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7,(36)
面对风险社会所带来的挑战,立法应当及时予以调整,现代社会的恐怖主义犯罪具备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特征,我国的反恐刑事立法对其做了特殊的规制,但由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我国现行的反恐刑事立法还存在着些许不足,需要加强各国的反恐合作,考虑各方面因素,完善我国的反恐刑事立法,来应对风险社会下的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经济犯罪的概念虽被提出和使用很久,但至今仍未统一定论。我国的刑事政策决定了经济犯罪的客体,经济犯罪主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整体经济的秩序。本文在对域内外经济犯罪概念进行的聚讼与争鸣分析后,认为经济犯罪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然人和法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施违反经济法规,侵害经济管理秩序和经济协调关系,情节严重,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经济犯罪概念的认定与特征的"限制"性释义取得规范,不仅易于了解经济犯罪的特殊性,也可使刑法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6)
重罪、轻罪的分类在各国刑事立法体系上意义重大,所以从长远看,废止劳教后,轻罪制度的构建也是我国的刑事立法的最终目标,它为我国在保障人权和完善我刑事政策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宝贵经验。也能更好的与国际刑事立法接轨,体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产生于本世纪初并获得了较快发展,最近则被纳入到大司法救助体系之中。展望未来,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救济模式上从困难救助转向被害补偿,理论基础上从社会福利说转向"三元整合理论",规范形式上从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转向全国统一的单独立法,立法宗旨上从救贫和维稳转向保护被害人权益和实现正义,立法技术上由粗疏转向细密立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法律在其立法体系内地位和调整对象范围的不同,法体模式主要分为单行法模式、基本法模式与法典模式三种类型。本文在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演进和现状样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法体模式的选择经验和国内相关法律的法体模式选择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选择何种法体模式是由相关立法和法律实施实践情况决定的。因此,保护利益趋同性、基础立法完备性和与其他立法的衔接性三大标准,共同构成了国土空间规划法体模式选择的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6,(17)
正建筑领域经济犯罪呈现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给行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大多数民营建筑业企业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建筑企业普遍采用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随着建筑领域经济犯罪的蔓延和渗透,该经营模式下项目经理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建筑企业的风险难以防控等弊端日益显现。由于受目前立法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像建筑、金融、新兴产业等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立法保护,他们成功的立法模式也给我们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了方向,尤以美国与欧盟的立法模式最具参考性。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与欧盟两种立法模式来综合评判这两种模式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借鉴意义,然后就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与相关制度构建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并确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纲领性地位,以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会给社会环境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影响着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研究清楚涉众型犯罪的成因,本文从社会结构、金融市场、被害人以及立法因素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涉众型犯罪的治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经济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而且国家在经济立法上的工作滞后性和执法人员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明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对打击经济犯罪的行为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就我国经济犯罪出现的新情况,简要谈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3)
刑法理论长期以来秉持传统古典刑事立法观,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问题进行被动回应。而当下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风险不断增加且日趋复杂。这一社会转型对于法学研究者以及立法者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此社会变革背景下,若抱残守缺,坚持一元化的传统刑事立法观,将可能导致越来越难以维持层出不穷社会风险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因此,将风险刑法及其价值取向,立法技术等方面纳入立法考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刑法制定和修改的历史变迁及趋势,探讨"社会风险理论"对我国刑事立法观念及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展望刑法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相结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