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在无特别规定时,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谁主张谁举证"规则下的证据收集责任往往由负证明责任一方当事人承担。在大量现代型诉讼中,举证责任人因各种原因被隔离于文书制作过程外,因不可归责于己的原因而陷于举证困难。我国民诉法相关解释虽然课以文书持有人以文书提出义务,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而无法有效指导实践操作。厘清民事诉讼中文书提出义务适用范围、程序以及违反文书提出义务的法律后果有助于文书提出义务的司法适用,有利于发现案件事实,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妨碍对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证明妨碍行为的内涵特征、法理依据、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5):16-19
在民事诉讼中,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以及受利益的驱使,双方当事人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有时会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为了规范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初步构建了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这一制度在相关概念界定、操作程序、是否对非法证据区别对待等方面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民事送达当中,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应运而生,使民事诉讼的送达更加简单高效,促使诉讼文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到达当事人的手中。在此次研究当中,对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且抽丝剥茧分析出了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实施状况,找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随着国内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如春风般地融入到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更加简单高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民事送达当中,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因此顺势产生,使得民事诉讼的送达更加便捷迅速,因此当事人可以在最少的时间内得到诉讼文书。在此次研究当中,对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且抽丝剥茧分析出了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实施状况,找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本文阐述的是我国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该制度是指当事人双方签订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债务合同并经公证后,如果债务人或者担保人不完全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时,自愿接受管辖法院的强制执行的法律制度。然而,我国并未在法律、法规层面规定关于赋予强制执行公证的制度设计,造成了实务中实施起来粗放且凌乱,无法可依,限制了该制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5)
在新一轮的司法改革逐步推行的大背景下,在批判吸收域外民事诉讼审判模式的前提下,结合当事人诉讼权利处分和诉求充分表达的合理配置对我国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进行变革,是当前民事诉讼审判模式改革的重要议题,更是当前司法便民原则指导下民事审判过程中当事人诉权保障制度构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2)
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文书鉴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对证据进行文书鉴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文书鉴定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民事案件文书鉴定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书鉴定工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文书鉴定的结果满足相应的要求。本文将对民事案件文书鉴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3)
本文分析从公证文书的形式证据力和实质证据力两个角度探索了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目的在于为公证文书的证据力提供更为明确的法律阐述,使得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公证制度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公证债权文书制度已成为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债权文书制度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从总体上来看,该制度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公证机构权责不统一,各地区法院认可度不一,法院对公证债权文书审查方式存在争议。着力于发展现状,改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