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2)
民事关系是民法体系的框架,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核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民事主体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民事主体制度概念、民事主体制度构成要件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民事主体制度主要存在问题及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法律关系属于民法研究的核心理论范畴,特别是在我国《民法通则》中直接开篇阐明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民法调整的对象,可以说这两种关系便是民法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如果对民法研究对象的重要性进行排名,那么作为民事主体的人排在第一位,是民法研究的第一个概念,而紧随其后的基本概念便是法律关系。从最初的罗马法到后来的大陆法系成文民法典的创立,法律关系都作为民法体系中的核心研究内容。本文就法律关系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216-217
本文命题有关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新思考,明确民法调整对象含义,分析民法调整对象关系的内容,并结合当前民法作用环境对其调整对象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生变革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不断进行改变,使得民法与商法这两大重要法律的关系逐渐转向统一,将两者的指引和约束作用内在统一。传统意义上民法是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文从民法与商法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深入研究民商法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3)
文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合法途径。至于行为如何开始,民事执行可以分为执行和意识。民法问题是民事诉讼具体规范难以实施的重要问题。本文考察了中国民事执法的现状和"执行难"的偏见,并探讨了解决民事执法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187-188
民法是(Civil law),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民典法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以此保证民法典建立的科学性。文章以民典法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
民法总则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该条不仅肯定了习惯作为民法渊源的地位,同时对民法渊源作了一个除外规定。把习惯正式作为民法的渊源有效的丰富民法渊源的内容,有利于保持民法规则体系的开放性以及鲜明性,使得民事法律的来源依据更鲜明,更能永葆青春,这是民法渊源应具有的特性。司法解释在民事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实践中对它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但它却不是我国民法的民法,本文从司法解释在实际民事领域中的应用、作为民法渊源的意义出发,论述司法解释引入民法渊源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经过长达13年的反复讨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多达7次的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颁布,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物权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即界定和处理通常意义上的“财产”问题。城市土地作为不动产的一种形式是《物权法》的主要作用对象之一,而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对象也是城市土地。因此,《物权法》的出台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民法总则》的出台: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事主体的保护而将一些具有公法性质的条款写入民法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正常的交易秩序,而将具有限制性的公法条款予以删除。通过观察《民法通则》、《合同法》、《民法总则》中民事法律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民法朝着更有利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民间借贷是民事主体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主要是由民法进行调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往往都与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犯罪等存在交叉。通过对民间借贷中法律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该类纠纷民刑处理顺序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该类案件的审理及法律适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