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位移和弯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武汉阅马场交通综合整治工程首义广场隧道工程为项目依托,以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形式为主要研究目标,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武汉阅马场交通综合整治工程首义广场隧道工程中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弯矩进行计算,并相互间进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悬臂式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桩身侧向位移和受力弯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建丰  徐伟 《建筑施工》2011,33(6):453-455
双排桩是通过前后桩协同工作,利用自身的刚度抵抗侧向土压力的支护体系。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悬臂式与带内撑式双排桩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经研究表明,带内撑式双排桩结构在控制侧向位移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的悬臂式双排桩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为例,讨论了悬臂式桩排支护结构设计中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计算问题,并提出了减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构造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桩前约束型支护结构桩前嵌固土体增加的附加应力分布与承载力特征,通过试验手段,对桩前约束型支护结构和悬臂式抗滑桩支护结构进行实验室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以此分析了两种支护结构桩顶位移、最大承载力以及桩前嵌固土体增加的水平附加应力、竖直附加应力、附加应力合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抗滑桩支护结构,桩前约束型支护结构最大承载力提高了57%,在相同作用力下桩顶位移降低了61%,实际工程中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安全性和支护效果,期望能给工程界参考并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飞仰 《山西建筑》2024,(1):99-101+120
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中,悬臂式钢板桩抗弯能力差,无法满足支护的要求。为了突破悬臂式钢板桩的局限,形成一个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层中的支护体系。结合福建省宁德市某基坑工程项目,以T型组合钢板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T型组合钢板桩的结构、施工特性,验证了该组合钢板桩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合适性,并对开挖引起的基坑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取T型组合钢板桩支护体系的基坑,基坑坡顶部水平及竖向位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以及坑外地下水位,均远远小于标准预警值,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郎肯土压力计算模型对型钢桩横档板悬臂式基坑支护结构在粘性土和砂砾土层中计算,并简单分析位移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坑悬臂式倾斜支护桩受力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基坑工程中的排桩支护形式,改善支护桩受力特性,对深基坑悬臂式倾斜支护桩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深入研究了基坑悬臂式倾斜支护桩的变形与受力规律,并将所得结果与传统的直立支护桩受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倾斜支护桩的桩顶水平位移较传统直立支护桩明显减小,支护桩抗倾覆能力得到了提高;桩身侧移曲线相对平缓,桩体主要发生刚性位移,较直桩支护形式减小了应力集中发生的可能性;桩身弯矩分布更加均匀,正、负弯矩峰值相近,与传统直桩支护形式相比,更充分利用了桩体的材料强度,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和各类地下工程,基坑工程也随之增加。门架式双排桩在基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而h型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却比较少应用。本文基于门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内力计算方法,通过运用迈达斯GTS-NX有限元建立h型双排桩的平面应变模型,对h型双排桩进行分析。研究悬臂段长度对支护结构的位移及内力的影响,并与门架式双排桩做对比,选择合理的悬臂长度以获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永久性高填方边坡工程实例,通过MIDAS-GTS有限元程序分别建立单排悬臂桩和双排桩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支护形式的位移和内力分布规律,得出双排桩能够更好地控制边坡位移,内力分布更为合理。通过修改源模型对比分析了双排桩不同桩径、排距以及考虑填土注浆加固等情况下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的影响,得出了最优设计施工方案,为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永久性高填方边坡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旭武  张洁  金三爱 《建筑技术》2006,37(12):898-899
排桩式结构是目前基坑支护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合理选取桩距可节省支护工程造价。引用土拱概念分析基坑排桩支护结构,提出的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桩净距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算,证明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在基坑工程中,可将部分竖直悬臂支护桩倾斜一定角度后形成倾斜桩,利用冠梁连接交替布置的竖直悬臂桩与倾斜桩可形成基坑斜–直交替支护体系。已有工程实测表明,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具备良好的抗倾覆和变形控制能力;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认识。提出了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的3个工作机理效应,即:刚架效应、斜撑效应和重力效应。以支护结构变形和坑外土体沉降为评价标准,对3项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冠梁的连接作用,斜桩与直桩形成一个整体刚架体系,可有效减小桩身和土体变形;②斜桩侧壁摩擦是斜桩对直桩支撑力发挥的关键因素,若斜桩侧壁光滑,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的支护能力与悬臂直桩几乎相同;③斜直桩桩间土与支护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可一定程度提高支护体系抵抗基坑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土钉墙和桩排组合支护是基坑工程中一种新的挡土形式,其上部的土钉墙和下部的桩排协同作用,使得它受到的土压力和发生的变形既不同于土钉墙,也不同于桩排支护。针对这种组合支护一基坑实例,用三维数值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空间受力与变形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组合支护: (1)实际受到的土压力与由郎肯理论确定的土压力不相同,文中给出了修正系数。与单纯的桩排支护相比,它的被动土压力增加约20%,而土钉墙面层最大土压力则减少了近50%; (2)发生的最大变形与本文提出的组合支护无量纲整体刚度系数相关。相同地质条件下,当整体刚度系数从4 000增加到5 000时,组合支护变形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广东省邮电通讯枢纽综合楼深基坑支护——止水帷幕、悬臂桩、格构式挡土桩、锚杆及土石方施工等。  相似文献   

14.
