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4)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法律制度。它具有程序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结果客观实际等优点,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1]由于人民调解制度在城乡运行的基础不同,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调解机构也不同,笔者将陈述南疆农村地区的人民调解制度实施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4)
人民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软手段,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到纠纷解决过程中。其具有灵活性、民主性、准司法性等特征。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文化及法制进程的发展,人民调解自身的纠纷解决功能弱化,人民调解的认可度、公信度降低。因此急需对人民调解制度从调解的程序、调解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从而提高大众对人民调解制度的认可度,将人民调解机制解决纠纷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9)
医疗事业的持续改革,医疗资源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在有效改善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就医成本显著增长,在客观层面上加剧了医患纠纷的产生。医患纠纷作为几层社会治理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否能够针对医患纠纷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当中各类群体对应的利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民调解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一种新兴方式,其在有效缓解医患纠纷的同时,本身也暴露出一定程度的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设要闻     
王玉洁 《建筑》2023,(9):14-15
<正>01最高人民法院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和党中央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工作,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前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居”生活的美好期盼,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完善“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6)
人民调解由来已久,在化解社会纠纷,弥补诉讼不足,在国家大力倡导"大调解"模式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其定位不清晰、运行机制不足、内部机构不完善、与诉讼的衔接不够等因素,影响了其定纷止争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大调解"模式下,深入研究人民调解制度,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以及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有业主委员会因违法、违规操作,引发了不少社区内的纠纷,引起社会关注,进而影响社会基层的稳定.原本有利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组织,成为有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组织.这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成立业主委员会协会,通过协会发挥党建引领、行业指导、企业自律、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8月1日实施的《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中,明确规定由街道(乡镇)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物业管理工作。该条例要求街道(乡镇)必须建立物业矛盾纠纷调解、投诉和举报的工作机制。2022年10月26日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吉林省物业纠纷调解规定》,主要围绕业主、物业服务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各类民事纠纷,进一步明确了调解主体、各部门职责、调解方式、维权途径、法律效力,为街道和社区物业纠纷调解工作作出指南,为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规保障。笔者结合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就如何落实物业纠纷调解工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解规范功能,法律制度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一整套缜密而精细的制度安排,起着定纷止争的作用,法律制度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最佳路径。各参与协商的主体都必须在法律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开展协商,各种利益诉求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法律制度框架下化解社会矛盾,意味着建立分层式化解机制,促进联动协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制度化;完善流程服务,促进联动协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服务的全程化;以协作化为重点,推动联动协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体多元化;以智能化为抓手,促进协调联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精准便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形成法律制度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治理合力。通过法制理性、平和协商与谈判,解决各协商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调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106-108
乡镇公务员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其伦理导向直接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关乎基层民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亦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基层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较为严重,进而构成了对我国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约束力量。因而有必要厘清公务员行政伦理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通过德性培育,构建乡镇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内省"机制;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增强乡镇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外约"力量,内外合力共同促进我国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体现,特别是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民政制度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