn、Mn的含量研究,为有针对的选用黑蚂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卡尔·费休醛酮专用试剂、库仑法水分仪测定苯胺中水分含量,标准偏差为3.83 mg·kg~(-1),相对标准偏差为1.41%,加标回收率达到99.61%~100.80%。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控制两个SBR反应器的进水COD浓度(反应器1中COD为200mg·L~(-1),反应器2中为400mg·L~(-1)),不限磷浓度,其他参数均相同,研究碳源浓度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进入稳定期后,磷的去除率完全相反,反应器1磷的去除率为17%左右,意味着反应器处于除磷瘫痪状态;而反应器2磷的去除率在80%以上,除磷效果极佳。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反应器1内聚糖菌是优势菌群,反应器2内聚磷菌是优势菌群。在低碳源浓度(COD=200mg·L~(-1))、不限磷的情况下,可富集出聚糖菌,在正常碳源浓度(COD=400mg·L~(-1))、不限磷的条件下,可富集出聚磷菌。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小鼠脑和血管的毒性,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分别为control、solvent control、4mg·kg~(-1) nano-TiO_2、20mg·kg~(-1) nano-TiO_2、100mg·kg~(-1) nano-TiO_2、500mg·kg~(-1) nanoTiO_2、100mg·kg~(-1)维生素E(VE)+100mg·kg~(-1) nano-TiO_2和100mg·kg~(-1) VE+500mg·kg~(-1)nano-TiO_2,采用皮肤涂抹的方式,对小鼠进行连续42d暴露。结果表明:4mg·kg~(-1) nano-TiO_2和20mg·kg~(-1) nano-TiO_2对小鼠的大脑毒性和血管损伤较低,100mg·kg~(-1) nano-TiO_2和500mg·kg~(-1) nano-TiO_2对小鼠的大脑毒性和血管损伤明显,暴露中VE的添加对nano-TiO_2给脑和血管造成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初步证明nano-TiO_2皮肤暴露在一定剂量下可对小鼠脑和血管引起毒性作用,其原因可能为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