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282-283
毛泽东的教育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当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借鉴作用。涉及教育功能观、人民教育观、教学观、实践观等方面。它不仅表现在有关文化教育的论述方面,而且包括在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之中,是毛泽东在全面继承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后,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认识。基于此,联系当代社会发展实际,我们必须在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来分析我国当代教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270-271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价值归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历代共产党人初心不忘、砥砺奋进的深刻阐述。从哲学高度领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精华,探析这一思想所折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人民是唯一的吗?人民是人还是民?人民是谁?对人民的审视,关联着现代国家的行政合法性与正当性,也构成了公共性的价值根基。基于学术史的梳理,重新将"人民"引入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在理论和实践取向上,"人民"总是在形式和口号上成为行政目标的代名词,其价值蕴涵经历了数次内部的分化与流变,最终实现了行政公共性等同于人民权力与价值的理论确认。"人民至上"作为一种行政价值,在实践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上引领了我国公共生活与行政变革的良序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显示出正当性与确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9)
卢梭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为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纲领。为近代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主权在民,从而使得这部著作成为近代世界民主主义的一部福音书。本文从卢梭的直接民主观、人民主权论和自由观三个方面来对其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评析,来还原真实的卢梭思想,并从中汲取营养来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最基本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它的现实意义,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7)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立足当前中国发展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坚守的初心与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的价值追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域来分析网络媒体的运作规律,从而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在网络时代得以继承、丰富和发展的,也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指导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艳玲 《城市规划》2024,(1):4-11+20
人民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治理如何实现人民更美好生活的回应,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的深刻体现。目前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从城市的公共价值、城市发展问题等进行了较系统论述,但结合城市中的人民属性对超大城市的复杂治理及如何回应人民需求做出清晰解释尚不充分。人民城市的建设与人民需求的回应在本质上与城市权利的分配有关。据此,基于城市权利理论可以理顺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人民性的认知,同时基于具体治理场景的分析也能够发现城市中人民的共有需求,即街头繁荣、烟火气息、线下欢聚,常人可达、情感共鸣。这五大需求的提出和实现,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也可能让城市更贴近人民、更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2):174-176
坚持正面宣传、党性原则、人民中心不仅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近年来,"建设性新闻"成为学界讨论热点,并被赋予了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这一生发于西方的新闻实践观点与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蕴涵的"建设性"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定义、价值做出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建设性新闻在中国的报道实践与马新观之间联系的讨论仍不够充分。经过全球疫情大考,部分中国主流媒体在马新观的指导下已形成了一套建设性新闻报道体系,为推动疫情防控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分析建设性新闻是如何参与和解决战疫实际问题,以期推动建设性新闻的在地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发展提供实证研究补充。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大表大会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科学研判,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一科学研判背后蕴含的哲学依据进行深入分析,对我们全面解读报告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哲学理论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矛盾观和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