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杀人、重伤他人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将综合需求性、解决力、损益比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现有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7)
年前,十二岁的杀母案男孩被释放,舆论一片哗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再度高涨。但该建议是否应得到立法支持,学界尚存疑虑。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入手,分析该困境的成因,通过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利弊,得出我国当前不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刑法"一刀切"式的模式划定的14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难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增多的趋势,笔者认为,面对未成年人身心成熟加快的社会现状,我国应当将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至12周岁。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未成年人本身、刑罚的效果和目的、刑法修正的趋势四个角度表明当前我国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8):75-77
如今,伴随着校园欺凌事件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其中是否应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成为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作者从刑法的目的出发,区分了刑法责任和刑罚责任,论证了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后续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
各类校园暴力事件的曝光,使人们越发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的特点。面对这样的现状,学界存在赞成和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两种观点。但应当看到,仅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效果有限。因此,应尽快完善法律,构建合理的少年司法制度,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力来防范、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7)
社会各方以及学术界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调整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但是"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这一提法本身就存在伪命题之嫌疑。基于刑事政策、非理性的民意因素,以及缺乏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刑事责任年龄不该进行调整,应维持现有刑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令人最为担忧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仅仅依靠家庭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对待那些实施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们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用法律加以惩戒。法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而进行适当修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机制,给更多未成年人以警示。本文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于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5):43-44
校园暴力事件缕见报端,引发了大众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降低的讨论。就上海市而言,校园暴力现状虽需重视,但没有媒体渲染的严重,而且未成年犯罪率较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无法解决校园暴力和未成年犯罪的问题,主要需家长教育及社会预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未成年犯罪是整体刑事犯罪中的重点内容,受到我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的刑法规范中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未成年人因为心智发育不健全,加上叛逆与盲目的行动特点导致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追究不能与成年人完全一致。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理念为从轻从宽,本文对我国刑法中从轻处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刑法中未成年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司法部门正确判断未成年人犯罪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当前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主要是指年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我国刑法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免于刑事处罚。从本质上讲,犯罪与刑事责任两者之间有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内在关系。如何合理有效、科学准确的追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特别是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界定和划分上,法律体制不完善,立法、司法活动中对刑事责任的界定模糊不清,存在明显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