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
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对减少现金使用、加强财政监督起重要作用。针对高校公务卡实行中存在的教职员工对公务卡的认知不足、客观条件受限、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健全、支付信息不实和使用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增强财政监督效力、降低使用风险和健全公务卡支付结算机制等建议,以保证公务卡制度在高校中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快速推广和广泛应用,现金在生活中的支付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作为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现金仍是重要的支付工具,未来刚性需求仍然存在。通过对国际现金市场的横向对比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金市场的纵向对比,全面分析我国现金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影响现金使用的因素进行论述,预测我国未来在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以及享受型消费中的现金使用场景,从而科学分析未来现金需求,为人民币印制、调拨提供参考,改善现金服务环境,维持良好的现金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3.
上海燃气市北销售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在嘉定区全境内推行Ic卡燃气表,目前已达19万用户。为了解决Ic卡用户的充值问题,公司自2005年起实施合并充值平台、内部充值联网和委托农业银行充值的方案,目前已发展到内部7个充值站点,农业银行14个充值站点的充值网络,形成了燃气公司与银行网点互补的Ic卡充值联网格局,极大地方便居民就近充值。说明IC卡充值联网的实施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应用频次领先于欧美国家,已实现弯道超车;而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德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较为滞缓,目前仍普遍使用现金及信用卡支付,具有时效性及便利性的移动支付进入德国市场有极大发展空间。本文着眼于中德移动支付的差异,通过分析对比两国移动支付理念及模式,为中国移动支付进行海外发展寻找契机。  相似文献   

5.
IC卡燃气结算方式要求燃气公司广建IC卡充值网点方便客户进行IC卡充值。采用公司自建网点、借助银行等社会网点、采用便携式IC卡充值终端的特约商户的三层网点布局可有效达到目标。便携式IC卡充值系统技术成熟,建设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
电子支付工具与传统支付工具共存情况下,表现为适用于不同的支付金额范围。从成本结构的视角,分析了用户使用支付工具的成本结构与支付选择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电子支付工具与现金、纸质支付工具之间成本结构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各自支付金额范围变化,并结合分析了国内外部分国家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支付工具之间由于成本结构差异形成的支付范围不同,以及相互间替代关系所导致的电子支付工具发展趋势不同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0)
本文选择2009—2017年沪深发生并购事件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估值水平和现金持有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作用与影响机理利用Logit回归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估值水平越高,企业倾向于采取股份支付方式实施并购策略;现金持有量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实施并购策略;现金持有量显著削弱了估值水平与股份支付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公务卡结算支付改革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力度。但目前还存在着用卡环境受限、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务卡自身不足等问题。为深化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要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用卡环境,严格结算监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Z1)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及无人值守自助缴费模式的创新机制,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于交通出行互联网移动支付的体验,进一步解放现有收费站人工现金收费的模式,节省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进步,无卡支付的应用场景变得可行也被大众广泛接受.该文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 HCE的电子钱包无卡支付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论述了基于手机的IC卡模拟原理,HCE电子钱包的交易流程、实现方法以及交易安全注意要点,并以地铁进出站检票为例,介绍HCE无卡支付在城市交通互联互通领域的应用方式,最后将方案和其他无卡支付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方案的优势与劣势,提出"HCE无卡支付方案更适合城市交通互联互通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