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KCl-NaCl-AlF3熔盐体系,采用氢氧化铝为铝源、以氯化钾(KCl)和氯化钠(NaCl)复合熔盐为反应介质、以氟化铝(AlF3)为添加剂制备片状α-Al2O3。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方法研究了氟化铝含量、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片状氧化铝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氟化铝添加量(氟化铝与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5%、煅烧温度为750 ℃、保温时间为180 min时,可获得片状α-Al2O3,其径向尺寸约为5.1 μm,径厚比达18,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氢氧化铝为原料,以氯化钾、氯化钠和氟化铝复合熔盐为反应介质,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铝产物的形貌和晶型的影响,在焙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60 min条件下,制备出片状α氧化铝。为了解决熔盐法制备氧化铝过程中产物容易和坩埚烧结在一起,不易取出的问题,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液态铋锡共晶体和铋锡铝合金为反应基底,研究反应基底不同对氧化铝产物成分、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采用反应基底为液态铋锡铝合金时,产物为纯的片状α氧化铝,且易于从坩埚中取出。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钠-氯化钾为熔盐,加入5%(质量分数)的α-氧化铝作为晶种,研究了不同初始原料和焙烧温度对合成片状氧化铝粉体相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吸附(BET)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讨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铝为初始原料,经900 ℃焙烧后的产物为α-氧化铝和κ-氧化铝,颗粒呈现蜂窝状形貌,经1 100℃焙烧后得到单相α-氧化铝的片状聚集体;以多孔非晶氧化铝作为初始原料,在900 ℃焙烧就可以得到形貌规则、大小均匀的片状α-氧化铝.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6)
以Al_2(SO_4)_3·18H_2O为铝源,以钠盐和钾盐的单盐或复合盐为熔盐,铝源与熔盐比例为1:4,采用熔盐法制备片状氧化铝粉体。主要探究熔融盐种类、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物氧化铝形貌和粒径尺寸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熔盐为Na_2SO_4+K_2SO_4复合盐,煅烧温度1200℃,保温6 h。利用熔盐法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为5~20μm,厚度为100~500 nm,径厚比为30~50形貌规则、分散性良好的片状氧化铝粉体。  相似文献   

5.
《广东化工》2021,48(15)
片状α氧化铝因其较高的机械强度、硬度和熔点,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LED、精密仪器、电子器件等领域。本文以氢氧化铝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α氧化铝,考察氟化铝添加量、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片状氧化铝的晶粒尺寸、形貌和晶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对氧化铝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煅烧温度为1000℃、保温2小时、氟化铝添加量为10 wt%、聚乙二醇添加量为2 wt%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分散性优良的片状α氧化铝。在10 wt%AlF_3存在的情况下,不稳定晶型的氧化铝在900℃下完全转变为稳定的α-Al_2O_3,AlF_3促进了氧化铝的晶型转变,可以显著降低氧化铝的晶型转变温度,加入2 wt%的聚乙二醇分散剂有利于提高氧化铝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盐法制备片状α-Al2O3,研究了硫酸盐、煅烧温度、添加剂(磷酸盐、二氧化钛)对片状α-Al2O3晶体形貌的影响。当氢氧化铝凝胶煅烧温度为900℃时,没加硫酸盐分解所得的氧化铝晶相为κ-Al2O3晶相,而加入硫酸盐的氧化铝晶相为α-Al2O3晶相,熔融盐降低了片状α-Al2O3的形成温度,促进κ-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煅烧温度由900℃上升到1200℃时,片状α-Al2O3的团聚程度降低,颗粒尺寸分布更加均匀。当煅烧温度在1200℃下、磷酸盐添加量为3%、二氧化钛添加量为2%时,所制得片状氧化铝分散均匀,径厚比较大,片状氧化铝平均粒径为5.225μm、厚度约400-500 nm。  相似文献   