监测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支护桩及外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和桩身应力、地下水位及沉降进行监测.针对基坑各施工阶段、部位采取不同的监测频率,给出了监测结果和相应的报警值.结果证明,支撑设计时应考虑温度效应,应监测桩及桩周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以确保桩身安全,且地下水位累计下降量报警值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设置.  相似文献   

15.
基于1∶10的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模型试验,对悬臂式抗滑桩桩前被动区土体的成拱效应趋势做了初步探讨,利用ANSYS对悬臂式抗滑桩桩前被动土拱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桩身水平位移、桩间距、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因素对被动土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邻两桩桩前一定范围内土体中会产生被动土拱效应,且随着桩身水平位移的增加和沿桩深度的减小,被动土拱效应增强,土拱范围变大;随着桩间距的增加,被动土拱效应减弱,土拱形态先变陡峭而后逐渐变平缓;土体黏聚力与被动土拱效应呈正相关关系,而土体内摩擦角对被动土拱效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坑开挖方式、深度及工程地质状况的不同,出现了很多特殊形式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土岩二元结构地层条件下,双排吊脚桩桩锚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很少。针对这种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以青岛市凯悦深基坑为例,对其进行变形及安全稳定性分析,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并结合现场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排吊脚桩桩锚支护体系具有较大刚度,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桩体位移,基坑位移主要发生在土体深度范围内。研究可以为此类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ABAQUS分析软件对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将车辆荷载简化为半波正弦荷载,并通过调整半波正弦荷载作用位置以及荷载的角频率,较系统地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内力及位移变化的规律。当荷载作用位置距离支护结构越近时,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值就越大,且锚杆的轴力值也越大;当荷载频率增加时,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值增大,而锚杆的轴力却减小。结合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通过对其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桩的水平位移与锚杆的轴力的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某深基坑围护桩结构性态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城市轻轨换乘车站深基坑为背景,对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排桩-钢支撑支护体系下,基坑开挖初期,桩身变形呈前倾型,第一道钢支撑架设之后,桩身最大位移点逐渐下移,整体呈“大肚”状。钢支撑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受架设时间、立柱状态、材料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谨慎对待。研究成果对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护坡桩土压力的工程测试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通过对粘性土基坑支护工程及室内模型试验中上压力、桩背土体变形、护坡桩内力与水平位移等实测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悬臂桩在基坑开挖后土压力分布形态的变化与土体变形情况,探讨了护坡桩的破坏机理,并提出由于桩的位移与土体变形的不协调,造成桩与桩背土体之间裂缝的向下延伸,使土压力作用点下移,从而使桩身受力减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基坑工程中支护桩的受力特性,将传统的直立悬臂桩背向基坑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基坑支护倾斜悬臂桩,可以更好地承担水平荷载,减小水平位移和变形。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倾斜悬臂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研究。试验共进行3种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分析倾斜悬臂桩在不同倾角不同布桩方式下的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同等条件下,倾斜悬臂桩较传统直立桩相比,可以有效减小桩底水平位移和桩后土体沉降;桩身弯矩会因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桩身的正弯矩峰值接近负弯矩峰值,斜桩的最大弯矩值显著小于直桩支护形式下的弯矩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