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6)
抵押制度中关于抵押权行使期间能否由当事人约定、性质如何界定及期间过后产生的法效果如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较大的问题,笔者从抵押权作为物权的公益利益性较强和物权法定原则否定了当事人期间约定的自由;抵押权期间既不是诉讼时效期间也不是除斥期间而是一个从属债权诉讼时效的特定期间,一旦经过,抵押权便发生类似消灭的法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
我国《民法总则》颁布施行后,将普通诉讼时效由原来《民法通则》规定的两年变为三年,新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民事诉讼时效适用问题,尤其是旧的特别法与新的一般法关于诉讼时效的冲突。同时诉讼时效适用的特殊问题,例如计算方法、举证责任、不适用诉讼时效等也值得关注,在民法典尚未颁行之前,诉讼时效的特殊问题仍需要通过学理上的解释或实践中的做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
物上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在我国现今主要有外部定性和内部划分两种分析方式。然而,因物上请求权的特有性质,难以运用类比方式确认其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从物上请求权内部各具体权利出发,结合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目的,仅对无需进行登记的动产的原物返还请求权限定诉讼时效,更能协调物上请求权对物权的保护与诉讼时效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64-65
《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但是在理论与实务中一直存在对交付与登记效力的不同认识。在解释论上,特殊动产的交付与登记有其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立了交付与登记冲突时交付优先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基本法理,也不符合《物权法》的规定。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应当综合考虑交易安全与交易效率,而不是简单地确定交付与登记的优先顺序。对抗主义囧途的解决之道在于,通过类型化占有状态以类型化对待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之后,行为人假冒他人处分不动产的案件并不鲜见并引发不少纷争。那么何为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是指行为人以登记物权人的名义对第三人转让或抵押登记物权人的不动产,并给第三人造成行为人与登记物权人为同一人的身份混同。针对这类屡见不鲜的冒名处分行为的法律适用,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见解纷纭。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的物。物权法中的概述为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对民事客体“物”的再认识。物的种类的重新界定,按照物是否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为第一标准,以物是否具有生命属性为第二标准,将民法上物的种类重新界定如下:生命伦理物、狭义特殊物、一般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
法律行为是引起法律关系的基础,是民法的重要概念,在《民法总则》中虚假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简单的规定,但是对于虚假民事法律行为适用范围、认定、对第三人的效力等方面的规定漏洞导致虚假民事法律行为在实务中的效力有较多的争议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
本文首先分析了诉讼时效与物权变动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六条对物权变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物权法》第202条规定的抵押权的行使超过其行使期间,将不受人民法院保护对其含义如何去解读?债权人的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与抵押权行使期限之间存在怎样的法律关系?该条表述过于简单,易生歧义,本文将在通过对当前学术界对该条款的不同解释方法进行比对,以及域外国家立法例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物权法第202条的解释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