7.
片状氧化铝粉体的熔盐法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片状氧化铝由于其独特的片状结构,在珠光颜料、化妆品、填料及抛光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氧化铝粉体,考察了熔盐种类和熔盐用量对粉体形貌的影响.以硫酸铝为铝源,复合硫酸盐(Na2SO4+K2SO4)为熔盐,辅以外加添加剂,合成出了厚度为200~400 nm,平均径厚比约为50的形貌较好的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8.
以氢氧化铝为原料,氯化钠-氯化钾为熔盐,在1000℃保温4h,熔盐加入量为70wt%时,得到了结晶完整的片状α-A12O3,片的边长为5-10μm,厚度为0.6-1.4μm;研究了氧化硅对试样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硅阻碍氧化铝向α相转变,不能得到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9.
以氟化铝作为烧结助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α-Al_2O_3。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氟化铝添加量对氧化铝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氟化铝添加量为10wt%时,不稳定晶型的氧化铝在900℃下完全转变为稳定的α-Al_2O_3,氟化铝可以显著降低氧化铝的晶型转变温度;随着氟化铝添加量的增多,氧化铝的形貌由絮凝状变为蠕虫状最终变成片状形貌。烧成温度1200℃、保温时间3 h、氟化铝添加量20wt%条件下,可以得到大而薄的片状氧化铝,但形貌比较不规则。  相似文献   

10.
以氢氧化铝为原料,氯化钠-氯化钾为熔盐,在1000℃保温4h,熔盐加入量为70wt%时,得到了结晶完整的片状α~A12O3,片的边长为5~10μm,厚度为0.6~1.4μm;研究了氧化铁对试样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铁阻碍氧化铝向α相转变,阻碍片状氧化铝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以较为经济的水合硫酸铝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利用水热法在内胆为聚四氟乙烯的水热釜中制备氧化铝前驱体,然后将烘干后的前驱体进行高温煅烧,制得超细球形氧化铝粉体.重点探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微观形貌及粒度的影响,并对氧化铝粉体煅烧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形貌具有遗传性;在水热反应温度120...  相似文献   

12.
李超  刘红宇 《硅酸盐通报》2020,39(7):2286-2290
在Na2 SO4和K2 SO4复合熔盐体系中,以Al2(SO4)3为铝源,饱和Na2 CO3溶液为沉淀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氢氧化铝凝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凝胶稀释成不同比例,将稀释后的凝胶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干燥得到前驱体氢氧化铝,再经煅烧、洗涤和干燥后得到片状氧化铝粉体.将片状氧化铝粉体与丁腈橡胶(NBR)混炼,在模具中硫化压片.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察和分析氧化铝的形貌和粒度,用化学分析法检测片状氧化铝的纯度,用导热仪测试橡胶片的导热率.研究熔盐比例、凝胶干燥方式和晶体生长空间对氧化铝粉体粒度分布及形貌的影响,考察不同粒度分布的片状氧化铝对丁腈橡胶导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盐比Al2(SO4)3:Na2 SO4:K2 SO4为1:1:1,稀释比为3:1时,干燥箱干燥后于1200℃ 煅烧5 h,可获得形貌完整、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六方片状氧化铝粉体,Al2 O3含量为99.49%.片状氧化铝的填充可以提高丁腈橡胶的导热率,粒度分布越窄越有利于丁腈橡胶导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TG、XRD、SEM和MS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结晶硫酸铝脱水过程中晶型与形貌的变化特点,为结晶硫酸铝制备冶金氧化铝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晶体结构变化特点,将结晶硫酸铝脱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30~80 ℃)脱水2.7份,属于三斜晶系;第二阶段(80~22 ℃)脱水12.65份,属于单斜晶系;第三阶段(322~383 ℃)脱水1.15份,属于六方晶系。MS模拟结果和SEM形貌观察表明,结晶硫酸铝单晶在脱水过程中,其形貌经历了从片状到粒状再到片状的过程,其中无水硫酸铝的片状暴露面与十七水硫酸铝的片状暴露面呈垂直关系。在结晶硫酸铝到无水硫酸铝的制备过程中,伴随明显体积收缩和颗粒碎裂。采用多晶结晶硫酸铝脱水,具有制备砂状氧化铝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王同乐 《陶瓷》2011,(5):21-22
研究了以氢氧化铝为原料,氯化钠-氯化钾为熔盐,以及熔盐加入量对试样物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盐加入量为67%时,在1000℃保温4h,得到了结晶完整的,边长为5~10μm,厚度为0.6~1.4μm的片状α-Al2O3;熔盐加入量为50%时,不能得到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15.
王同乐 《陶瓷》2011,(9):21-22
研究了以氢氧化铝为原料,氯化钠一氯化钾为熔盐,以及熔盐加入量对试样物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盐加入量为67%时,在1000℃保温4h,得到了结晶完整的,边长为5~10μm,厚度为0.6~1.4μm的片状α~Al2O3;熔盐加入量为50%时,不能得到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16.
以煅烧α-Al2O3为原料,稀土氧化镧(La2O3)为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为成型粘结剂,通过混料、困料、研磨、模压成型、高温烧结等工序制备了氧化铝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及La2O3添加量对氧化铝多孔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孔隙率、抗折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温度下,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线收缩率与抗折强度均降低,而孔隙率则逐渐增加。微观形貌与X衍射分析表明,稀土La2O3的加入,抑制了氧化铝颗粒间的烧结,并在高温下与氧化铝反应生成了片状晶体LaAl11O18,片状晶LaAl11O18阻碍了氧化铝晶粒的长大,进而抑制了坯体的收缩,最终使得氧化铝多孔陶瓷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17.
用硫酸铝与高岭土作为反应物料、Na2SO4为反应介质,采用熔盐合成法制备莫来石晶须.通过XRD、XRF和SEM等研究煅烧产物;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莫来石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莫来石晶须的主要成分为Al2 O3和SiO2,两者的摩尔比为1.3-1.443;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分别为900℃和2h...  相似文献   

