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9)
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相应的配套教育与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违法事件频发、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弑母杀父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围绕当今中国的现状是否满足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来分析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刑法"一刀切"式的模式划定的14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难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增多的趋势,笔者认为,面对未成年人身心成熟加快的社会现状,我国应当将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至12周岁。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未成年人本身、刑罚的效果和目的、刑法修正的趋势四个角度表明当前我国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7)
社会各方以及学术界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调整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但是"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这一提法本身就存在伪命题之嫌疑。基于刑事政策、非理性的民意因素,以及缺乏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刑事责任年龄不该进行调整,应维持现有刑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5):43-44
校园暴力事件缕见报端,引发了大众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降低的讨论。就上海市而言,校园暴力现状虽需重视,但没有媒体渲染的严重,而且未成年犯罪率较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无法解决校园暴力和未成年犯罪的问题,主要需家长教育及社会预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8):75-77
如今,伴随着校园欺凌事件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其中是否应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成为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作者从刑法的目的出发,区分了刑法责任和刑罚责任,论证了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后续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杀人、重伤他人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将综合需求性、解决力、损益比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现有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1)
各类校园暴力事件的曝光,使人们越发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的特点。面对这样的现状,学界存在赞成和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两种观点。但应当看到,仅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效果有限。因此,应尽快完善法律,构建合理的少年司法制度,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力来防范、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1)
根据刑法的设定,刑事责任年龄以下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其并非欠缺行为故意,而是欠缺辨认控制其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能力。因此,通过衡量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可辨认控制程度,确定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法律原则。对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的绑架行为,可以暴力性为标准衡量社会危害性的可辨认控制程度,进而做出相应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段永辉  郭一斌  许洪春 《山西建筑》2005,31(10):144-145
介绍了监理刑事责任的定义,就监理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主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监理刑事责任风险的可行办法,以使监理行业、监理人员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6)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实现对犯罪低龄化趋势的遏制。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对其罪错行为应根据不同类型建构起教育矫治分级体系:对于一般不良行为采取福利类措施;严重不良行为采取教育矫治类措施,完善工读教育及收容教养制度;犯罪行为除刑罚外应更多采用保护处分措施;运用社会调查报告确定适宜的教育矫治措施,真正实现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