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测评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过程调整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对《高分子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以便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课程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OBE理念,微生物工程课程梳理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逻辑,设计了评价标准与计算方法,形成了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任教班级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对样本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拟改进措施。实践表明,该方法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助力因材施教的落实,进而有效支撑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石敏先  黄志雄 《广州化工》2022,(20):262-264+26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材料复合原理”课程团队在解析毕业要求指标点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课程目标实现方法,进行了以评学为主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与学生个体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并给出了基于问卷调查和课程评价的持续改进建议。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研究及运用能力,实现由“知”到“用”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求.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Ⅱ》为例,论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设计过程,确立课程分目标评价内容及权重、课程分目标相应的评价方式及权重,计算课程分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6)
针对以往定性的课程成绩分析,采用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通行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轻化工大学2017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学生平时情况、期末试卷等考核环节中所取得的成绩,获得学生考核取得的各课程目标成绩,分别统计了课程目标总体及学生个体达成情况,找到了课程目标的短板,为优化课程教学质量以及课程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工程认证为抓手,以毕业产出为导向,以《塑料材料学》这门课程为例,通过选择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设计指标点要求下的课程目标,确定指标点要求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确立指标点要求下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并以学号尾号为3,6,9的学生成绩作为样本,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找了课程目标达成的短板,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王凯  耿聪  潘洁  姜军  叶文静  赵一玫 《当代化工》2021,50(5):1221-1225
课程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执行文件.在之前发表的构建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大纲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对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达成评价和课程大纲修订流程进行了系统地分解细化,并建立了可量化、便操作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湖北大学2017级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评价为例,系统解读了作业、试卷和综合评价达成度的计算方法,期望能为工科专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此持续改进完善课程评价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景景 《广东化工》2021,(2):230-231,22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其三大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并以《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实施过程.以评价结果为导向,对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建立合理的考核方法来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非常重要。进行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方法研究,提出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重过程、易操作的方法,包括课堂考勤(6%)、随堂测试(14%)、课后作业(20%)和期末考试(60%);对各环节的实施办法及内容进行讨论,强调需结合专业特点综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并探讨如何确保考核对各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从而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闭环式课程设计,针对课程目标凝练教学内容,多环节课程考核,课程评价与反馈等方式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全体学生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夏瑜  何秋生  张婵  李岩 《广州化工》2022,(15):228-230+236
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工程认证背景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设计,课程体系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得出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持续改进方案。同时将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以产出导向为核心理念完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工程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基于OBE教学理念的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思路,采用“团队协作+独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体方案设计与优化、单元设备设计与校核,构建了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广州化工》2021,49(18)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类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内容繁多,且与先修课程联系紧密,以及学生先修课程知识碎片化的系列问题,课程团队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多效并举提升教学质量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并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工、安全、材料等专业大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进“新工科”建设,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启发式和诱导式、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确思维;改革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常见化学反应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程组以工程教育认证和思政教育为导向,对新生研讨课进行改革,具体举措包括:建立课程目标,构建课程模块;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组建立体式教学队伍;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强化互动模式;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成绩评定标准,开展教学测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和问卷调查。实践结果表明,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改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朱丽娟 《安徽化工》2021,47(4):146-150
传统"无机化学"课程忽视过程性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受限,教学成效距离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基于产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健全评价机制,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而支撑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既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也要加强对教学改革课新体系的构建和引入品格培养,以此来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新人才,而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也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品格培养以及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以产出评价作为突破点的课程改革有极强的指向作用。针对我校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改善学习效果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考核、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大纲是一种规范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以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中的毕业要求为出发点,结合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及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说明及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改进设计,使教学过程规范化,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环境科学专业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重新调整设置课程目标,提出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措施,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全面分析课程达成度和教学结果,并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