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理论上对绿色基础设施、小城镇公园定义进行阐述,对我国小城镇公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园设计相关内涵、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以绿色基础设施视角对小城镇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具有集生态、社会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小城镇地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绿色建筑角度来贴合"公园城市"的发展要求,"公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公园+"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公园+"富含活力的工作场所;建设绿色高效、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构建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构建循环集约的绿色产业体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升绿色空间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绿色空间价值向更高维度提升,是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赋能角度就公园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空间价值转化过程进行解构,认为绿色空间价值转化主要通过周边环境、空间、人流、商业等方面的赋能途径进行,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绿色空间可以在生态、社会、经济层面对周边环境进行赋能,从而使自身价值在不同维度得以传导并体现。文章尝试构建符合价值转化内在需求的绿色赋能空间体系,为公园城市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提供永续发展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时代,维持绿色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已愈见困难,尤其是公共公园与绿色空间。随着人们对计算自然或“自然资产”的经济价值重新燃起兴趣,并明白到绿色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绿色基础设施能够为我们的城市带来广泛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陈述了英国及其他地方的一些取得相当经济效益的项目例子与证明,其后研究了如何通过三个不同估值手段,对绿色基础设施的价值进行评估与量化。在目前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让客户与投资方确信投资公园与绿色空间的价值,使他们清楚有效地了解绿色空间所能带来的效益,确保其重视对土地使用与管理进行决策是至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公园城市为当前城市营建和人居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公园城市的主要空间载体和意象构成,是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起源,本文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探究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分析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考古遗址公园施工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从遗迹试挖掘考古沟保护技术、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应用研究的论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并对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新技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研究,达到了提高考古遗址公园新技术利用的目的,对文旅融合建设工程行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景园林》2008,(5):98-101
景观改造主要在蒙德哥河两岸的城市滨水公园和人行道系统下进行。改造是为了保护这个女修道院片区免受洪水袭击,同时营造一个公共绿色区域。人们可通过条车辆来往密集的地下隧道,从河流左岸到达蒙德哥绿色公园。我们设计了三条不同的人行道:一条引导人们前往蒙德哥绿色公园;另条穿过新建筑堤的低位区,保护圣塔·克拉修道院,  相似文献   

8.
梁斯佳  郑景洪  赵智聪 《园林》2023,(11):54-6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绿色城市实践的代表,需要可量化的方法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绩效衡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有建设与运营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使用者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实地观察调研和问卷调研为手段,以公园使用者的行为、情感和认知为核心内容,探索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对绿色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分析使用者满意度、活动类型、使用感受、情绪改善等内容并探索其规律。研究成果作为针对绿色城市建设评价的有效补充,为绿色城市的景观绩效案例研究提供更为系统、严谨、可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外城市规划》1994,(3):21-22
城市绿色轴线的设想从关内绿州的莳田公园到横滨公园、日本大街、山下公园总长大约2.5公里的地区修建绿色中心线,曾被列为重点课题。为此,在市里产生了一种设想,即:将已经不具有运河功能,而且极度污浊的吉田河、新吉田河一带填平,建设一座长约1.2公里的新的带...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2022,(S1):61-64
昆山市区向西不远,便是阳澄湖和傀儡湖.在城湖之间,喧闹的街道逐渐消隐在一大片绿色中,这里就是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公园于2002年底建成,总面积约200 hm^(2).公园年均免费接待游客约170万人次,已成为昆山重要城市绿色资源和生态名片.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指导下,章丘绣源河绿色生态城区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市政4个专项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设定各自的设计目标,明确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生态城区的最终目标定位,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绣源河城区。绣源河生态城区的规划设计丰富了现阶段的生态城区建设的内涵,为改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引导城区绿色化、生态化和低碳化发展,为以后章丘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梁慧  邢雨 《山西建筑》2012,(23):102-103,144
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规划设计进行了简略的描述,着重从施工方案中的位置选择、材料选择以及污染防治等方面概述如何经济合理的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并对绿色建筑的运营与管理作了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绿色建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志鹏 《山西建筑》2004,30(18):10-11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设计的关系 ,在阐明绿色设计的概念、原则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城市建设实践中贯彻绿色设计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 ,以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工程结构的绿色设计和绿色评价存在共性,在已建立的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根据其共性构建了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的绿色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三个指标,即以所处环境为对象的“环境评价指标”、以人为对象的“用户及社会满意度指标”和以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传统指标是对现行设计方法的扩展和延伸,而绿色指标则是独立于传统设计方法体系之外的新体系,体现了全寿命设计方法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责任。为了将工程结构全寿命活动的环境和生态影响控制到最低水平,并使相关人群的利益最大化,通过指标分层、指标分类和权重分析,建立了建筑结构全寿命绿色设计指标体系。针对沿海高速公路桥梁结构的结构形式、用途和所处环境,构建了其全寿命设计绿色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王骁丁 《山西建筑》2012,38(24):18-19
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讨论了绿色住宅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理论和方法,并研究了在住宅项目中的具体运用,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设计效果的绿色设计思路,解决了绿色建筑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宇萍 《山西建筑》2008,34(8):347-348
分析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对高速公路边坡和中央分隔带的景观绿化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理念融入项目的规划阶段,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地形高差,合理进行建筑分布,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建筑实现绿色方案的整体策划。从绿色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及运营管理等六方面构建建筑的绿色技术体系,采用被动式、低成本的绿色技术策略,达到重庆市绿色建筑的预定目标,为进行低成本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绿色建筑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势。幼儿园作为城市居住区中的八大类配套设施之一,在居住小区设计中具有普遍性。将其设计成绿色建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推动,强制实施绿色建筑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对绿色建筑特点的分析,阐述设计院在绿色设计时存在宏观政策支持、对设计产品品质提升及促进工程造价的控制等机遇,同时,也面临专业配置不全、设计流程不匹配、设计人才缺乏、设计收费制度不配套、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的挑战,提出采用整体设计、专业化集成设计、设计人才培养、强化绿色建筑知识培训等对策来化解绿色设计面临的挑战,以更好更快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车元元 《山西建筑》2012,38(17):27-29
通过天津中新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的实例,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步骤进行了探讨和实证检验,初步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