18.
以硫酸铝和硝酸铝为铝源,尿素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6000)为分散剂,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前驱体γ-AlOOH,再高温煅烧得到不同晶型纳米氧化铝粉末。运用SEM、XRD、EDS对煅烧前后样品的形貌、物相、分散情况进行表征。采用环块型摩擦磨损试验机(MRH-3)研究了纳米氧化铝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得了粒径约为300 nm的α-Al_2O_3和长度约为400nm的γ-Al_2O_3,产物分散性好、分布均匀;利用环块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α-Al_2O_3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填料量为环氧树脂的3%(m/m)时,磨损率最低为2.3×10~(-5)mm~3/(N·m)。  相似文献   

19.
以La(NO3)3b·6H2O和H3PO4为原料,以KNO3-NaNO3为助熔剂,由熔盐法分别经300,400,500,600,700℃和800℃煅烧制备了磷酸镧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粉体的相结构,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和熔盐含量对粉体相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镧粉体的形貌、相结构与煅烧温度和熔盐加入量有密切关系,400℃制备的磷酸镧颗粒为束状,500℃制备的为米粒状,600℃制备的的为均匀圆球状的纳米颗粒,700,800℃制备的为层片状的磷酸镧颗粒.300~600℃煅烧后可以得到单斜相的磷酸镧,700℃煅烧后的粉体既有单斜相又有六方相,800℃煅烧后的粉体全部为六方相,磷酸镧由单斜相向六方相转变的温度为735℃.  相似文献   

20.
以铝-空气电池废电解液为原材料,用硫酸铝调节pH值,用硫酸钾作为熔盐制备片状氧化铝(α-Al2O3),研究了合成温度、晶种添加量对α-Al2O3粉体体积分数、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等,对加入不同晶种量的α-Al2O3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晶种后可以提高α-Al2O3粉体的体积分数,减小α-Al2O3粉体的粒度,使α-Al2O3粉体的粒度分布更集中,同时使α-Al2O3粉体更分散。此外,当晶种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制备出的片状α-Al2O3的体积分数可达97.0%,平均粒度约为7.24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