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制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21世纪中国生活从政治到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开始迈向依法治国。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欢喜的局面,可是与此同时,许多人也都在疑惑"为什么中国现在才可是实现法治""到何时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的现代化,这一理想离我们还有多远",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觉得还是应该弄清楚法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法治政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基层的行政执法行为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本文从我国多个省份的道路管理部门建立"包月罚单"的制度着手,分析和论述目前存在于基层的行政执法问题,探讨行政行为的规范性与建设法治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而讨论在接下来的行政建设和改革中,我们还应该从哪些发面、采取哪些措施对执法行为加以规范,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4)
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中,尽管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很多法律思想都来源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但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却始终影响着我们的法治进程。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儒家主要的三个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为政以德"、"仁政"以及"隆礼重法"等主要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和当下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
新中国成立70年的法治实践经历和实践成果告诉我们,从传统的非法治形态走向现代的法治形态是一个过程。概括来看就是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其中蕴含了两个阶段的质量互变过程,一个是从"人治"到"法制"的质量互变过程,另一个是从"法制"到"法治"的质量互变过程。新中国法治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彰显出我们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实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227-229
在经过多年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更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总目标。作为国家边防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公安边防部队积极参与到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并进步提出建设法治边防的目标。而法治边防的建设势必对边防士官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通过分析研究,笔者指出"法治边防"建设要求公安边防部队的士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军事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基本的法律素养,更要有自我学习完善提升的能力、管理指挥训练开展战斗的能力、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相应边防业务工作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了边防士官参与边防执法工作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如何充分发挥士官在"法治边防"建设中作用进行了思考,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法治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现代化的根本意义。在当前,科技不断进步,文化日增繁荣,国力明显提升的局面下,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面入手,全面回顾我国政治发展的辉煌成就,结合当前法治建设的现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路与困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展望美好未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3)
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法治四川"的重大意义,从我省实际出发,加强科学立法、注重法的实施,强调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实现建设"法治四川"的总目标,是当前我们必须关注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2)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总要求中具体明确,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要求,要求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方向和路径。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治藏背景高度契合,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贯彻到法治西藏建设全过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明确了目标任务。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提供了以下实现路径: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法治文化建设投入,加大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的全国统筹力度;二是增强国民的规则意识;三是提高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5):65-66
一般认为,法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治国理念,其具有抽象性和笼统性,所以学术研究上鲜有学者用数据去进行衡量,他们大多用主观思辨的方法来研究法治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习总书记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进程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GDP即法治指数的治理理念,用法治指数来衡量政府法治建设是否得当。在法治治理上习总书记首次将辩证思维转为定量研究的方法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4)
当下我国已经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以我国应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创立新的思想、新的方针。严格遵守"八个明确"以及"十四个坚持",并且使其能够合理的运用到我国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中。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用来保持法制定力、发展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8):214-215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派,其中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以法治国的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当今"依法治国"的基础,"以法治国"的某些思想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今社会治理国家时运用的方法和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家为我们当代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虽然法家所主张的"以法治国"与现代社会所强调的"依法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推崇的法治思想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法治,在各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将对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就是提高公民法治观念。高校法治教育以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推动我国法治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高校教师、高校课程设置、高校法律实践活动三方面做出完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法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其补钙壮骨;法治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为其保驾护航。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出了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态文明理论及"最严格法治"观,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所遵循的理论基础,构成了理解生态文明法治转型中政策与法律关系的时代背景;在生态环境立法领域,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生态环境立法方向、目标、原则与基本制度具有直接影响;在生态环境司法领域,相关司法政策指引着生态环境司法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径;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形态多样的各类政策构成了落实生态环境立法与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撑。政策与法律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实现生态环境目标的必备方式,扩展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内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法治转型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7):152-153
法治教育作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前提。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指出法治教育应当"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但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愿景却背道而驰,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霸凌、校园贷、性侵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何法律在诸多案件中未能及时扮演权利守护者的形象,反而往往成为事后维权的工具?从诸多社会现象中,折射出法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将从多角度、深层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架构法治教育的基本轮廓,为法治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7)
法治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基于当前学生法治素养现状和问题,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9):223-224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法治社会的建成。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正在形成独特的法治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2):78-84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也是世界旅游大国。但近年来,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中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目标将会落空。美国、澳大利亚在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其法治经验,中国可以从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立法、执法机构建设、宣传教育及社区群众参与等角度完善中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法治,以此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2)
法治资源问题的探讨,必然需要以人作为评价主体进行价值判断,由是形成法的价值位阶的争论。价值位阶的讨论旨在权衡各种价值之高低,进而作取舍。此过程中,一些分配理念被触及,由此产生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的争论。以此两对价值的冲突大略可窥知法治资源的取舍用殊,从而得法治资源体用之真意,破斥法治本土资源论者的诡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